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來了,秋高氣爽,又到了上班族做年終總結的季節……
面對這項繁瑣的工作,我每次都會抽身出來,問問自己,這一年我經歷了什麼、認識了哪些有趣的人、有什麼不能忘懷的情感、又為這個世界做了什麼?
今年,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圍繞著帶豹回家8週年特展的志願者工作而展開的。
在貓盟,志願者工作是我工作職責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帶豹回家8週年特展,是貓盟近些時間來最仰賴志願者的專案之一,透過這個契機,我認識了一大批可敬可愛的志願者們,生活也和他們產生了無數的交集。
關於這些志願者的故事,我真的想講都講不完,可是我更想聽他們說。
於是我在特展志願群裡發了一條訊息,希望大家能說說自己做志願者的感受,沒想到真的幾日之內就收到很多回復,而且遠比我想象得還要更精彩。
心
路
歷
程
上下滑動閱讀更多內容
我
又
回
來
了
志願者:劉閆
知道貓盟要在國家動物博物館進行“帶豹回家”特展的志願者招募,裡面有講解員這一項,著實讓我感到很興奮。
因為本職工作跟動物行為相關,所以想借此機會好好展示一下,不光說豹子,還能說點兒跟豹子在一起生活的其他物種。狗獾、狍、赤狐、豹貓,這些在平時工作當中接觸較多的物種也是想跟大家講講的。
而且,我對貓盟的號召力很好奇,無論這個組織幹什麼,只要一呼應,就會有好多志願者過來幫著忙前忙後,毫無怨言,就跟《孤注一擲》裡的詐騙組織一樣,有洗腦的那種感覺。
所以我抱著試一試和探究到底這個組織有什麼魔力的心態報名了。
在此之前,雖然對貓盟有了一些瞭解,但是按照貓盟培訓志願者的流程走下來後,我終於可以把貓盟這些年幹過的工作捋清楚了,也更清楚貓盟為什麼要先從保護華北豹開始了。
志願者培訓三場講座聽了,策展人是一個平時話很少的長頭髮叔叔,名叫老貓。他為我們這些志願者準備了足足9頁的演講稿!
我心裡琢磨著,這“孫子”是不是話憋的,非得把話用宋體小四號字打出來。事實證明,老貓確實厲害,9頁能把貓盟這8年乾的事兒講清楚,其實也是把言簡意賅發揮到了極致。
由於一開始我盲目自信,本想著憑著自己的經驗和展板上的標題以及小字能把講解員的考核透過,所以講解稿只是大概看了看,並沒有太用心去記,且在第一波講解員的試講環節還想秀一把,結果就真翻車了。
在說展板第二部分,華北豹生境中各營養級關係的時候卡殼了。卡殼可是講解的大忌,所以第一批講解員果然沒被選上。在得知服務崗不能講解的時候,我心哇涼哇涼的,我可不是把話能憋一天,然後回家用宋體小四號字敲出來的人。
痛定思痛,回家就翻書,先把生態系統各營養級關係查清楚、記住。每天得空了就把講解稿拿出來看看,一點點的背。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第二批講解員的試講開始了。我當時看到報名訊息的時候心裡一個聲音從心底聲嘶力竭的怒吼“老子又回來了!”
第二次試講的時候,我選了當天的服務崗,偷貓聽了一天的四場講解。這批講解員各有千秋,每個人不光能把講解稿的內容講好,而且他們還會根據參觀觀眾的現場情況和反應加了好多發揮的部分,都是人才啊。
事後得知,有的志願者是在動物園做了多年的講解員。我是打心底裡敬佩,好好跟著人家學吧,我這剛起步,人家早一覽眾山小了。
偷師了一天,我心裡也愈加有信心了。
試講開始後,我老老實實按講解稿的部分講解,踏踏實實把該講的講好,講清楚。八分鐘試講結束後,得到的建議是,注意別太囉嗦了。我長吁一口氣,終於不用回家用宋體小四號字把憋了一天的話打出來了。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8月3日下午志願者大會結束後,貓盟功勳元老之一的老蔣在走的時候跟我說,“這個貓盟的人就是傻,太傻了”。老蔣說的對,也正是有這麼一幫傻了吧唧,愛在保護上較真的人,才能讓貓盟走到今天這步。
今天,還是有這樣一群人,幫著貓盟這幫人一起繼續在保護華北豹和其他中國貓科動物的公益事業上繼續走下去。很榮幸,我也是這群人中的一個了。
i
人
的
救
贖
志願者:山貓
報名透過前:激動又緊張
這是我第一次做科普講解志願者,也是第一次在博物館講解,其實報名成為特展講解志願者之前內心還是蠻激動和緊張的。
一是因為有點怵在公眾面前講話,二是我雖然一直喜歡自然,但其實我更熟悉植物,對動物的瞭解更走馬觀花(但是內心一直非常喜歡),對自己的動物知識儲備很不自信。
雖然有點小緊張,但是我清楚自己一定會這樣做,這不僅是邁向自然保護、科普的好機會,一個恰逢時間地點剛剛適合的(且是關注已久的貓盟的)志願活動,還是一個以新嘗試帶動新記憶和認知的好機會。
於是我趕緊拿出(其實只認真讀了第一章虎的)《中國大貓》,(來不及了)快速閱讀完豹章節,認真填寫報名表,好在提交截止前終於趕上了(還記得報名截止日期延長過一次)。
經過漫長的等待,一度以為沒戲了,還有些沮喪(是的我內心不時惦念),直到7月初的一天,那天正在藏北出差,路上訊號時好時壞時收到了工作人員新增好友的請求,我激動又緊張,激情回答了幾個問題後,擔心地問怎麼樣,聽到沒問題啦的時候我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之後收到了報名透過的郵件,開心!
