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具知名度的作品,也是被引用最多的英語寫作之一,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自誕生以來上演過無數次,這裡有一些特殊的演出記錄:

1607年:《哈姆雷特》首次在海外上演。在一份19世紀刊出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隻Red Dragon號船長William Keeling的航行日記中顯示,當時船隻停靠在獅子山港口時遇到了另一艘航船,作為聯誼,大家表演了《哈姆雷特》和《理查二世》,如果留存的資料屬實,那麼這就是有記載的《哈姆雷特》在英國之外的首次演出。

1619年和1637年:《哈姆雷特》進行了兩次宮廷演出,前者是為英王詹姆斯一世演出,後者則是為查理一世。
1759年:《哈姆雷特》首次在美國上演,由美國的劇團在費城演出,Lewis Hallam Jr.扮演哈姆雷特。
1900年和1948年:電影銀幕上首次出現《哈姆雷特》,是由百代電影公司錄製的由法國著名莎劇女演員Sarah Bernhardt出演的哈姆雷特決鬥場景,雖然僅有五分鐘,但也有聲畫的結合;1948年英國著名演員勞倫斯·奧利弗爵士主演的完整電影版《哈姆雷特》,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迄今仍是影史上最著名的《哈姆雷特》——如果不是動物世界版《哈姆雷特》之《獅子王》的話。

Sarah Bernhardt的片段

Laurence Olivier的電影版
1964年:由約翰·吉爾古德執導、理查德·伯頓主演的《哈姆雷特》在百老匯上演,連演137場,創下了《哈姆雷特》在百老匯歷史上的長演紀錄,以商業標準來看是一個巨大的成功,而幕後八卦中的齟齬不和,更增此版話題熱度。

百老匯《哈姆雷特》劇照,左一為伯頓
2016年:為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50週年,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帶著他們的《哈姆雷特》完成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全球巡演:兩年時間,197個國家和地區,19萬英里的旅程,他們攜帶自己的道具、樂器和服裝,在不到兩小時內搭建起完整的舞臺。透過這場史詩般的戲劇之旅,證明了莎士比亞在當代舞臺上的永恆存在與魅力。

俗氣但足夠豐富的《哈姆雷特》,現在有了集齊三件套的機會,不同的角度,帶來劇場面面觀——
在我們眼下的放映中,就有三部作品與《哈姆雷特》相關!一部是2015年英國當代著名影視舞臺多棲演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巴比肯藝術中心領銜的《哈姆雷特》現場影像,一部是當代著名劇作家湯姆·斯托帕德創作的根據《哈姆雷特》而來的荒誕劇《羅森格蘭茲與吉爾登斯吞死了》,最後一部則是薩姆·門德斯全新執導的聚焦1964年百老匯版《哈姆雷特》排演幕後的《動機與提示》。
服用過量莎士比亞之後會怎樣?
完全不用擔心,因為這三部截然不同!


在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領銜,完整演繹的《哈姆雷特》中,演員們身穿當代風格混搭的服裝,39歲的本尼演出了從沒有經歷過世間險惡的王子在遭遇人生變故之後的重創,他被自己的猜想及求證過程折磨的幾近癲狂,復仇計劃遲遲無法付諸行動……如今我們已經熟悉的超絕搭檔Lyndsey Turner導演和舞美設計Es Devlin在巴比肯藝術中心的舞臺上展現出了奢華與末日廢土感並存的宮廷,總之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當代演繹。

而“去哈姆雷特化”的荒誕劇《羅森格蘭茲與吉爾登斯吞死了》則讓人感受到失焦或者變焦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這裡只是短暫登場的工具人,真正的主角是原作中幾乎毫無存在感的羅森格蘭茲和吉爾登斯吞,他們是王子的侍從,幼時的玩伴,他們對過去、當下、未來一無所知,似乎也並不在意,頗有一種60s年輕一代存在主義精神的投射。而在“元戲劇”(meta-theatre)意義上,作者湯姆·斯托帕德在《羅森格蘭茲與吉爾登斯吞死了》和《哈姆雷特》之間精心打造的指涉和互文關係,也是觀看的趣味所在。

薩姆·門德斯在《動機與提示》的排練廳
至於去年的口碑劇《動機與提示》,則是在舞臺內外尋找屬於某個個體的《哈姆雷特》。所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你也曾疑惑為什麼今天還要閱讀莎士比亞,還要理解《哈姆雷特》,那麼創下了劇場演出紀錄的理查德·伯頓和約翰·吉爾古德會告訴你,他們也曾找不到哈姆雷特的妙處,不知道為什麼排演要繼續下去,但最終,他們找到了,並且再一次將我們拖回戲劇這個“共情的深淵”。

《哈姆雷特》“三件套”排期
《哈姆雷特》
2月13日 19:00 哈爾濱大劇院
2月13日
19:30 廣州大劇院
3月16日 14:30 北京中間劇場《羅森格蘭茲與吉爾登斯吞死了》
2月16日 19:30 廣州蓓蕾劇院
《動機與提示》
2月21日
19:30 廣州蓓蕾劇院
3月1日 14:30 江蘇大劇院
3
月15日
18:30 北京中間劇場
3月22日 15:00 陝西開元大劇院
大部分場館可在大麥app或小程式購票(搜尋劇目或場館名稱),其他場館可在場館公眾號或小程式購買
“新現場”
高畫質放映系列,由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於透過放映的形式向觀眾呈現當今世界舞臺上最優秀的作品。透過與包括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特拉法加發行公司、環球映畫、影院現場、松竹株式會社、百老匯高畫質、法國百代現場、西班牙數字影像
在內的多個品牌合作,“新現場”高畫質放映系列目前發行推廣來自
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歌劇院、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莫斯科大劇院、法蘭西喜劇院
等多個機構的世界頂級戲劇、歌劇、舞蹈、展覽影像。
截至2023年8月,“新現場”放映劇目已超過250部,覆蓋北京、上海、廣州、臺北、香港等69地,放映超過10000場,觀影人次超過80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