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Neuralink腦機介面一年後,癱瘓的他找到了工作,還將重返校園

機器之心報道
編輯:張倩
這應該是科技造福人類最直觀的案例了。

還記得那個憑藉 Neuralink 腦機介面玩《馬里奧賽車》、《文明六》的癱瘓患者 Noland Arbaugh 嗎?剛剛,他更新了生活近況:過去 14 個月他讀了很多書,比過去 11 年讀得還多,目前已經計劃重返校園。而且在腦機介面的幫助下,他成功得到了一份工作,除了自力更生還能養家餬口,自家房子的重建計劃也已經提上了日程。

Neuralink 由馬斯克在 2016 年創立,致力於開發植入式腦機介面,以從大腦訊號中解碼運動意圖。該公司的初步目標是讓癱瘓者只用意念就能控制游標或鍵盤。
Noland Arbaugh 參與的是 Neuralink 自去年開始的首次人體試驗。他在 2016 年的一次潛水事故中脊髓受傷,導致肩部以下癱瘓。2024 年 1 月,他接受了 Neuralink 的腦機晶片植入手術,成為全球首位使用該技術的人。

Noland 表示,他在植入手術後的 14 個月裡表現良好,沒有出現明顯的副作用。他每天使用 Neuralink 裝置超過 10 小時,用於完成各種任務,例如控制電腦游標、玩遊戲、瀏覽網路等。這項技術顯著提升了他的獨立性和生活質量,使他能夠重新參與此前因癱瘓而放棄的活動,比如電子遊戲和國際象棋。
從發文內容來看,Noland 雖然身體受傷,但仍然在積極面對生活,而且語氣幽默:   
距離上次更新已經過去好幾個月了,對此我很抱歉。本來我特別期待做一週年的分享,但諷刺的是當天就因為我自己的愚蠢行為被駭客攻擊了(接下來那周又被攻擊了一次)。這些經歷讓我非常沮喪,甚至有點心灰意冷,不想再和社群互動。這完全是我的三重失誤,我向大家道歉。我知道自己能做得更好,也希望展現出最好的狀態。總之,下面是近況更新。
自從上次更新後,我和 Eve(注:指植入裝置)已經共同度過了一年。這個里程碑意義重大 —— 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除非你把對女性的生理慾望算作副作用(說實話我現在挺慶幸自己癱瘓了,畢竟這些慾望根本瞞不過 Eve,我發現她是一個嫉妒心很強的伴侶)。祝賀 Neuralink 團隊取得這項成就 —— 我說的是一週年里程碑,不是那個偶爾會鬧脾氣的植入物 —— 他們創造了既安全又實用的裝置,值得所有讚譽。這改變了我的生活,也必將改變更多人。
在和 Neuralink 的合作中,我們一直在努力縮短校準所需時間,同時提高模型精度。我相信方向是對的,希望最終能把校準時間壓縮到可忽略不計,甚至完全不需要校準 —— 這就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此外我們會做大量反饋(從優缺點到程式漏洞無所不包)。可能多數人覺得這個環節枯燥煩人,但我深知它的價值,甚至開始享受提建議的過程。不過我這人話比較多,工作人員可能有點招架不住。但誰讓他們選了我呢?現在想反悔也晚啦,這下該他們頭疼了。
目前團隊正和其他參與者進行一些絕密專案,連我都無權知曉。我一直纏著他們要機械臂,但還沒成功。不過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也可能哭死了也沒奶吃?希望我不是後者。
他們還在研究用植入體控制輪椅,雖然這創意超酷,但我明確表示除非完美達標否則絕不使用。畢竟萬一失控撞進車流對誰都不好…… 或許我該在輪椅上裝反光條?或者直接裝個氮氣加速罐?追不上就撞不到嘛。
他們還送了我個叫「魔法盒子」的裝置,能把電腦連到任天堂 Switch 上,看來啤酒馬里奧賽車大賽要安排了。小朋友們記住:喝酒不開車。其實最好乾脆別喝。
最近團隊在擴大運營規模,植入裝置很快就會從幾十人到幾百人再到數千人。記得申請啊!不過不建議為此故意把自己搞癱瘓 —— 以我的經驗,癱瘓真沒傳說中那麼好玩。
現在我每天使用植入裝置超 10 小時(別吐槽我)。過去 14 個月的閱讀量比之前 11 年半加起來還多 —— 沒錯就是 11 年半,數學不好的朋友請注意,這比我受傷時間還多 4 年。大學時我忙著… 做別的事,沒空看書(細節就別問了)。
除了玩遊戲、發簡訊(比 13 歲小姑娘還頻繁)、調戲各種 AI(你們懂的)、寫日記、學習…… 還有個好訊息:今年我要重返校園了!原本一直夢想回得克薩斯農工大學(TAMU)完成學位,但多次聯絡都沒得到實質幫助,感覺像在撞南牆。所以決定改上家鄉的社群大學。當然如果有其他大學願意收留…… 本人擅長海灘漫步、傾聽心事,還能用舌頭給櫻桃梗打結。最後,我正在籌劃長期自力更生 —— 這就引出了重磅訊息。
透過 Neuralink,我找到工作了!寫下這句話時差點哭出來。我參與這項研究的主要目標就是擺脫累贅感,既能養活自己又能補貼家用。接下來我要成為巡迴主題演講者了!要不是能用裝置寫演講稿、做研究、經營業務、高效線上溝通,這根本不可能實現。下週我會公佈個人網站、商務賬號和預約資訊,如果大家感興趣也會在這裡分享演講行程。順便預告:4 月 10 日我將在亞利桑那大學演講。明眼人都看得出,沒有 Eve 就沒有這一切。
感謝馬斯克、Neuralink、BarrowNeuro 和這個社群徹底改變了我的生命。這項技術帶給我的希望和人生意義難以言表。事故後我從沒想過還能幫助他人。在擁 Neuralink 前,我生活完全依賴別人。如今蒙上帝恩典,我竟成了別人的依靠。
最後還有幾件事:
關於捐款或出力幫我家建房的各位,目前進展如下:圖紙已設計完成,下月開始基建,正在申請補助和非營利組織援助,聯絡了幾位潛在贊助人,也找好了施工期間的臨時住所。雖然資金還沒完全到位,但我們相信大家的善意不會白費。當前房市和經濟環境不適合動工,觀望或許更明智 —— 除非有人想捐個幾百萬?開玩笑的… 但也不完全是?說真的,我們不是要建豪宅,但全無障礙設計和高房價讓成本聽起來很誇張。
……
Noland 此番發言令人動容。

