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不少人又開始了離鄉的旅途,所乘交通工具自然少不了高鐵。
平日急躁行事的我,自從曾經一腳踏進過列車與站臺之間的縫隙,現在每次在高鐵站臺上都格外小心翼翼。
不過,掉進過這個間隙的大馬虎,還真不止我一個。在眾多研究和事故報告中,掉進列車與站臺的間隙,被歸類為“間隙事故”(gap accident)。


上下列車時,乘客需要小心跨過站臺與列車的間隙 / 圖蟲創意
在澳大利亞,光是新南威爾士州火車站,2023年就約有450人從列車和站臺間的間隙中跌落[1]。
至於中國,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1月至今,各地媒體共報道了五起兒童掉入列車與站臺間隙的事故[2][3][4][5][6]。當然,這還不包括像我這樣沒上新聞的倒黴蛋。
不止乘客,鐵路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會在執行任務期間不小心掉入間隙。2023年,美國鐵路交通局公佈的28起間隙事故中,就有6起是員工受傷,佔比超過了五分之一[7]。
而且,掉入間隙中,僅僅只是輕微受傷就已經很幸運了。在印度,2014年,16歲的學生莫妮卡·莫爾(Monika More)滑進加特科帕爾車站的間隙失去了雙臂;2015年甚至有40人因掉入間隙而身亡[8]。
我猜,有過這死裡逃生般經歷的“同夥”,一定都曾抱怨:站臺和列車之間,為什麼偏偏要留個縫啊?
事實上,列車與站臺的間隙(gap),與鐵路和城軌系統設計時的“限界”(gauges)密切相關。


建築限界是一個和鐵路線路中心線垂直的橫斷面輪廓,規定了保證列車安全通行所需的最小尺寸[9]。圖為間隙與限界的關係 / 圖蟲創意
限界是對機車車輛和接近線路的建築物、裝置所規定的不允許超越的輪廓尺寸線,一般分為車輛限界、建築限界和超限貨物的最大裝載限界[9]。
作為人與列車聯絡的重要裝置建築,站臺必須遵循建築限界。建築限界一般按平直線路的條件,根據車輛的輪廓尺寸、技術引數、軌道特性、受電方式、施工方法、裝置安裝等綜合因素進行分析計算來確定[10]。
此外,建築限界也受到軌道形態、列車速度、鋼軌磨損、車輪磨損、列車懸掛系統和乘客負荷等因素的影響[11],因此需要定期檢查[12]。
以客運鐵路專線為例,按照線路類別和列車透過速度,規定站臺的建築限界為1.75或1.8m[13]。


限界確保了列車在鐵路線路上執行的安全 / 圖蟲創意
在限界的基礎上,至於間隙究竟有多寬,不同國家、不同型別軌道的規定都不相同。
例如,南非的火車站監管機構標準要求列車與站臺的間隙至少為10cm[14]。33%的英國車站,間隙甚至超過了25cm[15]。
在我國,按照機車車輛的容許寬度及鐵路建築限界的規定計算可知,鐵路站臺的間隙不得小於5cm[11][13];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專案則明確規定了城軌直線站臺邊緣與靜止車輛(車門處)之間的安全間隙宜為8-10cm[16]。
也就是說,這十釐米,實際是列車的安全“限”。


一般來說,節假日出行的旅客較多。在高峰時段,較少的乘客會在上下車時低頭注意間隙 / 圖蟲創意
從人體資料來看,絕大多數4到6歲的小孩,大腿厚為6.1-11.9cm[17]。微不足道的十釐米間隙,確實具有“吞人”的潛質。
不良的乘車習慣,更可能增加乘客掉下間隙的機率。比如像我這樣不僅拖著行李箱,還要分心與朋友聊天的乘客,就輕而易舉地“中招”了。
那些為了節省時間最後一秒衝上車、推搡擠上車或強制開門的“大聰明”乘客,上車後說不定還在朋友圈炫耀自己的今日份“幸運”。其實,這類衝動行為大大增加了乘客掉進間隙的風險。
不可預測的列車時刻表可能增加乘客的心理壓力,進而影響他們的乘車行為[14],尤其對於“J”屬性過重的乘客來說,頭腦一緊張,下肢就容易卡進縫裡。


