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生物醫藥這個行業

長按即可免費加入哦👆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LTLyra
來源:雪球
生物醫藥這個行業兩類公司biotechbiopharma這兩類公司之間隔著天塹或者說這兩類公司需要的能力是截然不同的
生物醫藥這個行業基本可以分成三段能力第一研發第二臨床第三商業化
所謂biotech基本就是隻具備第一段能力強一點的加上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段能力頂天了
所謂biopharma就是具備以上三段能力的完整體
研發能力放在全球都是一樣的但臨床和商業化能力國內和海外也是隔著天塹
實際上臨床和商業化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關聯的一個藥做臨床的醫生和醫院基本和成藥以後銷售藥品的醫生和醫院是一波當然臨床成功需要把藥賣到更多的醫院去
一個只有研發能力的biotech站在一個在這個市場商業化了很多產品的pharma之前基本就跟一個小孩站在一個大人跟前一樣不要小看臨床和商業化的資源這是這個行業最核心的資源比研發能力還重要研發能力可以用錢買到臨床和商業化資源本質上是很多年開發了很多藥緩慢跟醫生和醫院建立的信任關係
所以全世界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就是biotech負責研發和早期臨床如果資料優異把產品BD給pharma由後者負責後期臨床和商業化這是這個行業最有效率的執行方式
生物醫藥這個行業在研發端天然是逆集中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最好的藥在哪個犄角旮旯的實驗室裡所以我們就看到手握商業化資源的MNC拿著美元全世界買買買
Biotech實現股東價值的方式只有三種第一把產品賣給pharma第二把自己賣給pharma第三自己成為pharma以上三種難度遞增第三種是地獄級難度
Biopharm實現股東價值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賣藥不管這個藥是自己研發的還是別人研發出來然後自己買來的
那麼如何從biotech晉級成biopharma呢大體上只有一種途徑就是靠一款及其優秀的大藥打天下逐步站穩腳跟靠這個大藥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支撐不斷的研發如果後續管線能夠跟上逐步成為biopharma
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極難因為這行業競爭非常激烈biotech開發出一款好的產品很難有足夠的時間靠自己推動商業化同一個產品pharma從三期臨床推到商業化可能2年時間但biotech2年時間三期臨床入組可能還沒有完成呢除非你的藥好到沒有競品你可以自己慢慢搞否則這行業慢就是死路一條同靶點同機制的藥如果療效沒有代差第一個上市的吃肉第二個上市的喝湯後面的基本以收回研發成本為目標吧
舉幾個歷史上成功越過這道天塹的例子
福泰製藥依靠罕見病藥品全球首款針對具有特定基因突變人群的囊性纖維化根本原因進行治療的藥物KALYDECO站穩腳跟然後在這個領域持續迭代出ORKAMBI和TRIKAFTA才站穩biopharma的地位TRIKAFTA2024年已經是百億美金銷售的大藥就是靠這個強大的現金流福泰製藥才發育起來根本上福泰製藥能發育起來的原因是他從罕見病切入沒有對手才找到發育的時間但是福泰製藥1989年成立到2012年KALYDECO上市中間吃土了20多年……
再生元依靠治療溼性黃斑變性等眼科疾病的Eylea打天下Eylea百億美元年銷售額的大藥依靠Eylea的現金流開發出大名鼎鼎的度普利尤單抗Dupixent又一個百億美金峰值的大藥但是再生元1988年成立Eylea 2011年上市中間也是20多年……
一個國產樣本百濟神州同樣一款大藥澤布替尼打天下在禮來的變構BTK抑制劑三期臨床折戟阿斯利康阿卡替尼聯合維奈克拉三期臨床資料差強人意的背景下沒人懷疑澤布替尼是50億銷售峰值的大藥了吧百濟神州這個樣本有點特殊他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從biotech晉級成biopharma除了澤布替尼這款大藥另外一個依靠的就是中美港三地資本市場幾年時間百濟在三個市場融資百億美金用這些錢瘋狂的撕開歐美市場的一個口子把澤布替尼推了進去這個事情前無古人後面也不會有來者
再者這個世界上即使強如Genmab開發出百億美元銷售峰值的達雷木單抗和幾十億美元銷售峰值的奧托珠單抗也只能無奈把兩個產品分別BD給強生和諾華自己依然是一個biotech
