芝加哥租房難!收入追不上租金,僅2區可負擔!

Pixabay
一項最新調查揭示,過去20年裡,芝加哥的房租和水電費漲幅遠超收入增長速度,給許多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根據WEBZ媒體的研究,租金飆升對那些收入不足的芝加哥居民造成的打擊尤為嚴重,許多家庭原本就已將收入的大部分用於支付住房費用,現在的情況更加嚴峻。
過去與現在:住房負擔的巨大差距
曾幾何時,芝加哥的貧困家庭還能夠承擔大部分社群的住房開支。根據“合理負擔”定義,家庭每月用於租金和水電的支出應低於其收入的30%。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過去能夠負擔住房的區域逐漸縮小。1970年代,年收入約3.2萬美元的四口之家(即貧困線下家庭),依然能負擔芝加哥大多數地區的租金和水電費。而到2000年,只有少數社群仍能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負擔住房。
可負擔性急劇下降,部分割槽域情況堪憂
到了2022年,芝加哥全市僅有兩個社群——南區的富勒公園(Fuller Park)和裡弗代爾(Riverdale)被認為是“可負擔”的。更糟糕的是,儘管理論上更多的住房建設可以緩解租金上漲壓力,但經濟衰退期間,芝加哥地區的新建公寓數量大幅下降,至今尚未恢復。
高收入群體主導新建住房市場
與此同時,芝加哥的新公寓多針對高收入群體,並且主要集中在時尚的中產社群。這不僅使得新住房的數量不足,還加劇了部分社群的住房流失,進一步拉大了貧富差距。如今,即使是收入接近全市中位數的家庭(2023年全市中位收入為約7.5萬美元),也越來越難以承擔市區內的住房費用。
專家和非營利組織呼籲,政府必須儘快採取措施,解決如何建造和保護可負擔住房的問題。無論是因為建築成本過高,還是公共資金程式繁瑣,所有問題都急需解決。解決這些問題的迫切性對於保障芝加哥居民的基本生活條件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