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波利
來源 | 京師心理大學堂
ID | bunpsychology
你在和crush聊天,你驚喜地發覺幾乎每條訊息都得ta迅速熱情的回應,好感極速攀升……
你想起許久未聯絡的老友,但發去問候的訊息卻一天都未被回覆,你的心有些涼涼……
在校園和父母煲電話中,他們總可以快速承接你的每一句日常吐槽,讓你感到被愛和舒適……
日常對話中,回覆的速度如何影響你和他人的關係呢?
回覆太慢,顯得心不在焉還是深思熟慮?
回覆過快,是否意在敷衍而或心有靈犀?
不同的回應速度會帶給你和對方怎樣的感受和推測?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從語言互動的核心特徵——輪流交流[1]開始談起。

輪流交流——人類共享的認知基礎
普遍到日常友好交流,再到辯論賽、答辯這樣的特殊場合,我們基本都表現出了輪流交流的模式——
根據另一個說話者的行為來協調自己的說話時間、延遲響應[2], [3](也可以簡單直白理解為:小明說完,小紅才說,小紅說完,小明再說…)。

(圖源網路,侵刪)
從熱帶鳥類、成對生活的狨猴到人類,從人類的手語到口語,從傳統土著語再到世界主要使用的語言,輪流交流的基本模式普遍存在:
我們儘量避免重疊談話、減少對話輪次間的沉默,而這被證明有助於關係紐帶的形成、個體間活動的協調[2]–[5]。
在進化心理學上,研究者對成對生活的靈長類動物進行考察發現;
輪流交流可能已經進化為一種機制,從而能夠協調分散在廣闊空間中的伴侶間的活動,以強化關係,而且減少哺乳期雌性中的殺嬰行為和營養壓力[5]。
沒錯,我們用而不覺的輪流交流模式,很可能是現代人類語言的共享認知基礎[4]。

語言對接的迅速、隱蔽發生
在一般的二人專注對話中,你會發現,對方的接話往往迅速發生(說出來或已經在腦中想好如何回覆)。
研究者證實,語言交換輪次間的間隔很短,大約200毫秒[1], [6], [7]。
在你快要結束自己的觀點輸出時,可能對方已經在聽見你說的幾個字之後生成了自己的一套“演講稿”。
研究者認為,對話參與者會透過預測對方話語、調動注意力去提前啟用大腦的語言系統,來準備自己的回答[1], [6], [8]。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設計了一組問題-答案對,問題有兩種型別:
答案識別點分別在問題表述的中間位置和末尾位置(EARLY / LATE)。
被試需對問題進行快速且力求準確的回答[6]。
結果發現,儘管問題長度類似、包含的詞語和正確答案都不變,被試對EARLY問題的回答早於對LATE問題的回答;
這可能說明個體在EARLY問題的理解中交疊著一些內部的言語生成。
對個體大腦電流的監測還發現;
在答案識別點出現後的大約0.5秒,被試會出現與言語生成機制相關的腦電流啟用和與注意力資源轉換(從言語理解切換到答案提取和生成)有關的腦電α頻段的能量減弱。
當舍友跟你提起“教資考試“,從第一句充滿抱怨的措辭中,你也許就能預測ta之後將大吐苦水或吐槽;
你也將在腦中迅速且隱蔽地開始調動共情模式對白,準備安慰對方的回應言語。

(圖源網路,侵刪)
相似地,父母能快速回應你的每句牢騷,很有可能是因為在長期的相處中早已深諳你的性格、情感和心理需求;
進而能在你的吐槽中快速發現“答案識別點”並在腦中進行提前的回應言語生產。

