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的內容比表現內容的方法更重要。
——大衛·奧格威
文|葉嘉怡、邱思佳
監製|王半仙

品牌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說明白「我是誰」,有的品牌自己親自出來說,而另一種有效率的方式,是透過展示「我來自哪兒」、「我和誰在一起」,如此與消費者有情感的聯絡,進而從複雜的傳播環境裡,發出自己的聲音。
01
觀夏
情緒的縫隙《500 英里》
當東方香氛品牌遇上音樂舞劇表演,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觀夏攜手陳梓豪策劃了一起公共藝術事件,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演開放式露天音樂舞劇「500英里」,在城市中探索情緒的縫隙。


以下內容來自《案例》對觀夏創始人沈黎的訪談整理

作為東方藝術香氛品牌,觀夏不僅將東方文化融入到產品設計中,還以豐富的藝術專案做著重塑文化、重塑審美的工作,將東方文化的傳承是為己任。在觀夏發起的Art Project中,「方凹」器物藝廊為手工藝者提供平臺,呈現瓷器、漆器、琉璃、竹編等工藝產品;品牌讀物「Nosepaper」傳遞餘秀華、翟永明、宇向等當代女性詩人的「自由與想象」;「崑崙」東方美學雜誌記錄蔡國強、蔣晟、劉杏林等藝術家的創作足跡。
此次「500英里」藝術專案,觀夏走出靜態室內空間,走近公共文化空間,讓這場融合了藝術、舞蹈、音樂的多母音樂舞劇在三里屯太古里廣場的公開空間演出,與公共空間中的「人」發生碰撞和聯絡。

香氣和舞蹈,都是人們表達自我、彼此聯結的一種方式。舞劇「500英里」探討了多重「縫隙」:人生不同階段之間的縫隙、理想的自我與現實的自我之間的縫隙、人際關係中的縫隙、理性與感性間的縫隙。觀夏聯合創始人沈黎在觀演時被演員身上的張力所深深打動,決定將這場表演帶到更大的場域、更大的城市空間,讓更多人被藝術的這束光照亮,為這個充滿焦慮、迷茫的時代提供滋養。透過支援情緒的縫隙「500英里」音樂舞蹈劇, 觀夏與藝術家們共同探索當代人在都市生活中的具體境況,描摹當代東方的現實。
同時,觀夏注意到,隨著城市商業的快速發展,城市中的公共文化空間逐漸減少。藝術唯有與它的發生者和接收者——「人」產生聯絡,藝術的生命力才得以顯現。在沈黎看來,品牌要做的不只是商業、店鋪,讓城市成為一個更有溫度、人與人相親近的空間,也是觀夏一直以來的夙願。對於觀夏而言,在城市中心的商業廣場上演一場舞劇,不僅是一種浪漫的嘗試,更是用文化藝術專案填補城市商業空間的縫隙,正如用氣味填補人們情緒的縫隙。

「500英里」作為鼓樓西戲劇十週年的作品,此次由觀夏贊助的專案是該演出首次於戶外空間上演,同時也是觀夏第一次支援動態藝術專案。在表演中,藝術家王光樂所創作的藝術裝置「白盒子」被轉化為城市舞臺。青年舞蹈家陳梓豪等舞者用身體和身體動作表達對當代生活的困惑,探討心靈的彌合。小娟與山谷小強現場演唱「500英里」,以民謠開啟被儲存的時間。整個演出融合了藝術、舞蹈、音樂等多種媒介,以多元體驗創造開放包容的個體與公共空間,將文化藝術帶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區域中,讓在場者拋開既有定義和邊界的束縛,參與到觀看中。
在演出現場,觀夏還噴灑了「東方文學·上海111號孤島」香氣,為這場音樂舞劇增添了多一重的感官體驗,以氣味彌合情緒的縫隙。沈黎向案例提到,香氛創作與藝術、舞蹈、音樂有著共同之處,他們都是非剛需的精神療愈載體。在這場演出中,觀夏的香氣與藝術家所帶來的裝置、舞蹈、音樂一同打通五感,在城市中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情緒療愈體驗。
02
東阿阿膠
《溯源阿膠黃金水源地》
尋找起源故事是當下流行的品牌策略,難點在於如何將「起源」與具體可感的事物結合起來。東阿阿膠攜手《中國國家地理》溯源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阿膠黃金水源地,並邀請「水哥」王昱珩一起為東阿阿膠講述道地阿膠背後的品牌故事。


以下內容來自《案例》對東阿阿膠相關專案團隊的訪談整理


東阿水憑藉其獨特的地質條件和水質特點,為道地阿膠的生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天然優勢。東阿阿膠以科學實驗為基礎,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發現東阿水的獨特水質及其在阿膠製作中的關鍵作用。
水在中國文化中承載著豐富的象徵意義,例如水是生命之源,代表著純淨、生機與活力。透過阿膠黃金水源地的概念,東阿阿膠可以傳遞出一種自然和傳統的價值觀念,從而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絡。不同水源地通常承載著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而東阿阿膠透過強調水源地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和獨特性,強化了品牌的文化內涵與市場辨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