越瞭解越有興趣,自主感湧上心頭
經過三次線上培訓,我對貓盟、“帶豹回家”專案和公眾講解科普的感受更真實了一些。
我發現,在仔細閱讀相關資料的契機下,我的腦海裡逐漸新長出一棵樹,關於動物(和動物保護/自然保護)的知識逐漸有了隱約的體系,很多細碎的東西能掛住了!
我想,這或許就是許多有強烈興趣的朋友在小時候無意間形成的東西,對於我這類很需要一個知識體系才能掛更多東西的人來說,這個契機正好克服了最開始的重力勢能,我看到並邁入了渴望已久的門,越來越有興趣瞭解更多,我終於能耐下心閱讀美妙圖片之外的長文字,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自主感湧上心頭。
得知講解崗需要試講考核時,我又開始擔憂自己的知識儲備,深知自己沒有足夠的儲備沒法臨場發揮,於是我只能先依照布展內容和參考講稿隔三差五地練一練(給我的朋友和家人也對著電腦裡的展覽圖片講了幾遍作為練習)。
我記得很清楚,試講的那天是一個下著暴雨的週五。我特意穿著防水的鞋子,穿著雨衣騎車到國動博,以為萬無一失,可最後雨水都灌進了鞋子裡。
已經上崗的志願者可人帶領我們全場講解熟悉了一遍(前半場是在拉閘後的漆黑中進行的),她講得特別好,流暢又放鬆。
而我是在緊張中完成試講的,大腦都快宕機了,第一展區的邏輯也沒有順得很好。但是我發現,自己在講自己感興趣的、自然相關的東西時,激發了平常不太常在陌生人面前能出現的一面,感覺整個人都活潑開朗了一個度,想必也是因為周圍都是志同道合的夥伴,我喜歡這種感覺。
在練習中進步,互相學習與成就感
第一天上崗時,我講得不太熟練,且內容有些乾癟。而當天的另一位志願者張珵的講解讓我十分驚豔,她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很有風格,特別是感覺很放鬆——這讓自己略感挫敗。
反思自己,發現還是知識儲備積澱不夠,太依賴參考講解詞的內容了。其實我們是需要根據每個展區內容自己思考講解要點和邏輯的,且擺著的標本都講一下,參觀的體驗會好很多。
之後聽其他人講解時,我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都有很多可以借鑑學習的地方,而且聽其他志願者講解時總是很滿足。
多講了幾次後,感覺果然更從容了一些,還有很多很多很多可以學習進步的地方,這也很幸福。再之後隔一陣再去,發現果然又生疏了,再次沮喪之餘,深感還是得遵從大腦的學習規律呀。我在反思學習和沮喪挫敗中,不時品味到成就感。
志同道合的相遇,溫暖的聯結感
其實我在服務過程中,最最驚喜的就是認識了很多愛好相似的夥伴,我感受到一種稀有又美妙的聯結感,聊很多事情的時候突然不用鋪墊和解釋特別多了,也總是驚訝地發現有很多相通的幽微感受,這太溫暖了。
在填寫報名表時只是理性地勾上“認識志同道合的夥伴”,沒有想到這是最最驚喜和濃烈的感受。
我也沒有想到,在自己迷失在深海的時期,可以在睡前因為想到要和新朋友相見而渴望第二天的到來,在清晨的陽光中騎車時臉上忍不住溢位笑容。
終
於
等
到
了
志願者:小也
豹開心!我終於成為貓盟的志願者啦!!