回應速度如何把握?
1.交流的快速響應將我們聯結一起
當你略顯尬意地開啟一個話題,若對方也迅即回應,似乎社交變得更絲滑了……
在日常生活的輪流交流中,談話被對方敏捷接住,我們能快速跟上對方的言語,往往是一場愉快、友善、盡興的談話的特徵。
研究者也發現,反應速度充當了一個穩健、有效和誠實的社會聯絡訊號:
無論是和陌生人還是朋友交談,回應對方的速度越快,雙方對這場談話的享受度、對這份關係所體驗的聯結感越強[9]。
有趣的是,相比於我們自己的回應速度,談話夥伴對我們的回應速度對於聯結感的效應更強。
這也很好理解,例如,crush對自己的快速回復帶來的喜悅感可是比自己的付出更令人印象深刻呀!
交流的快速響應說明“我在傾聽並理解你”。
研究者發現,輪流速度的反應時不僅反映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預測程度,更是一個”被聽到和理解“的行為指標[10]。
當對方的回覆延遲過長,你可能會懷疑:“ta真的在認真聽我說話嗎?”

過長的反應時,也被認為是因為談話者刻意壓制真實和直覺的想法,是不夠真誠的表現[11]。
因此,在司法環境中,無辜嫌疑人較慢的反應速度也可能誤導人們的判斷,使人們傾向於ta認為不真誠和有罪[11]。
2.回應是越快越好嗎?
那麼,只要迅速接上對方的話,快速地輪流交流,就能提高關係聯結感、幸福感嗎?
當我們和網購客服激情爭論商品的質量問題;當父母的關心被叛逆期的孩子迅速地以無關痛癢的話語敷衍;……
在這些場景中,輪流交流的速度確實快,但我們卻很難確保這鞏固了社會聯結。
透過評估回應速度和腦電反應,研究者發現較高的輪流交流速度可能代表著理解程度、預測加工的減少[7]。
當你被對方過快地回應但又非切題,你可以有一定自信地懷疑對方在划水(可能是人機/bushi)。

除此之外,較快的回應速度不僅可能標誌著關係聯結感、對話真誠度或敷衍了事,它也是某些特殊談話場合的特徵。
研究者發現,競爭性對話相比於合作對話會有更短的切換、停頓[12];重疊性的對話(例如李華還沒講完就被對方小明的回覆覆蓋上了)可以較好地預測衝突的發生[13]。
例如,當相聲進入高潮階段,我們也常常看到兩位主講之間的矛盾到達白熱化階段。
3.在反應速度中解讀決策
若你認真閱畢上文,或許就可以從輪流交流速度中看出:
對話者之間的關係好不好、和你談話的ta在不在乎認不認真、他們是不是有矛盾或隱藏的爭執……
接下來,從語言速度出發,我們可以窺見些許人們做決策的心態。
假設你和好友談論週末娛樂方式,你問:“打桌球還是看電影?”若好友迅速回復:“看電影。”
你將肯定好友相比於打桌球明顯更偏好電影。
若好友回覆時間較長:“……看電影”,你也將推測好友對於二者的偏好程度不相上下,或者無所謂的態度。
研究者也支援了我們的直覺性推測:較少的決策時間將說明,對所選專案的更高好感,響應時間可以用來推測決策者相對偏好[14]。
那麼這麼長的回覆時間裡,我們都在想些什麼?
多項研究的結果顯示,時間越長,往往表明決策者經歷的懷疑、不確定程度越多[15]。
就拿考試的選擇題來說,若不是能較快選中的題目,那些較慢決策的題目將使我們在多個選項中經歷漫長的質疑和搖擺。
寫在最後
輪流交流構成了我們人類生活的千姿百態:
八卦、戀愛、吵架、搭訕、答辯(惡魔低語)……
我們和對方在其中的對談、回應速度將提供豐富的資訊。
當你在乎的ta給你傳送訊息、開啟談話,不妨也給予ta敏捷溫暖的回應吧~

向上滑動閱覽參考文獻:

在關係交往中,每個人都渴望被傾聽、理解和回應。當期望落空時,我們很容易陷入焦慮失落、自我懷疑,甚至開始疏遠關係。
如果你正面臨親密關係、人際交往等困擾,可以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專業支援。
在這裡,心理諮詢師會專注傾聽,給予你積極回應,讓你體驗“被穩穩接住”的安全感;同時,幫你看清自己的關係模式,學會如何更有效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點選下方小程式
開始預約心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