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最近,全國多地出現了物業費打折的現象,部分小區的物業費降價甚至高達一半。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地方政府發文,要求對空置房的物業費予以減免。
多年以來,全國業主們對於物業費的高收費頗有不滿,不過,隨著現在房地產市場劇烈變局,衝擊波來到了物業費領域。
這一輪全國物業費降價潮,是業主、物業公司以及地方政府等多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業主自然是物業費降價最主要的推動者,從那些大幅降價的小區來看,通常都是業主們聯合起來向物業提出要求,物業公司迫於壓力,在和業主談判之後,最終商定一個都能接受的方案。
從最終降價幅度來看,大部分都是10%起步,最高甚至超過了50%。比如武漢、重慶等地,有多個小區的物業費降價超過了50%,重慶某別墅物業費從4.5元降到了2.09元,降幅超過50%;武漢某高階小區物業費從7.6元下降到3.8元,還有某小區物業費從2.5元下降到1.1元,降幅高達56%……
《安家》劇照
除了業主要求降價,很多地方政府也在積極要求下調物業費。去年以來,已經有十多個地方政府,比如湖南長沙、甘肅蘭州、江蘇鎮江等地,要求對空置房的物業費進行減免,如果房子空置一段時間以上(比如6個月),物業費就要減免30%或者50%等等。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出臺政策,設定物業費的收費上限。
地方政府對物業費出手,一方面是從民生角度出發,減輕民眾的開支壓力,與此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起到鼓勵人們多買房的目的,尤其是購買投資房。因為很多民眾購買投資房之後,暫時不出租的房子就處於空置狀態,如果每年還要承擔物業費,就會增加持有成本,購買投資房的積極性就會下降。如果空置房的物業費大大下降,民眾買房的積極性也會有所上升。

《小日子》劇照
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物業“高收費、低服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難題,對於降低物業費,業主們以前也不是沒有努力過,但大都無功而返。為什麼現在業主們提出降低物業費,物業公司就願意接受了呢?
主要原因還在於,市場的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過去物業公司的強勢地位不復存在,話語權下降,而業主的議價能力大大增強,所以才能夠掀起這一輪全國物業費降價的浪潮。
從物業公司的角度來看,在房地產高速發展的黃金年代,我國物業公司的數量也是高速增長,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截止到2023年底,我國物業管理企業37.5萬個,比2018年末增長了59.8%。
物業公司的數量在高速增長,但是我國房地產的開工面積卻在快速萎縮。從2020年以來,我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已經連續下降了5年,尤其是最近三年更是堪稱斷崖式下跌,2022年到2024年,我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分別下降39%、20%和 23%。
很多物業公司都是房地產開發商的子公司,旗下物業都是靠母公司開發商輸送的專案,在過去房地產高速發展的年代,大型開發商到處新建樓盤,旗下的物業公司完全不愁沒有專案,所以,這也使得很多物業公司處於強勢地位,業主和物業公司相比沒有太多話語權。

《我是業主》劇照
但是現在,隨著開發商們的新樓盤越來越少,物業服務行業開始進入了存量時代。對於物業公司而言,越來越多的同行開始搶奪市場上現有的存量房,由此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多的物業公司開始擔心,業主會找一家更便宜的物業公司來替換他們。
在很多年以前,小區業主如果對物業公司不滿意,想要更換新的物業公司是一家很困難的事情,即使找到了新的物業公司,也經常發生新舊物業公司對立的現象,新的物業公司甚至難以進駐小區。
隨著我國在2020年正式推出《民法典》,業主更換物業公司變得越來越有法可依。《民法典》對於業主選聘和解聘物業公司,甚至物業服務交接都有了詳細規定,而且上升到了法律保護的層面。
隨著市場供求關係逆轉,加上法律對業主保護越來越完善,物業公司和業主之間的地位開始發生重大轉折,物業費下降也就有了很大的談判空間。

《縣委大院》劇照
為了不被業主炒魷魚,物業公司除了滿足業主的降價要求之外,還有些甚至主動降價,比如廣西有家物業公司,主動推出“零物業費”模式,不賺業主的物業費,而是透過開發其它方式來盈利,比如家政服務、社群團購等等。
這一輪全國範圍內的物業費降價,從更深層面來看,其實預示著我國小區物業服務開始進入一個重要分水嶺。過去的物業公司相對強勢,甚至凌駕於業主之上,但是隨著供求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物業管理公司將發生蛻變,成為真正為業主服務的公司,否則未來將沒有生存之地。
多年以來,物業公司對於小區業主處於強勢地位,這一點,從我國對物業公司的稱謂變化就能看出來。一直以來,我國都將物業公司稱為物業管理公司,“管理”二字,其實已經暗含了物業公司和業主之間不對等的關係。
不過,隨著房地產供求關係的逆轉,加上法律層面對於小區業主權益的保護,甚至地方政府也開始要求下調物業費,業主和物業公司的地位開始逐漸發生重大變化。
2020年的民法典,將物業管理公司的名稱改為 “物業服務公司”,“服務”二字,才真正體現了物業和業主之間的真實關係。這一輪全國各地的物業費下降,表面上看是價格的下降,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物業公司和業主的地位,從此開始迴歸到各自真正的位置。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