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國強白日煙花《紅帆》
天氣不佳無人機墜海

泉州
12月8日下午,著名藝術家蔡國強在泉州臺商投資區秀塗村成功舉行了《紅帆》藝術白天無人機煙花表演活動。
這場表演以泉州灣為舞臺,以無人機煙花為畫筆,為家鄉泉州獻上一場宇宙級的浪漫。


©海峽都市報閩南新聞記者 林良標
遺憾的是,因為天氣等各方面原因,表演並沒有完全成功。
演出到中途,幾百臺無人機直直地掉入了海中,或者掉落地面爆炸,幸好沒有造成傷亡。
蔡國強的態度倒十分樂觀,他用口述補完表演:“本來現在應該有一個巨大光環從天上下降,閃爍的瀑布墜到海面,但沒飛。”
還友好地提醒大家:“不要把無人機帶回家。”

©海峽都市報閩南新聞記者 林良標
原計劃中,整場表演分為三幕:“紅帆”、“簪花”和“世界”。
第一幕“紅帆”中,26艘小船射出絢爛煙花,無人機煙花“帆船”頂著極端天氣前行。


第二幕“簪花”是藝術家獻給其奶奶、母親及廣大閩南姐妹的作品,但在實際進行中,天氣從這裡逐漸變得惡劣。
雖然沒能完成,但蔡國強表示將用人工智慧cAI™w進行二次創作,彌補遺憾。

第三幕“世界”表達了藝術家離開故土、闖蕩天下的心境,靈感來自藝術家少年時抄寫的歌德詩句,表演伴隨小號手和鼓手演奏《行星組曲》。


©洪宗洲
《紅帆》的綻放,是為了紀念普利茲克獎得主弗蘭克·蓋裡在中國大陸首個建築,即蔡國強當代藝術中心的啟動,表現了藝術中心專案數十年征程背後的友情、親情,以及對故鄉山海的恆久眷戀。
賈樟柯、趙麗穎、林更新、歐陽娜娜、竇靖童等人都來到現場觀看錶演。
演出完畢,蔡國強說,父母在,泉州就是家鄉;父母和奶奶都走了,泉州都是故鄉;但有了藝術中心,泉州又成為家鄉。

上海工業博物館啟動建設
向世界展示“上海造”

上海
11月30日,上海工業博物館專案正式啟動建設,預計於2027年6月竣工驗收。
這座博物館選址於歷史悠久的江南製造總局舊址,總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將成為展示上海工業文明和工業發展的新視窗。

工博館效果圖
專案以工業畫卷式連續波浪形屋面演繹工業浪潮,“工業之門”打造首發首秀、時尚消費體驗空間,濱江大臺階作為建築與濱江水岸共生的重要過渡,翻譯館和船舶館延續起江南舊址記憶與世博地帶肌理。
開放後,博物館還將透過重點展示工業過程,增強互動式、沉浸式體驗,弘揚工匠精神,傳承工業文明。

工博館室內效果圖
例如,重現江南製造總局歷史場景,講述原址故事;用沉浸式體驗展示工業生產過程,以“萬噸水壓機”等展現中國工業力量。
此外,大白兔奶糖、腳踏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等體現時代印記的上海造輕工業產品也將一一亮相。

工博館西面效果圖

曼谷CBD社群商業新空間
標誌性雨傘屋頂

曼谷
在曼谷北部的Chaeng Watthana地區,一個全新的社群商業空間Charn at the Avenue正在崛起。
新專案位於曼谷郊區,周圍3公里半徑內有村莊和50多個公寓專案,還有政府大樓、著名大學、醫療機構和廊曼國際機場等,彙集了大量的商務人群。

Charn at the Avenue的前身是The Avenue Chaengwattana,面積約1600平方米,由泰國本地設計工作室IF設計打造。
“Charn”代表泰語中門廊的本質,即“家門外一片洋溢著熱情的空間”。


專案由兩個大型、獨立的建築組成,為保障遊客能輕鬆到達商場的每個角落,在兩大建築間延伸出一條無縫連線的迴圈路徑,提供便捷的通道,重新創造出傳統泰國門廊的感覺。
外觀設計上,以反映庭院本質的“雨傘屋頂”形成獨特的視覺標識,熱烈地歡迎著每位遊客的到來。
延伸出的半戶外、遮陽的區域,結合天然的木質材料,錯落優質的綠植佈景,營造出溫暖舒適、親近自然的氛圍。


“正念之城”規劃確定
九大城市新空間

不丹
今年10月,在首屆不丹創新論壇中,BIG建築事務所宣佈關於蓋勒普“正念之城”的總體規劃已正式敲定。
這片佔地2500平方公里的規劃深植於不丹當地文化及精神遺產,並遵循國民幸福總值原則,旨在透過綠色科技、教育和基礎設施推動不丹的可持續發展。

Bjarke Ingels Group
BIG 創始人兼創意總監Bjarke Ingels表示,過去一年裡,BIG專注於將蓋勒普正念之城的總體規劃轉化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建設專案,以將這一願景變為現實。
新的城市規劃包括一個新的國際機場、鐵路線路、水力發電大壩,以及基於國民幸福指數九個領域的城市公共空間。

Bjarke Ingels Group
城市中被河流分割的居民區將由三條主要的交通線路串聯起來,交通設施與市政文化設施相結合,組成一系列"宜居橋樑"(inhabitable bridges)。
城內還將推廣步行和腳踏車以減少排放、提供冥想和放鬆的綠色空間、正念教育、公共社群活動以及生態旅遊等等。
近日,不丹還開放了 GMC“國家建設債券”,有效期至12月7日,所籌資金將用於初期基礎建設、綠色能源等。