北京志願者小分隊線下見面那天玩擊鼓傳花,讓大家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本i人汗流浹背且搜腸刮肚的把自己與貓盟的淵源使勁兒回憶了一遍,發現其實我認識貓盟還是在“給豹子買牛排”時期呢。
作為一個從小就愛去動物園和自然博物館,喜歡大型哺乳動物的人,當時看完推送我一下子就被這群人在做的事情給狠狠擊中了!豹子啊,多迷人多神秘的動物,真的有人在為了保護它們而做事情呢!
但令人無奈的是,我當時還是拿著微薄的三位數研究生補貼,摳摳搜搜甚至不好意思跟家裡要生活費的人生階段,實在是囊中羞澀,有心無力。那時候我就在想,出不了錢,能爭取出份力也是好的!
這幾年看著貓盟一波又一波的招募,心裡癢癢的。以我的性格,越是想做的事情我反而越會產生近鄉情怯的心情。
宣傳我不會,出野外吧我膽子又小又有潔癖還害怕蟲子,是一個完全離不開城市的慫人,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別添亂了。
遂持續圍觀,等待一個不出野外的科普崗,終於終於終於,被我給等到啦!!
我相信一切都是恰到好處,步入職場這幾年做了不少志願講解活動,從動物園講到博物館,從小朋友講到大朋友,這一次,終於有機會了,終於有資格伸手報名了!
短短一個多月,從純純的圍觀群眾到參與者和踐行者,這種角色的轉變實在是太爽啦!
“以豹之名,修復荒野和人心”,每一次講到我們的主旨,我都會覺得熱血和感動。我是一個強烈依賴於現代城市的人,所以我總是會覺得“好像…我這樣的人,並不能為豹子,為野生動物們做什麼實際的事情”。
但在“帶豹回家”的一場場講解結束後,看到孩子們一筆一劃在留言本上寫下“我喜歡豹子”,看到年輕的朋友願意給我講講他的想法和他的質疑,我好像知道了。
除了野外,我想要做的,我能做的,是讓很多跟我一樣不常走進山林,不願離開城市的人透過展覽和講述去了解我們的野生動物鄰居們,知道我們跟它們並不是對立、競爭、或者你死我活的,進而願意試著接納它們,跟它們共享一片山林,讓豹子成為我們隱秘又親近的“同住者”
一
起
加
油
吧
志願者:劉辰菲
從北京動物園的講解志願者,到“帶豹回家”特展的講解志願者,很多人問我,你這麼愛動物啊?
這可能是作為保險人的社會責任感吧!我們團隊一直以來的共識都是“培養一個興趣,堅持一項運動,參與一項公益”,所以我們一直都在為愛奔跑。
雖然從2017年開始就成為了貓盟的志願者,但作為講解志願者還是頭一次。拿到講解稿的時候,才發現,我的天哪,這麼多的知識點!
試講之後,心慢慢沉靜下來,我才發現,靠死記硬背不行,照本宣科太枯燥,需要活學活用,才能把內容講得繪聲繪色。
每次服務,我都會多聽聽其他志願者小夥伴的講解,再一次增加知識儲備。怎麼樣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並與他們和諧相處、友好互動,是我尤其注意的部分——這一塊兒我仍然要多加練習。
特展會持續到明年初,一起加油吧,小夥伴們!為了可愛的豹豹早日回“家”,也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貓盟、瞭解中國野生貓科動物保護,我們任重而道遠。
展
場
點
滴
種
下
種
子
吧
志願者:悠悠
媽媽帶著小朋友看展,女孩子大概六七歲的樣子,看到盜獵的部分氣得跺腳,跟媽媽說:“盜獵的人好討厭啊!我們一起討厭他們!!”
這種質樸單純的情感把我逗笑了。在小時候埋下的這顆種子,或許在她六七十歲的時候才會開出花兒來——等到某個晚上,“豹子透過自然擴散回到北京的山林裡”的新聞播放的時候,她會記得自己兒時看過的一個展,或許依然會記得盜獵的人是可恥的。
現在的我們透過這個形式與未來產生連線,使得我一瞬間有種感覺,“豹子回到北京的山林裡”這件事一定會實現。
我們在參觀者內心種下的愛的種子,就是保護的起點。
逆
向
的
講
解
志願者:青檸
我是青檬,是今年新加入貓盟的志願者。辦展以來,讓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一件小事兒。
那天,我站在陳設著紅外相機和捕獸夾的那個玻璃展櫃前,一個小朋友從大事牆那邊拐過來繼續看展,我就問他,知道不知道這裡面展示的是什麼。
出乎意料的,他把每樣展品都給我介紹了一遍,它們是做什麼用的,盜獵都有啥害處等等,頭頭是道,講得非常全面。
我當時真的很驚訝,於是問他這些事怎麼知道的。他告訴我,這些知識其實都是從我們的展板上和網路上了解到的。
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展覽的意義。
感
謝
聲
背
後
志願者:喵小黑
“你們做的工作真的太有意義了。”
“收穫了好多!”
