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走出一個全球FIC

一石激起千層浪,國產危重症領域的First in class分子橫空出世。
5月6日,遠大醫藥宣佈其全球創新藥物STC3141在中國開展的用於治療膿毒症二期臨床研究成功達到終點。
遠大醫藥公佈的STC3141部分臨床結果中,STC3141高劑量組在主要終點第7天序貫器官衰竭評估(SOFA)評分較基線變化的表現顯著優於安慰劑組,同時次要終點趨勢與主要終點一致,患者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膿毒症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感染,常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MODS),是重症監護病房(ICU)中常見的危重症之一,過去全球有大量的研發者投入該領域,但由於膿毒症的複雜性導致創新藥物開發的失敗率極高,遲遲未有相應的特效藥物出現。
而基於膿毒症創新藥物的稀缺性,STC3141未來有望在國內快速上市並惠及更多重症患者,作為全球同類首創重建免疫穩態為中心的治療方案,未來有望透過海外授權方式釋放龐大的出海價值。
01
膿毒症未滿足臨床需求
膿毒症(又叫敗血症)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感染,也是一種由宿主對感染的反應失調引起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該症若未及時有效的干預,死亡率將迅速超過30-35%。所以,其急救性質與器械中的止血類耗材相近,一旦相關管線成藥必具備爆品及現金奶牛潛力。 
目前,膿毒症的攻克屬於世界性難題。在美國,至今膿毒症仍然是住院患者的第一大死因,死亡率在35% ~54%;在我國每年約有近250萬膿毒症患者,膿毒症藥物的開發屬於國家鼓勵開發的治療危重症臨床急需藥品,同時也是國家重大新藥創制支援品種。
針對膿毒症,目前臨床治療為綜合治療方法(如控制潛在感染、血流動力學穩定和宿主反應調節),幾十年來鮮有特異性治療新藥獲批。
當前膿毒症治療市場的主要產品型別包括抗生素類、抗病毒類、抗炎藥物和免疫調節劑,但各自具備不同的侷限性。以佔據主導地位的抗生素類藥物為例,比如耐藥性問題、引發嚴重的不良反應等,而再如使用抗病毒藥物可能無法有效調節免疫反應,甚至可能因過度抑制免疫系統而導致病原體擴散。
近年唯一一個以膿毒症為適應症的重組活化蛋白C(2002年FDA獲批)也因療效不確切於2011年10月撤市。儘管有高度的未滿足臨床需求,但膿毒症創新藥開發成功率極低,極少有企業將膿毒症作為業務優先佈局的方向。
據Wise Guy Reports資料,2024年全球膿毒症治療藥物市場規模為125.4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93.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58%。而據貝哲斯諮詢 調研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膿毒症治療市場規模約為230.71億元人民幣。
(圖源:Wise Guy Reports
這意味著,一旦STC3141能夠獲得監管機構認可,不僅是FIC且獨佔性的藥物,同時市場足夠廣闊。
02
STC3141機制的合理性與成藥性
STC3141實現對因治療,圍繞膿毒症治療的核心目標——維持免疫穩態。
膿毒症往往會經歷過度啟用階段(容易引發引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和免疫抑制階段(患者容易繼發感染進而加重病情),維持免疫穩態需要實現避免過度炎症反應、預防免疫抑制和促進恢復。
STC3141的活性成分是一種多陰離子分子,研究表明膿毒症患者體內迴圈組蛋白水平升高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STC3141能夠透過中和細胞外遊離組蛋白和中性粒細胞陷阱網(NETs),減少炎症反應和組織損傷。
STC3141臨床前資料曾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ritical Care》發表,證明其可以透過靶向組蛋白修飾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抑制炎症風暴,以及在膿毒症和ARDS模型中的器官保護作用。
而在2024年底NIH公示的STC3141一期臨床安全性、耐受性和藥代動力學初步研究中,在26名SOFA評分≥2的膿毒症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有18名(69.2%)完成了ICU第8天的完整治療方案,其餘8名患者有4名提前出院、1名過早出ICU、1名SAE、1名需要其他治療和1名死亡,這一定程度證明了STC3141在膿毒症患者中的潛在安全性。

有效性上,STC3141的二期成功進一步宣告了其成藥性,二期臨床中STC3141藥物治療組第7天的SOFA評分較基線顯著下降,尤其是高劑量組,降幅明顯大於安慰劑組,差異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和臨床意義。並且在此前的多個臨床中,STC3141在幫助患者脫離呼吸機、脫離升壓藥和縮短ICU住院時間等有效性指標方面均體現了積極訊號。
03
STC3141走向與遠大布局
膿毒症作為全球未滿足臨床的空白,STC3141能否以二期臨床資料獲取附條件批准實現快速上市無疑是市場關注的。
據遠大醫藥最新的對外交流,公司也在準備與監管機構溝通STC3141審批路徑,爭取以現有臨床資料實現有條件獲批的上市路徑,若無法按此路徑上市,那麼將與監管溝通設計有針對性的三期臨床。
另外STC3141出海也是一大關注點,公司早前計劃在二期讀出後符合預期的優異臨床資料正式啟動對外授權。值得注意的是,STC3141已在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英國、波蘭等國家獲批七個臨床批件,並完成了四項針對患者的臨床研究,均成功達到臨床終點;在有全球臨床資料積累的基礎上,其未來海外授權的交易總額,值得期待。
儘管潛力膿毒症藥物稀缺,但研發膿毒症藥物的AM-Pharma發展史也值得借鑑,其開發了一款重組人鹼性磷酸酶ilofotase alfa,在當時有望成為全球首個治療敗血症相關急性腎損傷的藥物,2015年輝瑞斥資8750萬美元收購了公司少數股權,隨後ilofotase alfa未達到二期臨床終點,輝瑞在2018年拒絕全面收購公司。後續ilofotase alfa對腎功能顯著、漸進和持續改善潛力被協和麒麟看重,後2021年協和麒麟以2000萬歐元首付+3000萬歐元及1.95億歐元監管里程碑費用買下日本開發權益。
ilofotase alfa僅日本權益就能在2021年賣出如此高的價格,這也進一步驗證了遠大醫藥STC3141的出海價值。
除了STC3141之外,遠大醫藥還佈局了一款膿毒症新藥APAD,透過拮抗多種病原體相關分子(PAMPs),抑制免疫細胞過度活化,阻斷膿毒症早期炎症風暴的啟動;據公司介紹,APAD與STC3141存在協同作用,APAD負責病原體清除,STC3141避免過度免疫反應,更好的解決和改善膿毒症患者的器官損傷問題。
結語
過去幾年,遠大醫藥憑藉著穩紮穩打在核藥、眼藥、呼吸及危重症領域佈局落子,如今迎來了全面的開花結果,核藥進一步業績爆發、眼藥及吸入製劑也迎來收穫季節,而膿毒症初步成藥性驗證則是大彩蛋,公司上限有望被進一步開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