生物醫藥這個行業國內和國外就是兩個市場同一個藥美國藥價是國內的十倍到幾十倍美國藥價是歐洲的幾倍事實上這個產業就是美國市場補貼了全世界的生物醫藥研發所以判斷一家生物醫藥公司的上限有且僅有一個標準就是能不能把藥賣到美國去
國內藥企最強的那批就是能把一個或者幾個大藥起碼10億美金銷售峰值的那種越高越好賣到美國去的公司
做一個好藥挺難但想把這個藥賣到美國去更難尤其在當前這種地緣政治環境下但是這個行業天然就有一種規避這種地緣政治風險的模式叫做授權合作透過授權讓渡部分權益變現自己的研發能力
前面為啥說百濟神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原因就是他在一個最好的時機中美關係尚可公開互懟前夕融到了很多錢完成了從biotech到biopharma的驚險一躍況且可能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百濟神州其實是一家披著中國外衣的美國公司他家老闆是純正的出生在美國的白種人他家股東大多都是歐美資金百濟其實就是借中國優秀的研發能力走出來的一家美國公司
這麼多年真正從國內走出去在全球成為biopharma的其實只有一家半公司如果百濟神州算一家的話另外的半家是金斯瑞孵化出來的傳奇生物傳奇生物成為biopharma靠的也是一款大藥預期百億美金銷售峰值的西達基奧倫塞但傳奇生物只有這個藥一半的權益每次說到傳奇生物我就想diss一群菜雞這群菜雞經常吐槽金斯瑞拆分傳奇生物美股上市BB什麼利益輸送傳奇生物股權越來越低我就想問問這群菜雞你們知不知道開發西達基奧倫塞這個百億美金銷售峰值的大藥前前後後傳奇生物投入了多少資金不分拆傳奇生物美股上市金斯瑞2300億港幣市值的體量在羸弱的港股能融到足夠的錢嗎不融資打算抱著金飯碗討飯嗎
西達基奧倫塞這個藥傳奇生物和強生一邊一半權益包括臨床費用產能建設這些錢都要一邊一半為開發這款藥到目前為止雙方已經累計投入30多億美金一邊16億美金以上傳奇生物除了拿到強生給的首付款3.5億美金還透過美股IPO以及增發融資十幾億美金剛剛夠這個產品的開發投入事實上金斯瑞當時做出了最合乎邏輯的選擇就是分拆傳奇生物讓他獨立融資發展
如果當時他抱著這個金蛋不鬆手因為缺錢跟強生搞出矛盾耽誤了這個藥的開發才是對全體股東利益的傷害跟著強生開發一個百億美金大藥在這個過程傳奇生物獲得的最大隱形彩蛋就是建立起了在海外的臨床和商業化能力這個能力如果用金錢衡量我想可能是數十億美金級別的為啥強生出資150億美金收購傳奇生物金斯瑞不賣其實150億美金是對西達基奧倫塞一半權益的合理報價但傳奇生物不僅只有這一個藥啊他還擁有難得的作為一個全球biopharma的臨床和商業化能力這意味著後面的管線他都是有能力在海外獨立商業化的這個價值怎麼衡量你以為百濟接近300億美金市值都是對他管線的估值
所以說了這麼多知道怎麼投生物醫藥公司了嗎
不是非得能自主海外商業化大藥的公司才能投但是好歹要買那些市值和能力匹配而且頭腦清醒戰略正確的公司吧
如果一個幾十億港幣市值的小公司手裡拿著幾個還在臨床前期的產品然後天天YY自己去海外賣藥這種公司看都別看一眼
但如果一家幾十億港幣市值的小公司手裡有個已經臨床三期確定FIC或者BIC且能有10億美金級別銷售峰值的產品而且戰略很清晰就是要跟MNC合作開發這個產品那就是極好的投資機會
但是最好的那個投資機會一定是那種手裡握著大藥最好有百億美金銷售峰值的大藥而且能正確衡量自己能力戰略選擇正確的公司比如靠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有穩定的基本盤然後透過合作走出國門逐步培養自己的能力依靠優秀的管線排布慢慢往全球biopharma進化的公司
對於投資人來說我們腦子一定要清醒自己到底買的是啥如果我們買的是就是一個biotech但他搞不清自己的邊界偏偏想自己商業化產品那就是個悲劇
所以接近200億港幣市值在國內兜售海外落後產品炒股而不是做藥的公司敢投嗎剛有幾個人IIT資料一度接近100億港幣市值瘋狂自嗨的公司敢投嗎靠著幾張PPT產品還在早期就瘋狂描繪遠景的公司敢投嗎
這個行業天然就不好懂所以搞點似是而非的概念在牛市的掩護下瘋狂割韭菜的公司離得遠點吧……

雪球官方投資課程升級!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重點介紹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資產的特性;精講優秀標的案例;入群即可獲得1本配套教學書籍……快來加入!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
雪球基金是獲證監會核准的持牌基金銷售機構,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資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