“我怎麼才能加入你們?”
雖然不是每一位朋友都能聽完整個故事,但每當聽到觀眾的感謝,或者是朋友們的反饋時,內心都是無比的激動。對於我來說,每一次的講解,不是完成任務,而是一種心靈的治癒。
荒野,是一個離大多數人都很遠的地方。貓盟的帶豹回家展覽,把遠處的荒野,帶到了人們的身邊。很多朋友在最開始進門的時候,是帶著疑惑的,比如,華北豹是什麼?為什麼要把他們帶回家?
作為講解志願者,我需要做的,就是把華北豹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我希望能進一步最佳化我的講解詞,讓越來越多的朋友把這個故事聽完,讓他們把華北豹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野生動物保護,需要很多人的參與和支援。不是每個人都能出野外做保護動物的工作,感謝貓盟,讓我有機會,作為一個傳播者,守護著美麗的華北豹。豹豹來守護山林,我們來守護你。
關
注
的
秘
密
志願者:然然
講解的秘訣是什麼?
不同年齡段的參觀者理解和認知能力其實是有差異的,所以我們需要儘量“因材施教”。而真正吸引大家關注的的秘訣,是讓展覽和講解中一些生動的圖片和例子,瞬間引起大朋友小朋友的興趣。
這需要我們瞭解觀眾的心理,也需要努力咀嚼我們的講解內容,這樣才能找到那些真正關鍵的點。至於是什麼圖片和例子,就容我在這裡就賣個關子——展期還有三分之二,期待還沒來觀展的你前來體驗!
冥冥之中,我是在6月中旬看到了貓盟公眾號招募“帶豹回家”8週年特展的志願者的,迅速報名,成功入選,就是這麼簡單。
在我看來,如果說去動物園和野外看動物是看動物的行為,那麼去博物館看動物更多的可能是看動物的外貌和生境的細節,瞭解它背後的故事。
作為一名志願者,既要講好特展的內容,也要傳達正確的動物知識和動物保護理念,但是一切的前提,還是抓住大家的興趣。在服務中,大家互相幫助一起學習進步,最終才能一同為前來觀展的公眾提供最好的服務。
一
些
思
考
喚
醒
好
奇
心
志願者:白白
喜歡動物,熱愛自然,不應該是小朋友的專屬。
我之前就注意到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動物園、動物博物館、自然科普講解之類的場所或活動,似乎變成了面向小孩子的專屬,都變成了“親子類”的活動,明明現在成年人的自然缺失症也很嚴重。
這次“帶豹回家特展”的講解也是,不少小學生、初中生都知道“雕鴞是最大的貓頭鷹”,能分清楚獵豹、豹和美洲豹,成年人卻懵然不知。好像當孩子長大成人,就應該失去對自然的好奇心,應該被工作和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無暇顧及身邊所有和“工資”“收益”不掛鉤的事情。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次科普講解,我發現那些帶著孩子來的成年人,雖然動物知識方面確實匱乏,卻也能聽得津津有味。
他們開始關心起距離我們不遠的山西和順,在那深山密林中,“豹豹”們身上發生的故事;漸漸理解了如果失去作為頂級掠食者的華北豹,我們的環境將會進一步惡化。他們開始思考起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留住這些美麗的生靈——不僅僅是留住他們,還要透過我們的努力,讓他們自發擴散,回到他們的故鄉北京。
這是不難做到的事情,因為那些童心和好奇心,對自然的關注,並沒有因為他們長大而失去,只是因為生活的繁忙而隱藏了起來。
透過這次特展,透過我們的講解,那些好奇心再一次被喚醒。因為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員,對於自然的熱愛和關心,本就是刻在基因裡面的。
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這次特展,能夠再次喚起公眾對自然的好奇心,讓他們關注華北豹,關注華北生態,關注大自然。我想,這就是我作為講解員的意義所在吧。
第
六
塊
展
板
志願者:張豔
在做展廳講解的時候,我經常駐足於第六塊展板,帶領觀眾朋友們一同解析“帶豹回家”這個專案。在大地圖面前,豹子在哪裡,我們想把豹子帶回哪裡,一切都那麼一目瞭然。
