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你的職業生涯中,你或許遇到過盲目樂觀的領導者。無論情況多麼糟糕、壓力有多大,或者問題有多麼困難,他們總會說服自己,只要表現得快樂或者積極思考,就能改變結果——然後向團隊傳播這種有毒的樂觀思維。如此一來,他們就把責任推給了員工個人,讓員工自己在糟糕的環境裡努力堅持求生,而不去解決根本問題。那麼,如何區分哪些看似樂觀的領導者是有毒的?

“我們在今年的銷售預測裡再加一百萬美元吧,”在團隊會議上,我們的副總裁站起來激動地大聲說,“我們能做到的!我相信你們!我們一起努力!”他邊說邊拍手,在會議室裡走來走去,拍著團隊成員們的背,跟他們碰拳頭。
我和同事對視了一眼,難以置信。供應鏈主管剛剛提醒過我們,最新產品的銷售速度已經超過了我們的生產速度,而且我們的一家工廠無法再生產這種產品了。這些情況副總裁都知道,卻還是強迫我們在預測中再加一百萬。不管我們在態度和情緒上多麼積極,都不可能達到這個新的預測目標。
這只是很多個例子之一——這位領導者的積極樂觀是有毒的。
在工作中保持快樂和積極,對於員工和組織來說可能是雙贏的。薩伊德商學院(Saïd Business School)的一項研究表明,員工感到快樂時的工作效率會提升13%。《快樂的優勢》(The Happiness Advantage)一書作者肖恩·安橋(Shawn Achor)說,建立在感激和欣賞的基礎上的樂觀積極態度可以讓創造力提升三倍,疲勞症狀降低23%,銷售額提升37%。而且,大型心理健康及輔導初創公司Better Up提出,積極的思維方式可以提升領導能力,以及解決問題、適應變化的能力。
可是,如果你的上司將積極樂觀變成了一種武器,會怎麼樣呢?
我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一次又一次看到領導者有毒的樂觀積極。無論情況多麼糟糕、壓力有多大,或者問題有多麼困難,他們總會說服自己,只要表現得快樂或者積極思考,就能改變結果——然後向團隊傳播這種有毒的積極樂觀。如此一來,他們就把責任推給了員工個人,讓員工自己在糟糕的環境裡努力堅持求生,不去解決根本問題。
如何區分哪些看似樂觀的領導者是有毒的?注意下面三個訊號。
他們身邊只有贊同他們的人
“我們不接受否定的答案,”曾經與我共事過的一位銷售團隊領導者總是這樣說,“沒有拒絕的選項。”他身邊也都是隻會贊同他的人,不會對他不合理的建議或指令提出質疑。我與他們共事期間,這個團隊總是過度承諾卻無法交付相應的成果。這位領導者以有毒的積極樂觀態度感染了團隊,讓他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即使面對現實的業務障礙也不會改變想法。他們其實是在逃避現實。
在偶爾受到質疑的時候,他會用軍隊來比喻:“最偉大的將軍從不會退出戰場。我們要留在戰場上。”他在表達這些重複資訊的時候總是積極樂觀地微笑著,讓很多人懷疑這種行為是否真的有害,畢竟他沒有大喊大叫。
“領導者必須平衡樂觀主義和現實主義。” Grapefruit Beauty Collective創始人索娜裡·帕伊(Sonali Pai)說。她還說:
我希望能激勵團隊努力超越對自己能力的認知。與此同時,如果出現了真正的障礙,比如客戶的貨物被海關扣留,或者我們的創新不足,又或是藝人生病不能繼續拍攝,這種時候,積極樂觀的陳詞濫調並沒有用。我需要跟團隊一起去做實事,齊心協力去設法解決問題。
正如帕伊所說,樂觀的領導者會平衡積極樂觀和現實主義。他們願意傾聽問題所在,與團隊一起解決問題,在必要時調整方向。他們會接受否定的答案,接受失敗。領導者若能接受失敗,就可以重新評估方法,爭取在下次做出改進。

過度讚美
有毒的領導者會利用讚美和恭維作為操縱他人的手段。他們會利用員工希望取悅他人、擺脫危機的傾向,驅使員工去做他們希望完成的事情——即使完成任務其實是不可能的,或者需要員工做出身心上的犧牲。
我發現,這種狀況在充斥著裁員、縮減規模及預算的市場裡尤其嚴重。領導者通常不會做出艱難的抉擇、確定哪些工作必須中止或繼續,或許會鼓勵員工以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充滿毒性的積極樂觀在一開始或許顯得像是激勵,但時間長了可能會影響團隊士氣和效率,在所有事情都一直讓人覺得很緊迫的時候尤其如此。
注意以下這些說法:
“只有你能做到。你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我不能讓你離開這個專案。”
“我知道我們團隊的人員減少了一半,你的能力足以承擔這些工作量。我相信你!”
