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伊始,生活進入hard mode。
週一趕各種行政,週二講課整上午,週三晚上一晚上(雖然有額外的課時收入)的實驗課,週四判作業追行政,週五下午又莫名地多了額外的一堂課……
我一般不上這麼多課的,今年特別,因為臨開學的時候有人突然申請病休,也確實有疾在身。
就想,這時候的「雪中送炭」比平時多少的「錦上添花」都更容易潤滑關係吧,不是說過了嗎,在你能伸出援手的時候千萬別猶豫——因為每一次輕易的放棄,都是人生的一處敗筆。
一.
最近走線成功的人數開始銳減。這一場曠日持久的艱苦遷徙,前後持續了幾乎有兩年多,如今基本到了落幕的時刻。
其實這麼快走到今天本來也沒有什麼可以奇怪的,除了走線的人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讓美國當局有跡可循之外,走線這件事本來就是在鑽政策的漏洞,一是厄瓜多給簡中人的落地籤,二是利用日本與墨西哥之間的旅遊簽證協議,兩條路線殊途同歸,最後都指向美國與墨西哥的邊境。
現在厄瓜多政府暫停了落地簽證,日本政府也收緊給簡中人多次入境旅遊籤,美國政府也已經開始用包機把非法偷渡者遣返回中國,三管齊下,很容易就會切斷剩下那些躍躍欲試者的夢想,因為走線之途已經基本上中斷。
現實就是這樣,總有一個耳光能把你打醒,讓你不得不面對這個世界帶給你的所有痛擊。
二.
走線的興起其實某紅書起了不可推卸的助推作用,除了有些人在分享走線的經歷和訣竅之外,也有人在支招在美國落腳之後的謀生方式。
我看到最好笑的就算下面這個教女潤友釣灣區碼農解決身份問題的撈女教程了。

Wow,這也太過時了吧,我依稀記得好幾年前,灣區碼農的擇偶標準就已經是:本地找女碼農,外貌年齡可適當放寬;回國搬運的話,必須是年輕貌美……那麼走線的,符合哪一條?
還有這都什麼年代了,肚子大了都未必會娶,再說不生孩子就不出學費、生下基因鑑定後的崽才拿結婚證的不是大有人在?
果然,這個計策要行得通,女方要有姿色,男方要足夠傻,否則男生若不高興了,也不家暴,只是略施心機,堅持綠卡轉正之前沒娃就離婚,損失也不大。
所以想走捷徑的,也總有一款耳光適合你。
三.
撈女教程的硬傷其實還有很多。
譬如:女潤友能刷題轉碼得有足夠的智力水平吧。
譬如:現在碼農這個就業行情,名校畢業的找工都不易,中途轉碼的就更難了吧?還不說英文講不好的硬傷。
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爭辯說小紅書上曾有個故事,某網友說她的中學師姐智力有點問題,考試一直最後幾名,但很努力,後來來美國轉了碼,和ABC結婚拿了綠卡,進了大廠,在西雅圖買了大房子,現在生活得很幸福。
賺你流量的故事你也信?
就算真的,倖存者偏差的事情也能拿來做辨資?況且師姐可能貌美如花傾國傾城,ABC可能有各種資源,講故事的網友自己可能智力有問題所以看誰都不如自己……
也可能,就是沒有任何可能,只是一個騙流量的故事而已,因為現在願意做冤大頭的碼農很少了,小留嘛早就成了人精,ABC更沒你想象的傻,在美國的人找物件是要看對方現金價值的。而非法潤來的,或政庇(已經難上加難),或和美國公民結婚,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變合法的機會,完全是婚姻的劣勢方。
所以數萬潤來且正在設法落腳謀生的人,冷暖自知。
四.
經濟泡沫破滅時,受衝擊的首當其衝就是平民家庭的後代,因為大量就業機會和升遷機會因此消失,沒礦的人,無論多想努力,個人狀態都將停滯不前。
所以,我理解那些義無反顧的潤友們的決絕,就是:萬一成了呢?
我今年教的一個班裡有個地道中國名字的孩子。見面之前我以為他是小留,因為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或來得早的,都有了英文名字,有些甚至不保留中國姓氏的拼法,在入籍的時候換成美國慣例了,譬如Li換成了Lee,Wang換成了Wong,Fu更是忙不迭地換成Foo,因為Fu是英文Fuck的簡寫……
但第一堂課我就知道我錯了,他是7歲來的,父親是貴州的廚師,H3簽證,來了很多年以後才等到綠卡,現在還不是公民,但這個學生的英文已經沒有口音了。
孩子和我講,我父母來之後吃了很多苦,現在撐著一個小餐館,每天晚上回家很晚,十分辛苦,但他們慶幸的是改變了我的人生,因為他們出身的貴州鄉村是很貧窮的,而我現在這裡能拿全獎讀大學……
嗯,這些年來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但不經意間,他的父母卻感動了我,果然是隻要你不倒下,就能創造一個精彩的人生。
本想收筆,無意之間卻看到一則報道:中國人在英申請庇護人數上升……你說你說,我該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