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展廳講解員,講好帶豹回家的故事,我在準備自己講稿的時候,翻閱了大量貓盟的文章,對帶豹回家專案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並將學到的內容融入到自己的講解中。
我希望透過我的介紹,能夠將“以豹之名,修復荒野與人心”這個美好願景的深刻內涵傳遞給觀眾,希望能夠激起觀眾心中的花火,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理清未來發展的方向。
是
遠
還
是
近
志願者:土豆
我們的日常離野生動物有多遠?野生動物離我們的距離有多近?這是看似相同的兩個問題,但有著截然不同的答案。
我們的日常中野生動物往往缺席,但他們無時不在我們的身邊。在我為數不多的服務時長裡“我們那邊有”“我見過,原來是它”是我聽到過最多的感嘆。
自然太遠,生存太近。我們並非刻意忽視了他們的存在,只是生活太沉重,讓我們無暇抬頭看看身邊,為生活低頭太久,讓我們習慣了作為人類的“孑然一身”。
在荒野之外,如何讓自然重返我們的日常,如何讓人們能再次抬起頭來,如何修復人心,仍是一個正在探索的、持久的、長期的問題。
但在今日,我們尚且能修得“竹院”,扮好“僧人”,讓人們在“浮生”中“偷得半日閒”,在喧囂的城市中看看身邊的“鄰居們”,發掘我們平時所忽略的事物,讓我們向荒野稍稍邁出一步。
修
復
吧
人
心
志願者:聶宇石
做貓盟志願者也有些年頭了,從一開始協助貓盟做設計、文創周邊到今年成了直面參觀者的講解員。
這次應徵講解崗,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發現野生動物保護和NGO宣傳還遠遠不夠。
宣傳不夠的原因很複雜,近年整體網路環境下沉、經濟形勢的變化,一些無良寵物保護組織又打著動保的名義混淆視聽激化矛盾,又或者是一些利益相關方在試著做網紅動物寵物化的推廣——這些錯綜複雜的因素糾纏在一起,讓野生動物保護的聲量越來越小。
我是畫畫的,但設計和繪畫能承載和傳達的資訊十分有限,於是打算再出一份力,藉著“帶豹回家八週年特展”直接給參觀者講一講華北豹和貓盟的故事。
“佛渡有緣人”,我當然不是佛,但卻想讓更多的人和野生動物保護結緣。在講解過程中,真的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有些中年人持完全否定的態度、有些人對動物保護有誤解、有些孩子最關心哪種動物可以做寵物,也有些家長非常認真地和孩子一起聽講解、對野生動物保護感興趣想出力……
針對不同的人,就要說不同的話,只有嚴肅的教育和宣講是不夠的。但相同的是,每次講到最後“帶豹回家多久能夠實現”我都有一些激動,能夠確定的是那些聽到最後的人是感興趣的,透過講解改變了一些人的觀念,讓一些人不再那麼頑固地認為人和自然不能共存,讓本就感興趣的人瞭解了更多。
各種參觀者裡,我最喜歡小朋友,因為野生動物保護是一件長久的、需要持續的工作,而他們就是未來。把野生動物保護的理念傳遞給下一代人,可能是這個特展最有意義的事情。
貓盟一直說“修復荒野人心”,荒野即自然環境,人心即人們的觀點意識。一線的夥伴們做了很多修復荒野和保護地在地居民人心的工作,我希望能夠透過這次特展的志願講解工作“以豹之名”幫助貓盟“修復”更多人的人心。
做
對
的
事
這些內容僅僅來自於我們特展志願者中的代表,他們的文字或質樸詼諧、或專業深刻,都體現著對動物的熱愛、對特展的投入。
貓盟無比感謝志願者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但同為愛大貓愛動物的保護者,我們又是多麼懂得大家在這期間的快樂和滿足!這是為了心中所愛和共同的目標而做的事情,也是對的事情!

10月的北京已經略顯微涼,漸入深秋,但貓盟位於國家動物博物館的帶豹回家特展卻依然熱火朝天,志願者們精彩的講解,讓本就有吸引力的展覽內容更加深入人心,這也使特展主題“以豹之名,修復荒野與人心”彰顯得淋漓盡致。

十一假期,志願者們也會自主設計並舉辦各種互動活動,如果你還沒有親臨現場、如果你也想了解帶豹回家的專案、瞭解中國的大貓,又或者只是國慶假期剩下來這兩天不知道想幹點啥,那就來國家動物博物館盡情走走看看吧,貓盟特展志願者團隊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