“你是超人!你能同時做好這麼多事,真是讓我吃驚。我根本想不出來你是怎麼做到的,幸好我們團隊裡有你來應對這個急迫的客戶問題。”
“我從沒碰到過思考決斷速度像你這麼快的人!這個專案交給你負責推進,我一點都不擔心。”
“我知道你可以在兩週內做完,只要你努力一下就能做到。你能應對這些挑戰,一如既往,你不會讓我和團隊失望的!”
這些說法看起來似乎沒有問題,甚至是誇獎,但領導者可能會用這類積極反饋當作武器,控制團隊成員去承擔無法完成的工作。真正為團隊提供指導的領導者給出的反饋是一直在變化的,他們會持續分享團隊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無論環境如何
他們都希望員工表現得快樂
“你為什麼不笑?出什麼事了?別擔心,高興點!”我以前的一個上司經常這樣對我說,還會指著自己的嘴巴,做個微笑的手勢。
收到這種反饋的時候,大部分時候其實沒有發生什麼事,我只是坐在桌前專心工作而已,但他希望團隊無論何時都面帶微笑、表現得很快樂。
“我們不能指望團隊在工作中隨時展示出快樂來讓我們感覺良好、讓我們覺得自己的管理能力很不錯,”《每天都要這樣做》(Do this Daily)的作者、領導力發展組織SEVEN社群創始人蘭·潘(Lan Phan)說,“要求團隊成員多笑,可能是在否認他們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和反應。”
在經濟形勢不確定的時期,員工可能會因為裁員、停止招聘、團隊重組、削減成本、辭職和未能達成收入目標而沒有幹勁,也可能會因為育兒成本提升、所在社群遭遇自然災害、照顧家中的老人、世界各地的戰爭而感到不堪重負。領導者期望員工在工作中始終表現得很快樂是不合理的。
蘭·潘說,員工感受到必須假裝開心、抹消自己真實感受的壓力,可能會導致職業倦怠。她說,“他們還會擔心自己如果說出真實的感受或憂慮,可能會被視為掃興、製造麻煩或挑刺,因此他們會隱藏自己的感受,還會覺得自己在工作中影響了很多人的情緒。”
好的領導者不會採取有毒的積極樂觀態度,而是會確認團隊成員的感受。他們不會說“情況本來可能會更糟糕的”“凡事皆有原因”和“看看事情好的一面”這種話,而是積極傾聽,提供幫助和支援,比如“很遺憾發生了這樣的事,現在我可以怎樣幫助你?在工作上,有沒有什麼我能幫到你的地方?”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上司採取那種有毒的積極樂觀態度,你或許很難為自己發聲,因為他們可能不願意接受你的意見。你要為自己設定界限,並向其他同事尋求幫助。對比上司設定的目標和目前業務上的限制,這樣你就會明白自己實際上能做到什麼、做不到什麼——不受上司對你說的話的影響——從而避免職業倦怠。最後,你要從在這種領導者手下工作的經歷中吸取教訓,提醒自己要在現實的基礎上保持樂觀。
關鍵詞:領導力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哈評中文網,獲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