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迫不及待地想要抓住下一個機會,尤其是當你試圖擺脫一個不健康的工作環境時。但不要忽視眼前可能出現的跡象。識別危險訊號可以幫助你避免加入有毒的工作場所,引導你走向一個更健康、更具支援性的環境。

在我職業生涯早期,接到一家全球頂級美妝品牌打來的面試營銷崗位的電話,我興奮不已。我之前在網上投遞了簡歷,記得當時招聘人員態度強硬,堅持要我在不到48小時內到他們公司面試。我向當時的僱主請了病假,前往這家心儀公司的辦公室,與11個人分別進行了11場面試。
面試一場接著一場。他們既沒給我留吃午飯的休息時間,在我逐個與員工面談時,也沒給我提供咖啡、茶,甚至一杯水。當我提出要去洗手間時,一位面試官似乎很不耐煩,還得刷工作證帶我到走廊另一邊。最後見到未來老闆時,他遲到了15分鐘(其他4場面試也出現過這種情況,且都沒人道歉)。他一會兒邊看手機邊表現出一副不感興趣的樣子,一會兒又在我試圖回答問題時打斷我。
第二天我就收到了錄用通知,招聘人員說我必須在下午5點前回復,否則錄用就會失效。我擔心錯過機會,便回電接受了這份工作,既沒談薪資也沒問其他問題。面試前和麵試過程中的種種危險訊號都被我忽視了,而入職後我又發現了更多問題。事實證明,這是我職業生涯中經歷過的毒性最強的工作環境之一。
是什麼造就了有毒的工作環境?
FlexJobs對2600名美國員工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在認真考慮辭職,20%的人表示已經離職。有毒的職場文化是員工想離職的第三大原因。美國心理協會2023年的“美國職場”勞動力調查發現,22%的員工稱工作環境“損害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最後,研究表明,職場中遭受的持續性壓力甚至會引發心臟病和癌症等身體健康問題。
當你身處一個有毒的工作場所時,這些跡象可能很容易識別:大喊大叫、霸凌、流言蜚語以及難以承受的工作量,這些都是常見的特徵。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查閱了超過130萬條Glassdoor評論,確定了有毒企業文化的五個特徵:不尊重他人、缺乏包容性、不道德、競爭殘酷和存在虐待行為。
如何判斷一家潛在僱主是否有毒
要識別一個你目前尚未入職的公司是否有毒,可能頗具挑戰性。如果你想逃離一個有毒的工作環境,但又沒有對未來僱主進行充分調查,最終可能又陷入另一個糟糕的環境。以下三件事需要留意,以防自己加入有毒的工作場所。
1、糟糕的面試流程
“糟糕的候選人體驗是瞭解公司文化的一扇視窗,”The Realest Recruiter公司的創始人喬爾·拉勒吉說,“招聘人員溝通不暢、玩消失,以及沒完沒了的面試輪次,這些只是公司內部可能存在諸多問題的部分危險訊號。”一個組織有毒的其他跡象還包括:對候選人的面試流程啟動後又暫停,幾個月後再重新啟動;面試日期和時間不靈活;面試過程中大幅更改職位描述;以及在面試當天就迫使候選人接受錄用通知。
根據拉勒吉多年的招聘經驗,大多數通情達理的公司會給候選人一週時間來回復錄用通知。
實際面試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危險訊號,就像我經歷的那樣。打斷或忽視候選人的回答、說得多聽得少、遲到很久卻不道歉、檢視電子裝置以及注意力不集中,這些也可能是公司有毒的跡象。記住,面試是候選人和招聘委員會相互評估的機會。正如瑪雅·安傑洛曾說過的一句名言:“當人們向你展示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時,相信第一印象。”如果面試官沒有展現出良好的行為舉止,這可能預示著你若選擇加入該公司,未來的工作情況也不容樂觀。

2、現有員工說了什麼——以及沒說什麼
當你詢問有關職位、你即將加入的特定團隊以及整個公司的問題時,要仔細聆聽現有員工的回答。
有些人可能會直接告訴你他們的真實經歷,包括好的、壞的和糟糕的方面。我曾在一次影片面試結束時,一位面試官私下告訴我她正在找新工作,並且不建議我加入這家公司。她毫不隱瞞地說,她離職是因為團隊功能失調。
但大多數仍在該公司工作的人不會如此坦率地談論在有毒環境中的工作情況。不過,你可以研究並從他們的話語中聽出弦外之音。
留意以下類似表述,別怕追問以獲得更清晰的資訊和細節:
– “當然,團隊規模小。但這是一個真正能推動工作、主導事務併產生影響的絕佳機會。” 這可能表明團隊人手不足、資源匱乏且工作負擔過重,尤其是在有人離職後需要填補空缺職位的情況下。追問:“在過去三年裡,你們的預算和資源有什麼變化?團隊的人員數量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 “我們的層級比較扁平,不太看重頭銜。” 這可能意味著員工的頭銜與市場相比偏低,和(或)薪酬偏低。追問:“在一個層級扁平的組織中,你們如何考慮對員工的獎勵和薪酬?”
