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
2 篇 Perspective
-
2 篇 Review
-
5 篇 Research Article
-
2 篇 Research Highlight

REVIEW
如何加速無機材料合成:理論計算與資料驅動的協同策略?
通訊作者:巨明剛、王金蘭(東南大學)
https://doi.org/10.1093/nsr/nwaf081
該綜述聚焦於無機材料高效合成的關鍵問題,全面回顧了理論計算和機器學習技術在該領域的融合發展與協同創新。本文系統闡述了無機材料的合成方法、材料合成過程中的熱力學/動力學機制,及理論計算與機器學習指導下的材料合成。最後,本文還探討了機器學習在無機材料合成中的關鍵挑戰與潛在機遇。

PERSPECTIVE

PERSPECTIVE

RESEARCH ARTICLE
北冰洋超慢速擴張洋中脊高度集中的地幔熔融的大地電磁證據
通訊作者:李家彪、牛雄偉(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與劃界全國重點實驗室)

RESEARCH ARTICLE

RESEARCH ARTICLE
本研究首次提出跨物種(人/犬)及跨模態(頭皮/顱內)癲癇腦電多空間對齊框架,透過輸入-特徵-輸出空間聯合對齊解決多源腦電異構問題,實現跨物種和跨模態的表徵遷移。實驗結果表明,跨物種癲癇檢測AUC 92.8%,較單物種提升18.7%,揭示了腦電的跨物種可遷移性,為增加腦電解碼大模型的訓練資料量提供了新思路。

RESEARCH ARTICLE
嫦娥六號返回樣品揭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空間風化的差異
本研究利用嫦娥六號返回的月球背面樣品,研究了月球背面和正面在太空風化特徵方面的差異。結果顯示,嫦娥六號樣品缺乏正面樣品中常見的氣相沉積層,矽酸鹽礦物表現出更薄的非晶層、較低的太陽風軌跡密度,含鐵礦物中npFe⁰粒徑更大、數量密度更低。上述結果表明,儘管嫦娥六號樣品暴露在太陽風中的時間較短,但遭受的太陽風輻射強度更強,突顯了太陽風在月球背面太空風化過程中相對於微隕石撞擊的主導作用。

RESEARCH ARTICLE

RESEARCH HIGHLIGHT
本文推介了北京大學龐全全課題組近期Nature文章“具有快速固硫反應的全固態鋰硫電池”(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298-9)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王東海課題組近期Nature Materials文章“使用混合導體克服三相介面處的轉換反應限制,實現高能量密度固態鋰硫電池”(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4-02057-x)。作者認為,在固態硫正極中引入具有氧化還原媒介功能的固體電解質或混合離子電子導體,能有效提高固態硫正極的介面反應動力學,減少非活性硫的比例,提升硫正極的活性材料利用率,進而提高全固態鋰硫電池的倍率效能以及長迴圈效能。總體而言,上述策略可適用於其他基於轉換反應的電池材料。作者同時指出,未來的工作應側重於正極結構工程設計,以提高面密度和載量,並將硫正極與高面積容量負極相匹配,以加快全固態鋰硫電池的開發。

RESEARCH HIGHLIGHT
通訊作者:Soumya Mukherjee(愛爾蘭利默里克大學伯納爾研究所)
https://doi.org/10.1093/nsr/nwaf075

點選“閱讀原文”閱讀原文。
媒體轉載聯絡授權請看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