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甲做多了,傷的不只是手

美甲,一向是很多女生喜歡的活動。
開春時節,粉嫩的手繪櫻花和薄荷綠的底色又雙叒叕成為熱門,而三個月前的聖誕和新年,主流則是酒紅和鑲金邊作為款式的主流。過段時間,指尖輕爽的天藍色將為夏天帶來一絲清涼。跟風累了,就去做個常規但絕不踩雷的裸粉色碎鑽。
隨著季節流轉、心情變化,或者恰好和閨蜜一拍即合,女生們似乎時不時能找個理由,去美甲店換一副美甲圖案。頻繁的時候,不到兩個月就會換一次。
但是,也許你不知道,美甲太頻繁,有一定的過敏風險,而這樣的過敏甚至可能影響後續的補牙和其他醫療行為。
更流行的美甲
更多的過敏現象
美甲這個行業越來越火熱。根據《美甲行業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中的研究總結,對美甲感興趣的女生高達98.2%;在中國,願意到美甲店享受服務的女生高達七成。根據此文章引用自《美容美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的資料,2024年全球美甲市場規模將達到130億美元(彼時合約904億人民幣),而美甲護理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在5.3%左右[1]。
但另一個現象是:美甲的參與者——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消費者,過敏的發病率都在增加[2][3]。
比如,在希臘一個三級的醫院中從2009年到2018年的回顧性研究中,一共有156名被診斷為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的患者是和美甲相關者(要麼是美甲技師,要麼是消費者)[4]。
結果在2009-2013年中,29位符合條件的患者,有16位因為美甲產品中的某項內容物過敏,佔55%。而2014-2018年中,127例這類患者中有100位對該美甲產品的內容物過敏,佔比79%。由樣本可見,過敏的發病率和數量正在顯著上升[4]。
無論是美甲技師還是消費者,都可能因為接觸美甲中的物質而過敏 / 圖蟲創意
那麼,具體是哪種美甲產品中的內容物呢?
這裡要先介紹美甲的分類。常見的有一種傳統“指甲油”,可以自己風乾[5];另一種則是現代 UV 光甲油膠,簡稱甲油膠。這種甲油膠黏附永續性和通透性很好,是目前用得最廣泛的指甲油型別[6]。由於操作技術比較高,因此其消費一般是美甲店用為主[5]。
而甲油膠往往含有丙烯酸酯化合物(包括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這是高致敏性物體[2][6][7]。
美甲產品中的化合物在未固化時是高致敏性的單體——“固化”則是用紫外線燈照射時產生的反應,固化後致敏性很低。但如果固化不完全或中途接觸皮膚可能引發過敏[8]。
而上面說到的從2009年到2018年那項回顧性研究,患者們最主要的過敏源就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個化合物[4]。
甲油膠做美甲,凝固的過程需要紫外線烤燈 / 圖蟲創意
而在另一項從2015到2023年的回顧性研究,針對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中,由(甲基)丙烯酸酯的美甲產品引起的過敏性接觸性皮炎共有67名女性患者。而在這67名患者中,97%的患者是對某種甲基丙烯酸酯的化合物分支過敏(記住這個化合物,它還會出現)[9]。
不止手部皮膚遭殃,
很多其他部位躺槍
那麼,由於對(甲基)丙烯酸酯過敏導致的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症狀會是怎樣的呢?