Bjarke Ingels Group

“生命之樹”即將竣工
涵蓋七大生態系統

西安
就在今天,古城西安迎來一座全新的地標——位於曲江新區的西安永珍城(CCBD)。
西安永珍城還特意邀請了好萊塢特效團隊Territory Studio,以“生命之樹”為幕布,透過3D全息投影的方式,展現一段融合了古代絲綢之路與現代西安結合的“新絲路”光影秀。
這個由英國著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親自設計的專案,總建築面積超60萬方,總投資90億元,融合了文化、歷史與現代商業體,成為了展現西安現代生活方式的城市名片。

高達57米的建築,主體由3層平臺構成,延伸60片巨型葉片,涵蓋7大生態景觀,模仿了絲綢之路沿途7種典型地貌與生態系統。
植物隨著季節更替,展現出不同的姿態與色彩,使建築充滿生命力。


設計團隊以西安最具代表性的陶土塑像“兵馬俑”為靈感,與當地工匠合作,開發出原創的陶瓷圖案,為建築外立面增添神秘感和趣味性。
專案靈感“生命之樹”來源於1400年前的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在古觀音禪寺植下一棵銀杏樹,至今已有千年,象徵著東方永恆的自然能量與生生不息的浪漫。

《無間道》音樂劇首演
經典IP舞臺新生

上海
經過六年的精心籌備與製作,由華納兄弟獨家授權的華語原創音樂劇《無間道》於今年12月在上海大劇院首演。
這部改編自2003年同名經典電影的音樂劇,不僅保留了原作的精髓,更透過舞臺藝術深挖角色的內心世界,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

該劇匯聚了來自中國、日本、法國、韓國、比利時、英國等國的頂尖主創團隊。
法國作曲家威廉·盧梭負責劇中歌曲創作,其過往作品《搖滾紅與黑》《搖滾莫扎特》等深受觀眾喜愛。深受觀眾喜愛。日本導演長谷川寧注重舞臺上的身體語言傳達,力求每個動作都能深刻表達角色的慾望。

舞臺劇故事圍繞兩個臥底展開,描繪了一場黑白鬥爭。
在近日的見面會上,主演們共同出席,莫海婧、嚴小北現場首唱全新曲目《夢見你》,細膩展現了女性角色的故事。

伊藤洋華堂重組中國業務
北京門店轉型食品超市

成都
面對全球零售業的挑戰,日本零售巨頭伊藤洋華堂正著手重組其中國業務。
公司計劃在2025年初關閉成都的“伊藤廣場店”,並考慮關閉四川省內的另一家門店。
同時,公司將在2028年在成都南部的麓湖開設一家新的綜合百貨超市,以滿足富裕人群和中產階層對高品質商品的追求。

北京的“亞洲村店”也將從綜合百貨超市轉型為食品超市,以適應市場變化。
伊藤洋華堂自1996年在成都成立子公司以來,已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目前在中國共運營10家門店。
此次重組不僅是對當前市場環境的應對,也是對未來零售趨勢的前瞻性佈局。

愛馬仕“騎境謎蹤”
沉浸式解謎之旅

上海
12月7日至15日,愛馬仕在上海西岸穹頂藝術中心開啟了一場名為“騎境謎蹤”(Mystery at the Grooms’)的沉浸式體驗,邀請公眾化身為偵探,解開圍繞愛馬仕物件的謎題。
活動靈感來源於愛馬仕世代相承的意象——馬。愛馬仕藝術總監Pierre-Alexis Dumas表示:“馬兒,正是我們創意遊樂園中的第一位玩伴。”


愛馬仕十六大產品部類首次齊聚,凝聚大膽創意、匠心巧思與卓越技藝。每個部類都以馬為靈感,呈獻獨具匠心的創作。
例如,Hermès Della Cavalleria Mini包袋勾勒馬鞍輪廓,Brides de gala方巾搭載韁繩圖案。


這場體驗對公眾開放,但須提前預約。

上海新增一座機場
拓展低空領域

上海
12月2日,上海新虹直升機場正式取得《通用機場備案確認書》,成為A1類表面直升機場,也是華東地區首個在繁忙機場控制區內的直升機場。
新虹直升機場的備案成功,標誌著上海低空經濟新賽道邁進了重要一步,意味著上海具備了向長三角地區周邊城市提供低空規範化商業服務的基礎能力。

新虹直升機場位於閔行區新虹街道虹橋機場25號門旁,距離虹橋機場內場不足100米,充分利用了與虹橋機場的“零距離”優勢。
此次備案的A1類通用機場,將為吳江至上海虹橋機場直升機聯程接駁航線開通提供重要支撐,為旅客提供直升機與民航客機出行“一站式”服務。
長三角地區正加快低空經濟佈局,過去幾個月已新開通和試飛了超過10條低空載客航線,涉及蘇州、南通、無錫等地,為旅客提供了更快捷的通勤選擇。

春節申遺成功
中國非遺世界第一

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一成就標誌著中國共有44個專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著名作家、文化學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家委員會主任馮驥才表示:“春節申遺成功,多少年的希望成為現實,興奮之情無以言表!春節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創造,它最能體現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
三十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春節遺產的保護與弘揚,從提案除夕放假到組織年畫普查,再到主編《我們的節日·春節》,全方位推動春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文、編輯:海帶
部分資料來源:日經中文網、BIG建築事務所、有方空間、曲江新區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企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