結尾,他還感謝了上帝並配上了一張吉卜力風格的全家福。

對於文中提到的機械臂,已經有人在幫他想辦法。

目前,Neuralink 已成功為三名人類受試者植入了腦機介面裝置。2025 年 1 月,埃隆・馬斯克在 CES 2025 上透露,第三位患者的植入手術已經完成,且裝置執行良好。馬斯克還表示,2025 年計劃為 20 至 30 名患者進行植入手術,顯示出試驗規模的快速擴充套件。
早期植入中曾出現電極線從大腦脫落的問題,導致訊號讀取效率下降(例如首例患者的電極功能一度僅剩 15%)。但 Neuralink 透過軟體更新和硬體改進解決了這一問題,最新裝置在訊號穩定性和功能性上有了顯著提升。馬斯克提到,新一代裝置將配備更多電極,進一步提高資料傳輸能力。
除了幫助癱瘓患者控制裝置,Neuralink 還在探索更廣泛的應用。2025 年初,FDA 授予 Neuralink 的另一種植入物 Blindsight「突破性裝置」稱號,該裝置用於研究恢復視力功能。雖然具體試驗尚未啟動,但這一進展暗示未來可能實現透過大腦訊號生成簡單視覺的能力。此外,3 月初提交的「Telepathy」和「Telekinesis」商標申請表明,Neuralink 正在研發透過意念實現人與人通訊或控制物體的技術。
如果這些都得以實現,人腦與機器的界限將日益模糊。這一願景與馬斯克長期宣稱的目標一致,即實現「與人工智慧的共生」,並可能緩解他所認為的先進 AI 發展帶來的風險。
參考連結:https://x.com/neuralink/status/1905776032646643743
© THE END 
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投稿或尋求報道:[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