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不聽道理,一定是辣條吃多了吧?!”毀掉80、90後的軟毒品只要五毛錢

溫哥華稀缺聯邦農業LMIA名額! 最低埠移民

科技類人才 HR 市場 IT人員1年全家移民

對於出了國的孩子,
大家還是有著一顆心懷大天朝美食的心!
近幾年,更是有各種國內懷舊零食攻佔溫哥華,
左手一杯奶茶,右手一包辣條,
可是每個溫哥華留學生宅在家時的真實寫照。
1998年,湖南平江人偶然發明了辣條,作為一種麵筋食品,辣條憑藉著簡單刺激的口感、低廉的價格,支配了3代祖國的花朵。
辣條的地位在小賣部稱第二,沒有誰敢稱第二,常常一到放學,小賣部就會擠滿買辣條的學生。時至今日,過了那個年紀的人偶爾還會吃上一包。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
辣條產業成了平江縣當地的“支柱產業”,
是當地脫貧的重要功臣之一
尤其前兩年,辣條還遠銷海外,受到國際友人喜歡,5毛錢一袋衛龍辣條甚至賣到了10.9美元(約70人民幣)的價格。
網友調侃道:“去國外賣辣條或許是一條致富之路。”
一夜之間辣條突然火起來了,瘋狂的學生不光自己吃辣條,他們還給外教吃辣條。
在湖北大學知行學院,來自加拿大的外教布萊恩在品嚐學生分享的辣條時,或面帶驚疑或怒目圓睜,或閉眼微笑或低頭垂眉。
一包普通辣條,讓遠渡重洋來中國教書的他感受到中國美食的魔力。表情簡直萌翻了! 你們感受下:
辣條的魅力有多大?
全中國從大人到孩子沒有不愛吃辣條的,“吃包辣條冷靜一下”還成為了段子。
然而,我們從小吃到大的辣條,出事了!
這個明星用來解壓,
老外忍不住稱讚的辣條,
到底出了什麼事?
一定會有人問,明明有問題的辣條那麼多,為什麼依舊擋不住人們購買它的步伐?
實際上就是在於辣條的成癮性。
它“類軟性毒品”的名號可不是浪得虛名。比奶茶更便宜;比香菸更安全;比抖音更容易上癮。

一般書面上是這樣解釋“軟性毒品”的:
毒性較小、不容易成癮、
但會對身體造成一定損害。
某種意義上,不正規生產的辣條,因為裡面所含的大量香精和新增劑成分,會像毒品一樣,吃多了容易讓人上癮。
2018年4月17日,深圳龍華三個小孩吃完五毛錢“辣條”被奪走性命。三個深圳孩童吃完“辣條”後,先後出現食物中毒症狀,被緊急送往深圳龍華人民醫院搶救。

其中,一名7歲男孩經搶救無效死亡。其他2名患兒經搶救病情穩定,脫離生命危險。
據孩子父親李先生介紹,他有四個孩子,
出現食物中毒症狀的三個孩子都吃了辣條,
唯獨老四沒吃。

2018年1月31日,一位昏迷的15歲少年,被送入湖南某醫院的搶救室。經醫院檢查發現該少年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而中毒原因據是少年當天食用15包辣條所致。

你根本不知道,
吃進肚子裡的辣條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光是新聞曝光過的部分辣條生產場使用的原材料照片,就能噁心的讓人幾天吃不下飯。
辣條裡面的害人成分一點不比香菸、檳榔更少。在製作過程中,會新增一種叫“一滴香”的化工合成品,會讓辣條聞起來很香,吃起來很有食慾。
其實它是一種被停用的化工原料,
多吃辣條會引發身體的多種不適,
嚴重者可能會危及生命。
記者暗訪,差點被噁心吐了 
就在前幾日,央視曝光了幾家辣條廠商生產的全過程。記者先是在某校門口的小賣部,買了幾包名叫“蝦扯蛋”的辣條。

可能是在購買過程中不小心暴露了身份,沒過多久,店主就跑到街對面來找到記者,
並要求記者把這幾包辣條退給她。

記者試圖說自己付過錢了,但店主就是像要隱瞞什麼似的,直接動手搶記者手中的辣條。

最後這個店主連錢都不要,不管不顧,搶回了辣條。
透過調查,記者發現這包名叫“蝦扯蛋”的辣條,包裝袋上顯示,是在一家叫做“蘭考縣寧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