– “我們信奉任人唯賢。我們僅根據員工的表現來評判。在這裡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 這可能表明,鑑於市場上對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的抵制,該組織不再投資於DEI工作,或不再將包容性視為業務驅動力。追問:“在你們組織中,多元化、公平與包容在確保每個人都受到公平公正對待方面發揮著什麼作用?”
– “在過去一年裡,為了讓公司發展得更好,發生了很多變革。” 這可能表明管理層對公司的發展方向仍缺乏清晰的願景,這可能導致更多的動盪和人員流動。追問:“你能詳細說說去年經歷的變革,以及這些變革是如何幫助公司發展得更好的嗎?”
– “我們相信員工要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負責。” 這可能意味著在職業晉升或學習發展資源方面支援不足。追問:“你能舉例說明在你們公司,員工是如何成功地主導自己的職業發展的嗎?”
3、大量員工離職而非入職
“這裡有很多成長機會,” 一位招聘人員在向我推薦他們公司的一個職位時熱情地說道,“我們有很多職位空缺,你都很適合。”
大量職位空缺可能是公司在發展的跡象,比如擴充套件現有產品或服務,或者進入新的業務領域。但這也可能是由於公司有毒導致人員大量流動的訊號,尤其是如果特定部門或業務部門一直有相同的職位空缺。如果公司留不住人才,員工頻繁且快速離職,這可能表明公司內部存在其他問題。
就那位聯絡我的招聘人員而言,原因就是人員流動:大量員工離職,很少有人入職。我在瀏覽公司網站上的職位空缺並在領英上搜索後得出了這個結論。我在領英上發現,和我被邀請面試的職位頭銜完全相同的人,在職時間都不到一年(有兩人僅工作了6個月)。我還留意到,他們網站上特定的兩個地點,出現了大量職位空缺。透過我的調查以及招聘人員提供的資訊,我沒有發現公司業務有任何重大變化(例如收購或進入新的產品線)。然後我在領英上聯絡了一位前員工,詢問他們能否多講講工作經歷。他們給了我這樣一條建議:“趕緊跑,別猶豫”,並告訴我人員流動是因為那兩個地點有兩位有毒的領導。
如果你想了解一家公司的離職率是否高,可以瀏覽當前釋出的職位,在Indeed和領英等網站上按公司設定職位提醒,並跟蹤哪些職位在釋出以及釋出的頻率。如果相同的職位定期釋出,這可能是公司文化有毒的另一個危險訊號。
Glassdoor評論也是評估一個組織是否有毒的重要資訊來源。當然,每個人在公司的經歷不盡相同。研究表明,人們在有非常積極或非常消極的經歷時,更有可能在網上分享反饋,所以要記住評論會存在偏差。
但無風不起浪,如果反覆看到關於有毒文化的相同主題,那就值得關注了。你還可以在領英上給曾在該公司工作過的人脈發訊息,詢問他們是否願意與你分享經歷。我發現領英上很多人都很樂意花時間提供建議。就像很多公司想對候選人進行背景調查一樣,這也是你對未來僱主進行調查的機會。
你可能迫不及待地想要抓住下一個機會,尤其是當你試圖擺脫一個不健康的工作環境時。但不要忽視眼前可能出現的跡象。識別危險訊號可以幫助你避免加入有毒的工作場所,引導你走向一個更健康、更具支援性的環境。
關鍵詞:#職場
米塔·馬利克(Mita Mallick)| 文
米塔·馬利克是《重新構想包容性》一書的作者,該書榮登《華爾街日報》和《今日美國》暢銷書榜。她目前是Carta公司的多元化、公平與包容負責人。
周強 | 編校
推薦閱讀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