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我開始研究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時,騰訊就是受到資本市場(以及網際網路業內人士)關注最多的一家公司,沒有之一。現在仍然是如此。但是我發現,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投資者對騰訊的研究都呈現極端的良莠不齊,市場噪音極大。有些人對騰訊研究十分深刻,更多的人則只是一知半解。
為什麼資本市場往往研究不好騰訊?一方面是因為它自身的資訊披露不足——在主流網際網路上市公司中,騰訊可能是披露業務資訊最少的,這一點自從2021年以來才稍有改良;另一方面是它的業務太複雜。複雜也就罷了,偏偏它所經營的遊戲、社交業務,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發言權,“是很容易研究的行業”。這兩年,隨著微信影片號的崛起,騰訊的業務更加複雜了,市場上各種各樣的資訊就更多了。投資者不但苦於“資訊太少”,也苦於“資訊太多”。記得我在券商工作時,每個季度都會傳來好幾次“《王者榮耀》流水大幅下滑”,或者“抖音要做社交了”的傳聞,牽扯了大量的研究精力。相信現在的分析師和投資者仍然在類似的傳聞中疲於奔命吧!
無論如何,跟著市場傳聞走,不是做研究的正確方法。我們既要理解那些時效性的東西,也要理解那些根本性的東西。在本次直播當中,我們探討了如下有趣又有意義的話題:
-
騰訊近期的薪酬調整及其折射的組織文化變動;
-
影片號目前究竟是什麼狀態,尤其是影片號電商的進展;
-
騰訊重要遊戲產品的現狀,以及新產品的排期;
-
同樣作為騰訊控股的公司,騰訊音樂與閱文集團的命運為何如此不同?
-
小遊戲,短劇和影片號廣告對騰訊未來的影響;
-
若干其他問題。
以下為直播影片回放內容。
(往期的付費直播回放內容可以看這裡:
關鍵詞
騰訊
業務
影片號
上市公司
對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