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確認!是胡歌、劉詩詩! 2025-05-02 17:37 環球網文娛 1月18日晚,胡歌、劉詩詩罕見同框現“回憶殺”!在大型環保公益紀實節目《一路前行》第二季第三期中,胡歌和劉詩詩化身志願者,一起來到舟山金塘島探索金塘島水獺繁盛的秘密。 同日,劉詩詩和胡歌一齊發文,呼籲大家認識和了解水獺。 水獺“鏟屎官”上線 原鄉生態保護與研究中心,是由一群熱愛自然的年輕人建立的生態保護組織,他們研究、保護長三角地區的動植物,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期望讓這個中國最發達的區域早日實現和諧的生態文明。 在金塘島發現水獺的蹤跡後,原鄉生態保護與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便長期駐紮在島上,開展水獺監測、調研和社群保護工作,至今已經一年有餘。 胡歌等人在本期節目中化身志願者,跟隨原鄉工作站成員一同探索金塘島水獺繁盛的秘密。他們接到的首要任務就是成為水獺“鏟屎官”——收集水獺的糞便。 原鄉生態保護與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陳奕寧表示,在所有的獸類研究中,採集糞便都十分重要,收集分析水獺的糞便能夠了解許多資訊甚至解碼水獺的DNA,就像是對水獺進行了一次“深度採訪”。 在此次“採訪”水獺的過程中,環保小分隊解鎖了哪些新奇的體驗? 節目方供圖 “鏟屎”完成後,下一步便是“拆屎”,透過拆解分析水獺糞便,研究人員可以獲得水獺的食譜,推測水獺在金塘島活躍的原因。 此次,胡歌、劉詩詩,陳龍、小亮分成兩人一組,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拆解被酒精浸泡後的水獺糞便。魚刺、鰓蓋、頭骨……再小的鱗片都要被拆分出來,仔細辨認。眼力超群的小亮邊拆邊“鑑定”,一眼看出自己拆了四條不同魚的魚刺和魚鰭,讓一旁的陳龍直呼厲害;胡歌拆出了許多鰓蓋,屬於魚頭部位,而劉詩詩拆出了許多小刺,大多位於魚的中段,由此胡歌大膽猜測——“你(劉詩詩)那邊可能是小水獺,不喜歡啃硬骨頭”。 節目方供圖 當地人揭秘水獺傳說 在金塘島,有許多關於水獺的傳說,胡歌、劉詩詩等人在與當地村民的交流中也發現,人們對水獺存在不少誤解。比如“獺祭魚”現象,是水獺典型的生活習性,指的是春天水獺會抓大量的魚擺在岸上,在古代人們把這當成春天來臨的標誌。但由於對水獺不夠了解,當地人在目睹這些現象後,把水獺當成晝伏夜出的“水鬼”,流傳出許多真假難辨的傳說。 當地村民王繼光表示,自己是在成為原鄉工作站的志願者後,才知道原來水獺是如此可愛的生物,這也是眾多環保組織和環保工作者致力於科普宣傳的原因,多一份瞭解,便多一份保護。 節目方供圖 為了更好觀測水獺的行為,環保小分隊在水獺的必經之路上放了些特殊的“玩具”進行實驗:胡歌和劉詩詩在河道旁安裝鏡子、架上紅外攝像機,以便觀查水獺的學習能力,看它們能否察覺到鏡子裡的就是自己;原鄉的工作人員表示水獺非常喜歡打滾,它們經常會在沙地上打滾一個小時甚至更久,只為弄乾自己的毛髮。 金塘島上的故事,就像是人與自然共生的小小縮影,為未來的野生動物保護、人與自然該如何和諧共生提供了重要參考。 網友評論:一波童年回憶殺 來源:杭州日報綜合潮新聞、當事人微博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