首當其衝的就是手部皮膚。不止可能產生指尖皮炎[2],出現過的病例症狀包含手部的皮膚出現瘙癢、紅斑、水皰等等的症狀[10] ,還可能因為丙烯酸酯單體透過指甲甲板,直接引起疼痛和感覺異常[11]。
此外,還有可能出現指甲和指甲周圍皮膚的問題[11]。比如指甲周圍皮膚的紅斑、瘙癢、水腫、脫屑,甚至可能出現水皰、裂隙;而指甲可能出現甲營養不良,表現為指甲變厚、甲分離(指甲與甲床分離)、嚴重的甲下角化過度,這些症狀可能導致指甲變形[12]。
除了手部,還可能由於手摸了面部和眼瞼,導致這兩個地方“躺槍”[12]:長皮疹。
一些特殊情況中,也看到了美甲師或美甲消費者因為美甲過敏引發的蕁麻疹、指尖白癜風、疑似淋巴瘤樣丘疹的症狀等等。嚴重的丙烯酸酯過敏還可能導致呼吸問題、哮喘和鼻結膜炎[13]。
指尖皮炎是接觸性丙烯酸樹脂過敏的典型表現,比如指尖蛻皮、乾裂 / [2]
如果美甲導致的(甲基)丙烯酸酯過敏,可能還會有更深一層的影響。
比如,一次過敏就讓身體“記住”了,再次接觸就會重蹈覆轍。
這和“化學聚合物”的過敏途徑有關。當這些化學聚合物附著在皮膚上後形成一種新的物質,被當成“外來入侵者”報告給免疫系統,免疫系統調動免疫細胞進行攻擊,從而出現炎症,比如皮膚髮紅、發癢、起皮疹等過敏症狀。而同樣的“入侵者”再次出現,身體會再次開始防禦[14]。
(甲基)丙烯酸酯雖然有許多不同的分支,但它們都具有共同致敏性和交叉反應,因此即使患者對一種丙烯酸酯過敏,也可能對其他丙烯酸酯過敏[8]。
美甲師手部溼疹的臨床表現有拇指急性水皰、指尖皮炎;甲周慢性皮炎;指甲營養不良 / [21]
比如羅馬尼亞一個病例曾顯示一位36歲女性,曾因為使用指甲油而出現甲周皮炎,但當時並未確診過敏源,後來這位女士在使用衛生巾時外陰過敏:先是使用衛生巾期間出現紅斑、瘙癢和燒灼感;隨後症狀逐漸即使在不使用衛生巾時也未緩解,導致極度不適和夜間睡眠障礙[15]。
後來這位女士在做過敏檢測時,發現她對甲基丙烯酸酯的一個分支——即之前的回顧性研究中提過的,佔97%的患者的過敏源——嚴重過敏。而她之前接觸的指甲油含有某種丙烯酸酯化合物。最後她避免接觸這類物質後才漸漸恢復[15]。
代價不只是不能美甲
還可能影響補牙和醫療
而(甲基)丙烯酸酯的應用之廣泛,讓它很可能影響醫療當中的各個領域。比如,丙烯酸酯廣泛運用於牙科材料(牙科修復體、複合樹脂)、醫療器械和材料(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監測裝置、人工耳蝸植入物、骨水泥等)[7]。
以牙科為例,一名 55 歲的女性,在使用凝膠指甲油時曾發生過甲周炎症。後來在使用樹脂材料進行牙科治療的牙冠修復後,面部反覆腫脹。後來經過過敏測驗,發現她對樹脂中的某兩種(甲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直到最後採用非樹脂的補牙材料才解決問題[16]。
實際上不止是美甲,前面提到的衛生巾中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引發的過敏,也會在補牙過程中造成意外。在另一個案例中,一位28歲女性,因為使用衛生護墊時過敏,5個月後,她接受牙齒塗層治療,(此前她未曾出現過敏反應),但這一次她出現牙齦炎症、充血、口腔黏膜……
補牙時往往需要紫外線烤燈進行修復 / 圖蟲創意
除了口腔,由於丙烯酸酯產品使用廣泛且接觸時間長,因此需要關注其在不同行業中的過敏反應。
比如,糖尿病醫療裝置是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的一個重要原因。一種動態血糖監測系統,需要將裝置用粘合劑固定在皮膚上兩週,粘合的部位可能發生過敏;也有人對胰島素泵中的丙烯酸類物質過敏。而之前對指甲丙烯酸酯等過敏的患者在接觸含丙烯酸酯的牙科填充物、骨水泥、助聽器、外科手術膠水或胰島素裝置後,可能會出現溼疹反應[7]。
那我還想繼續做美甲,有沒有什麼預防的方式呢?
如果是消費者,那麼可以選擇低過敏性的美甲產品,並且降低換美甲的頻率,做一次休息一段時間[18];而如果是美甲技師,那麼特定的手套(丁腈手套)、佩戴兩層、及時更換[8]、開窗通風[2],都是好的建議。
避免直接接觸、有條件的話多層手套、及時更換手套,都可能保護雙手,減少過敏可能性 / 圖蟲創意
最後,還有一類人需要注意:雖然美甲由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引發的過敏並不是非常常見,比如之前的阿姆斯特丹醫療中心的回顧性研究中,佔所有女性的2.3%,佔所有過敏患者的1.6%[9],西班牙的研究截至2016年顯示美甲中的(甲基)丙烯酸酯過敏即使上升也只有2.35%[13]。
但是,確實發現丙烯酸酯過敏的患者中,有相當的比例是個人過敏史,即曾經有溼疹、哮喘或過敏性鼻炎。比如英國某醫療中心的2002年到2015年的47名丙烯酸酯過敏患者中,有17名(36.2%)報告有過敏史[19];2011年到2015年葡萄牙的 13個醫院皮膚科部門,在230名這類過敏患者中有77名患者(佔比33.5%)存在個人或家族的過敏史[20]。
因此,如果你有過上述的過敏史的症狀,更要慎重地做美甲。
種睫毛也是由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引起過敏的重災區,可能導致結膜炎眼瞼炎 / 圖蟲創意
總而言之,美甲,包括接睫毛這些變美的行為,確實有一定的得不償失的風險。不過也不必過於擔心,如果本身沒有過敏體質、不會過於頻繁更換,適當做做確實能讓心情也一起變美麗。再者說,降低頻率,對錢包也更友好一些呢。
撰 文 /  趣亦絕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招聘
浪潮內容編輯(外包)
答案如下科普影片編導(外包)
多崗位實習生及線上作者
點選下方連結,投遞你感興趣的崗位
[1]劉安 & 王維英.(2020).美甲行業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產業與科技論壇(01),16-17.
