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演員一生繞不開的三樣東西——莎士比亞、《哈利波特》和《神秘博士》——說來大衛·田納特都演過。比起《哈利波特》裡戲份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小巴蒂·克勞奇,更多的人應該是透過第十任《神秘博士》認識的他。
提提三歲時因為喜愛《神秘博士》而立志成為演員,對《神秘博士》可以說是從小的真愛。但對莎士比亞麼,提提曾非常有語言藝術地表明:“喜歡上莎士比亞是一個逐漸的過程”。

提提在《哈利波特》裡飾演小巴蒂·克勞奇
2023年,在紀念莎翁“第一對開本”400週年的特別節目裡,提提對莎傾吐了自己的一腔赤誠之心:“之所以莎劇仍在上演,並且歷久彌堅,是因為他(莎士比亞)呈現了一種特殊的認知,呈現了人類的本質,他寫了下來,他是個天才……他的文字歷久彌新,在現代社會我們仍然能從中找到對應,並得到共鳴”,但其實,提提在第一次接觸莎士比亞的作品時,可並沒有體會到其中的美妙之處(圍笑。

所謂初心,《麥克白》可是提提讀的第一部莎士比亞作品(但看來《麥克白》並沒有讓他愛上莎士比亞)。當時他還是個14歲的中學生,坐在課堂教室裡,努力讀通那些拗口的臺詞,但又很難理解文字的背後意義。他真正愛上莎士比亞是之後在學校禮堂觀看了Theatre About Glasgow表演的《皆大歡喜》。那是他第一次完全沉浸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並明白莎士比亞的作品並不是僅作為文字呈現的,它們是為表演而生的。後來他在16歲通過了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Royal Scottish Academy of Music and Drama)的考試,17歲正式成為學校裡最年輕的學生,畢業後即加入本地劇團,25歲時候闖蕩倫敦,主要在斯特拉福德的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工作。他人生裡第一次正式演莎劇就是演《皆大歡喜》——他的莎劇啟蒙,他在裡面飾演小丑試金石。

提提演的是1996年RSC版本《皆大歡喜》,據說當時他接到試鏡電話,滿心歡喜以為自己要演奧蘭多,還到處詢問演好奧蘭多的方法,結果去了之後才發現自己演的是小丑。
莎士比亞在提提的舞臺生涯裡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00年他演RSC版《羅密歐與朱麗葉》裡的羅密歐,令觀眾和劇評界印象深刻。2008年和帕特里克·斯圖爾特爵士合作《哈姆雷特》、和好夥伴愛德華·巴奈特出演《愛的徒勞》也都是口碑之作,時逢RSC成立50週年紀念,皇家郵政還專門印了這位哈姆雷特的頭像郵票。2011年他在Wyndham劇院與《神秘博士》CP組Catherine Tate演現代改編版《無事生非》,2013年演《理查二世》也是火遍西區和百老匯。除了這些,提提演過的莎劇list還包括《仲夏夜之夢》《李爾王》等等。

《羅密歐與朱麗葉》

《愛的徒勞》

《哈姆雷特》

《無事生非》

《理查二世》的傲嬌嘴炮王
這些年總有很多人問這位蘇格蘭演員什麼時候會演繹麥克白這位蘇格蘭王的故事,其實在2022年,提提先以聲音形式出演了BBC Radio4的廣播劇版《麥克白》,與Daniela Nardini合作飾演麥克白夫婦,而直到2023年,提提才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在舞臺上完整演出了《麥克白》。

廣播劇版《麥克白》
在BBC的紀念節目上提提也表演了一段《麥克白》的經典段落。
這版《麥克白》作為丹瑪爾倉庫劇院30週年紀念的一部分,一經上映就引發熱潮,隨後轉移至哈羅德·品特劇院,更是創下了首映當日的最高票房記錄。如今在演莎劇上頗有心得的提提已經不是14歲時坐在教室裡讀不懂課本上《麥克白》的中學生了,他對自己的角色理解侃侃而談,相信在借鑑別人的演出經驗之前,角色首先會融合自己的人生體會。在本版《麥克白》裡,提提化身為身穿蘇格蘭短裙的現代版蘇格蘭王,演繹出麥克白的邪惡特質的同時,又挖掘出了人物深處巨大的悲劇性,被媒體盛讚。


而本版《麥克白》的改編亦有其獨特的美學。舞臺採用黑白布景營造出簡約的哥特式風格,為莎士比亞這部講述貪婪、謀殺與欺騙的狂熱經典蒙上了一層冷靜而詭異的色彩。雙耳錄音技術則最大程度地表現出莎士比亞文字中令人不安的意義。演員的低語聲在耳機中被清晰呈現,亦為演員的表演開啟了新的聲境。
《麥克白》近期排期

大部分場館可在大麥app或小程式購票(搜尋劇目或場館名稱),其他場館可在場館公眾號或小程式購買
“新現場”
高畫質放映系列,由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於透過放映的形式向觀眾呈現當今世界舞臺上最優秀的作品。透過與包括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特拉法加發行公司、環球映畫、影院現場、松竹株式會社、百老匯高畫質、法國百代現場、西班牙數字影像
在內的多個品牌合作,“新現場”高畫質放映系列目前發行推廣來自
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歌劇院、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莫斯科大劇院、法蘭西喜劇院
等多個機構的世界頂級戲劇、歌劇、舞蹈、展覽影像。
截至2024年8月,“新現場”放映劇目已達300部,覆蓋北京、上海、廣州、臺北、香港等69地,放映超過11400場,觀影人次超過85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