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黃仁勳:中國對AI做出巨大貢獻是理所當然,否認入股英特爾代工傳聞

黃仁勳:英偉達是36000人的小公司,解釋為何同時公佈四代晶片。
作者 |  ZeR0
編輯 |  漠影
芯東西聖何塞3月19日報道,在昨日發表備受矚目的GTC主題演講後,今天,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在媒體溝通會上回應說並未參與關於臺積電接管英特爾晶片代工業務的任何談判。
此前外媒報道稱臺積電已向英偉達、AMD、博通提出入股一家運營英特爾代工廠的合資企業。黃仁勳否認了這一傳聞:“我不知道這個訊息從何而來,但沒人邀請我。”
他稱自己觀察到,全球50%的AI研究人員來自中國,因此中國將對AI研究做出巨大貢獻,這是理所當然的,每個美國AI實驗室都有許多優秀的中國研究人員,沒有例外,中國正在培養如此多優秀的計算機科學家,請繼續如此。
採訪期間,黃仁勳提到自己過去兩天進食太少,只吃了100卡路里的食物,快低血糖了,還解釋了為什麼今天有些累,因為昨晚參加了十三四場聚會。
他強調,英偉達確保始終遵守法律,竭盡全力為客戶和市場服務。
當被問到特朗普上調關稅的影響,黃仁勳說,英偉達預計短期內不會對財務前景產生重大影響,但長遠來看,英偉達希望保持供應鏈靈活性,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增加本土敏捷性。
黃仁勳稱英偉達有一個非常靈活的供應鏈網路,但這個網路缺乏本土製造業。如果英偉達在今年年底前增加本土製造,業績應該會相當不錯。
“AMD、英特爾、博通、Marvell……我們努力與每一家公司合作,”黃仁勳點兵點將,把幾家晶片巨頭列到合作之列,“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稀缺的精力集中在世界上沒有的事情上。”
“我不在乎是哪家公司,我們與之合作。”他談道,英偉達專注於創造一些新東西,看上去創造了很多東西,是因為英偉達從其他生態夥伴那裡利用了一切。“我們不做任何不重要的事情。如果我們可以避免做某件事,我們就不會為競爭而戰。”
英偉達與供應鏈生態夥伴合作,結合彼此優勢來創造價值。“我們是一家相當小的公司,我們只有36000人,我們比矽谷的每家科技公司都要小,我們這樣做的方式是我們只做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黃仁勳說。
他談道,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個任職這麼長時間的科技公司CEO,英偉達在尋找創新的公司,創造新的東西,也許是一些超出正常創新的東西。
黃仁勳解釋了為何英偉達成為“史上第一家同時公佈四代晶片的科技公司”,源自英偉達對自身作為基礎設施公司的定位。
在他的描述中,英偉達是唯一一家有云AI、汽車AI、機器人AI、企業AI、全棧、有整個基礎設施(計算、網路、儲存、計算)的AI公司,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與世界上每家AI公司合作的AI公司。
英偉達是技術基礎公司,在多環節構建了自己的技術,讓客戶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英偉達可以毫不費力地將自身創造的核心技術整合到生態夥伴的解決方案中,讓他們佔領市場。任何企業都能以它們的方式與英偉達合作。
黃仁勳認為AI是每個國家都需要的技術,將AI視作一種新型製造業,產品是由機器製造的,生產AI需要應用能源。他相信10年後,這個行業將達到數萬億美元的規模。
針對鉅額AI投資是否存在資源超支和虛假威脅的問題,黃仁勳認同對智慧的持續投資,他相信我們需要實現通用人工智慧(AGI)來解決問題,將智慧應用於一個非常具體的目的,目的、戰略、國家的選擇非常重要,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是投資未來,建造儘可能多的AI資料中心和計算機。
建設資料中心需要相當多的資金。AI基礎設施部署耗資數千億美元,最好做好規劃,這不是今天決定採購,明天就能部署的東西,而是提前兩年規劃和投資的東西,必須共同規劃,為世界建設基礎設施。
第二件事是AI工廠,直接轉化為客戶的收入,幫助客戶賺錢。整個工廠非常複雜,英偉達所做的一切都是盡最大限度地透過將每種能量的效能的極限推到物理極限。
每個公司都能量受限,要實現最大收入,AI工廠是最好的希望之一,效能可以直接轉換為每秒tokens。AI工廠的商業標準、競爭標準更高,風險承受能力更低。這是一個多年的投資週期,涉及數千億美元。
最後,AI對每個行業每家公司來說都是一個技術基礎。
結束髮言時,黃仁勳談到GTC相當重要,展示了英偉達從一家計算機公司、科技計算機技術公司到AI基礎設施公司的轉變,展示了從計算機訪問資料和託管應用程式的資料中心到AI工廠的轉變。它表明一個新的行業已經出現。這是所有這些公司、所有這些追隨者、創業公司在這裡的原因。
在更早與金融分析師的溝通會上,黃仁勳透露說,四大雲服務提供商採購的英偉達Blackwell晶片訂單量大約是360萬顆,未達到需求量,因為其中還不包括大客戶Meta以及一些規模較小的雲提供商和初創企業的訂單。
談到DeepSeek模型時,黃仁勳稱R1專注於推理,推理將增加計算需求,有助於推動英偉達晶片的需求。
黃仁勳今天還在接受CNBC Mad Money節目的採訪期間稱讚DeepSeek-R1“非常棒”,因為它是第一個開源推理模型,它會逐步思考問題,在思考時自問,並提出幾種不同的答案選項。這種推理型AI比非推理型AI消耗的計算量多100倍。
他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計算資本支出每年將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將用於AI,因此英偉達的機會在其中的比例相當大。

科普影片

DeepSeek的爆火,意味著行業已經來到分水嶺時刻。其背後的AI算力基建,正是來自工廠。聯想集團釋出2024/2025財年Q3財報主題科普影片第三集《AI工廠:數字孿生如何改造物理世界?》,回溯AI工廠百年進化通史,解構背後的數字孿生技術如何驅動工廠AI化。當下,聯想集團與DeepSeek的滿血合作,帶來低成本高效率革命,讓千行百業看似遙遠的AI化觸手可及。每個人與物理世界的關係都正在被重塑,速來一探究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