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平臺上一則關於“新型陪讀崗”的討論引發關注。
有網友爆料,部分富裕家庭開始在海外招聘複合型服務人員,
崗位職能涵蓋生活照料、技能陪伴甚至安全防護,被調侃為現代版“家丁”或“陪讀侍從”。

圖源:網路
一位知情者分享稱,身邊某高收入家庭為子女配備了六人服務團隊,包括保姆、保鏢與助理等,日常出行陣仗頗大。
這類現象背後,是部分高淨值群體在全球化生活場景中催生的特殊需求。
某社交平臺流傳的招聘資訊顯示,一個兼具男保姆屬性的陪讀崗位開出月薪3-5萬元,
但要求應聘者持有美國簽證、精通雙語、具備烹飪攝影剪輯等多項技能,且需為外向型人格(E型人格),需同時承擔司機、管家、私人助理等多重角色。

圖源:網路
有網友戲稱,這類“全能型”崗位堪比私人定製的“生活管家”,若按服務維度折算,薪資標準或接近歐美高階家政水平。
爭議聲中,有人分享親歷:在美留學生群體中,為富裕同學提供寵物照料、家務清潔等有償服務,月入輕鬆過萬的案例並不少見。

圖源:網路
有網友戲謔“高薪誠誘人,安全需警惕”,調侃應聘時需防範潛在陷阱。
事實上,陪讀現象本身隨留學潮興起已久,但從親屬陪讀轉向市場化僱傭,且服務內容從單一監護延伸至“玩伴+助理+保鏢”的複合形態,折射出海外生活圈層的分化。
這類崗位看似是“存量財富重新分配”的縮影——高學歷青年透過技能輸出進入高階服務市場,規避傳統職場內卷;
但另一方面,嚴苛的篩選條件(如國際視野、多技能疊加)也凸顯其門檻之高,本質上仍是少數人參與的“圈層遊戲”。

圖源:網路
值得關注的是,當“陪讀”從家庭責任演變為商業交易,其背後的情感陪伴需求與市場化服務的邊界日漸模糊。
有觀察者指出,部分崗位描述中強調“外向型人格”“善於社交”,難免讓人聯想其職能是否超出常規家政範疇。
在跨文化語境下,這類新型僱傭關係如何規範,從業者權益如何保障,或許才是爭議背後更值得探討的命題。

END

給你帶來最新雙語國際趣聞時訊
出國必備英語知識和學習技巧
&育兒心得和留學資訊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