火車站候車廳和地鐵月臺一般設有顯示列車時間表的電子屏,但受早晚高峰、極端天氣或意外事故影響,列車可能晚點或停運 / 圖蟲創意
此外,車站的管理水平也十分重要。關於乘客行為影響地鐵運營關鍵路徑的模擬結果顯示,如果站務員現場管理能力差 、缺少相關法律的約束,則容易發生乘客衝突或強行上下車行為,這是導致人或物品掉入間隙的主要原因[18]。
作為列車的安全“限”,站臺與車門的間隙卻頻頻引發安全事故,這也讓有關部門和研究單位愁白了頭。
站臺遮蔽門和間隙填充物就是列車站最常採用的預防措施。
一些研究已經證實了站臺遮蔽門的有效性,它平均將事故減少約70%[19]。除了我們常見的地鐵遮蔽門,目前國內部分火車站臺也安裝了遮蔽門,比如福田站[20]。
如果你觀察仔細,會發現大部分地鐵站臺邊緣都加裝了像手指一樣的橡膠條,部分高鐵和動車車門與站臺的連線處,也伸出了一塊黃色伸縮踏板,這些裝備都是為了儘可能地縮小間隙尺寸。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曾在2015年提到,膠條能將市區線列車與站臺之間的縫隙縮減為約3.6cm[21] / @楨的不想上班
但不管措施如何完善,粗心大意、冒冒失失的我,仍是掉進了間隙。好在有同行夥伴的迅速反應,才沒有釀成嚴重後果。所以,千萬不要為了省下幾分鐘的等待時間,在列車口搶上搶下;當在站臺碰到有人掉進間隙,也務必施以援手並及時聯絡車站工作人員。
畢竟,下一個不小心掉進間隙的,也可能是你,或是你花唄分期還沒還完的iPhone15 pro max。
撰文 / 栗子張
圖片編輯 / 栗子張
內容編輯 / 懶羊羊
稽核編輯 / 吳小魚

[1] TimeOut.(2024).About 450 people fell down the gap at Sydney train stations in a year – here's what's being done to stop it.
[2] 成都商報.(2024).驚險!達州火車站一幼童墜入列車站臺縫隙,眾人合力救援.
[3] 長安鄂州.(2024).驚險!事發鄂州!2歲幼童掉進火車站臺縫隙….
[4] 警苑心語.(2024).【一線傳真】緊急時刻!幼童掉落高鐵站臺縫隙 乘警迅速救起.
[5] 開鐵警方.(2024).千鈞一髮之際,民警將幼童從站臺縫隙拉回.
[6] 鄭州處宣傳.(2024).【春節我在崗】鶴壁東站派出所:2歲幼童掉入站臺縫隙 眾人合力施救.
[7] Federal Railroad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Safety Analysis.(2023).Accident Data as reported by Railroads.
[8] The Times of India.(2023).Gaps between platform and train continue to claim lives.
[9] 李海鷹,張超.(2011).鐵路站場及樞紐.
[10] 羅欽,陳菁菁.(2021).城市軌道交通概論.
[11] Raymond P. Kenny.(2007).Addressing the Gap:LIRR President’s Testimony.
[12] 湖南省交通運輸廳.(2021).鐵路技術管理規程(2006年鐵道部令第29號).
[13]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20).標準規矩鐵路限界.
[14] Myoya, R. L., Grabe, P. J., & Venter, C. J. (2018). A case study on platform-train interface occurrences at a metrorail passenger station.
[15] Frye, A., Smith, M., & Rayner, P. (2015). On track for 2020? the future of accessible rail travel. Association of Train operating companies.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8).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專案建設標準.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1).中國未成年人人體尺寸.
[18] 萬欣,李啟明 & 袁競峰.(2014).乘客異常行為引發地鐵執行延誤事件關鍵路徑識別.中國安全科學學報(09),152-158.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4.09.022.
[19] Poirier, C., Adelé, S., & Burkhardt, J. M. (2021). Individual accident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platform, train and tracks (PT2I) in the subway: a literature review. Cognition, Technology & Work, 23(2), 203-224.
[20] 番禺區發展和改革局.(2024).軌道上的大灣區如何跑出“加速度”?.
[21] 聯合早報.(2024).環線舊列車陸續裝膠條 縮小和月臺間縫隙.


推薦閱讀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與 山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