記者根據包裝資訊,來到了蘭考的一個小鎮。透過向當地人打聽,才在一片田野中,找到了這家公司。
沒有經過任何消毒措施,就進入了生產車間。
剛進入,濃重的辣條味就撲面而來。
地面上,滿地粉塵和油汙攪在一起,攪拌桶上滿是油汙

水池裡也到處都是厚厚的油垢,桶裡還裝著難以名狀的不明物體。

除了麵粉,就是各種調味用的新增劑和著色劑。

記者又來到另一家辣條生產廠家,走進一看,地面上堆滿了各種辣條。

除此之外,因為很多不正規的辣條生產都是在小作坊裡,一般都採用加工法高溫煎炸。
但這樣的方法根本殺死不了細菌,甚至在一些小作坊生產過程中,
經常報道出生產工人直接手徒手裝袋,
連手套都不帶。

整個生產間,根本不像是標準化食品生產間。滿地的油汙泥垢,看起來倒像是機床或者零件生產車間。
除此之外,一些黑心企業可能會使用地溝油、工業鹽和大量非法新增劑,反覆煎炸。
而以上說的所有成分,都有致癌的風險。甚至一些毒辣條,會直接引發急性腎衰竭。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2017年期間,
全國有15個省份,
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
上了食藥監局的“黑名單”。
雖然說,溫哥華的辣條並不便宜,但是國內學校小賣部的辣條,一袋也就5毛錢。

辣條好吃,害的就是青少年。
據報道,無證辣條,每克含細菌數量超過10萬!微生物指數嚴重超標,小孩子吃了風險極高。
而且因為吃辣條導致的健康問題裡,
很多都會得各種各樣“怪病”。
生活中絕大多數吃辣條吃進醫院的新聞案例裡,中招的多為青少年。

2017年12月28日,14歲的小偉突然出現雙下肢對稱紫斑,並且伴隨著關節疼痛。
父母帶領孩子就診於當地的門診,診斷為“過敏性紫癜”。

不料病情逐漸加重,不僅嘔吐和腹痛明顯、鮮血便,還伴隨著有血壓升高、大量蛋白尿、和明顯浮腫,幸好及時轉入京東譽美腎病醫院兒童腎病科搶救。
進行了腎活檢穿刺術、自然免疫平衡診療體系治療等一系列手段之後,才脫離危險。
小偉的父親張先生說:
發病前,小偉大量食用辣條、乾脆面等垃圾食品,
有時候每天要吃五包,管也管不住。
辣條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和過量的人工新增劑,過度攝入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2017年11月25日,11歲的四川女孩玲玲,對校外五毛錢一袋的辣條特別情有獨鍾。
近一年多的時間裡,她每天至少要吃2袋,
多則達到5、6袋。
簡直和毒品上癮沒什麼兩樣。
後來玲玲出現嚴重腹瀉和腹痛,每天腹瀉10多次,體重減輕20多斤。父母最初以為只是簡單腸炎,多次治療無效後,最終被確證為罕見的“克羅恩病”。

這種病最大的特點就是沒辦法根治。
這意味著,她小小年紀,就要忍受常年與腹絞痛、胃脹氣等病痛為伴的生活。

除了缺少自我保護意識的青少年,連一部分成年人也是“辣條”的忠實粉絲。一些不知出處,不知日期,不知合格的產品,
在網際網路時代居然搖身一變,
成功把自己包裝成了“網紅”食品。
在網友的助攻下,還有了很多專屬表情包。
正因為一部分成年人的追捧,讓小孩子覺得吃辣條是一件又酷又能玩的好事。所以辣條的消費人群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難以想象,小小的一包辣條,竟然分走了這麼大一塊蛋糕。
可見“辣條氾濫,人人有份”不是簡單說著玩的。
下次,再有人仗著自己吃辣條沒生病,還到處得瑟的人,讓我們用一句話回擊他,
你這麼不聽道理,一定是辣條吃多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