[2]Aalto-Korte, K., & Suuronen, K. (2020). Contact allergy to plastic materials and glues. Contact Dermatitis, 1-28.
[3]Wilkinson, M., & Orton, D. (2017). Acrylate allergy: time to intervene. Contact Dermatitis, 77(6), 353-355.
[4]Gregoriou, S., Tagka, A., Velissariou, E., Tsimpidakis, A., Hatzidimitriou, E., Platsidaki, E., … & Rigopoulos, D. (2020). The rising incidence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acrylates. Dermatitis, 31(2), 140-143.
[5]白嘉懿.(2022).美麗又危險無數女孩熱衷的美甲有“毒”嗎?.中國化妝品(04),118-120.
[6]謝加庭,楊凡,魏嘉寶 & 溫忠寧.(2022).三種指甲油中化學組成的研究進展.山西化工(03),31-33+51.
[7]Lugović-Mihić, L., Filija, E., Varga, V., Premuž, L., Parać, E., Tomašević, R., … & Špiljak, B. (2024). Unwanted Skin Reactions to Acrylates: An Update. Cosmetics, 11(4), 127.
[8]DeKoven, S., DeKoven, J., & Holness, D. L. (2017). (Meth) Acrylate occup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in nail salon workers: a case series. Journal of Cutaneous Medicine and Surgery, 21(4), 340-344.
[9]Steunebrink, I. M., de Groot, A., & Rustemeyer, T. (2024). Contact allergy to acrylate‐containing nail cosmetics: a retrospective 8‐year study. Contact dermatitis, 90(3), 262-265.
[10]Lin, Y. T., Tsai, S. W., Yang, C. W., Tseng, Y. H., & Chu, C. Y. (2018).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caused by acrylates in nail cosmetic products: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s. Dermatologica sinica, 36(4), 218-221.
[11]Voller, L. M., & Warshaw, E. M. (2020). Acrylates: new sources and new allergen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45(3), 277-283.
[12]Baran, R. (2002). Nail cosmetics: allergies and irrit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3, 547-555.
[13]Gatica-Ortega, M. E., & Pastor-Nieto, M. A. (2020). The present and future burden of contact dermatitis from acrylates in manicure.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Allergy, 7, 291-311.
[14]Pallardy M, Galbiati V and Martin SF (2023) Editorial: Chemical allergy and the relevance of new models. Front. Toxicol. 5:1228175.
[15]Berghi, O., Carbunaru, A., Popa, L. G., & Carbunaru, A. L. (2024).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Acrylates: A Case Report. Cureus, 16(8).
[16]Obayashi, N., Shintani, T., Kamegashira, A., Oka, H., Ando, T., Miyata, R., … & Kajiya, M. (2023). A case report of allergic reaction with acute facial swelling: a rare complication of dental acrylic res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51(7), 03000605231187819.
[17]Sauder, M. B., & Pratt, M. D. (2015). Acrylate systemic contact dermatitis. Dermatitis, 26(5), 235-238.
[18]Kucharczyk, M., Słowik-Rylska, M., Cyran-Stemplewska, S., Gieroń, M., Nowak-Starz, G., & Kręcisz, B. (2021). Acrylates as a significant causes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new sources of exposure. Advances in Dermatology and Allergology/Postępy Dermatologii i Alergologii, 38(4), 555-560.
[19]Spencer, A., Gazzani, P., & Thompson, D. A. (2016). Acrylate and methacrylate contact allergy and allergic contact disease: a 13‐year review. Contact Dermatitis, 75(3), 157-164.
[20]Raposo, I., Lobo, I., Amaro, C., Lobo, M. D. L., Melo, H., Parente, J., … & Gonçalo, M. (2017).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caused by (meth) acrylates in nail cosmetic products in users and nail technicians–a 5‐year study. Contact dermatitis, 77(6), 356-359.
[21]Gospodinova, K. D., Angelova, A. D., Gergovska, M. Y., & Grozeva, D. T.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Acrylates: A Study Among Manicurists and Clients.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16(2), 186-193.

推薦閱讀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小  魚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檢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