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後“怪力少女”,會用二頭肌夾蘋果,成為F1賽場上的中國首位女車手

這是《自拍》第478個口述故事
不斷湧現的女性樣本,正在開拓我們對人生全新的想象。女性可以玩極限運動,在賽場上馳騁;女性可以開拖拉機,穿越村莊與農田;女性可以是說一不二的廠長,帶領工人們絕境求生;女性可以當老闆,把一家飯館做到本地熱銷榜;女性可以送外賣、做客服,也可以開小店,成為“全村的希望”。
無數鮮活立體的女性,讓我們聽到她們的聲音,看到她們的處境,她們的故事影響著你我,也影響著這個世界。過去這一年,我們在抖音上看到了“她”的許多身份,這些身份意味著可能性,也意味著人生的廣闊。故事裡充滿痛苦,脆弱,掙扎,而最終她們都選擇了大步向前,走向屬於她們的新世界。
歡迎來到“她的100種身份”專欄,今天,是抖音精選作者@鐵豆 的故事。
在F4方程式的賽道上,@鐵豆 十分耀眼——她的賽車是少女心的粉色,座艙前邊裝飾著蝴蝶結。將她小小的身體包裹起來的賽車服也是粉色,頭盔佈滿了粉色的蝴蝶結和小小的花朵。
在賽車這個男人主導的遊戲裡,鐵豆經常是賽場上的唯一女性。她喜歡賽車,那種在零點幾秒內根據現場的車況、賽道、對手等複雜資訊做出判斷和操作的感覺讓她著迷。為此,她將收入的80%投入賽車,脖子隨著訓練粗了好幾釐米,為了達到力量要求刻意多吃增肥,也一度因為受傷失去意識被擔架抬出賽道。
今年3月,鐵豆將成為中國首位踏上F1學院賽的車手。不過,賽車只是她多面人生中的一面 。滑雪、攀巖、潛水、輕型飛機、騎馬、衝浪……憑藉旺盛的好奇心,她嘗試了許多別人眼中遙不可及的運動。她還在抖音精選鼓勵女孩子們,去掌控自己的身體,進而掌控自己的人生,“其實我就是想告訴姑娘,不要給自己設限,勇敢做自己想做的,雖然過程有點艱難。”
以下是鐵豆的自述:
自在生長,練成有肌肉的“怪力少女”
我叫師煒,在網路上的名字叫鐵豆。這個名字來源於關漢卿的那句話,“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我常覺得,名字會強化一個人的屬性,那鐵比銅還硬,所以我要做一顆鐵豆。
我是個90後的姑娘,內蒙古包頭人。我的父母都很外向,朋友多、也喜歡玩兒。我出生後,他們就帶我一起玩兒,平時打球、跑步、滑旱冰,夏天時會去草原騎馬。耳濡目染,我從小就很喜歡待在戶外,感覺自己好像是一個向日葵,隔幾天就得好好曬太陽、要吸收足夠的能量才能繼續生長。
一枚粉嘟嘟的小鐵豆。
他們也保護和鼓勵我的好奇心。我前幾天覺得好玩兒,去做了一個基因檢測,結果顯示我的多巴胺分泌更活躍,對新奇的事物尋求更積極,這很神奇。我確實從小就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有旺盛的好奇心,媽媽一直鼓勵我去了解、去嘗試。她總和我說:“你不要擔心你現在不會,你要是不學你就永遠不會,但是你學了,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這和她自己的經歷有關。她年輕時很喜歡乒乓球,覺得打球很酷,但想到別人已經是學了好幾年的高手,她就不太敢去嘗試,怕打不好被人笑。我出生後,她每次提起這件事情來還總覺得遺憾。直到中年,她終於鼓起勇氣學習打球,發現原來自己學得也不算晚,打得也並不差,從中獲得了很多樂趣。
小時候爸媽帶我玩兒,長大了我帶爸媽玩兒。
在這樣的滋養和鼓勵下,我從小就很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小到做飯和生活中的小技能,大到學習和持續很久的興趣,但凡自己能做的,我都想去試一試、學一學,慢慢地好像形成了一種習慣。篆刻、古箏、滑板、騎馬,我都去學了一些。
有一段時間,發現身邊總有人有心理問題,我就跑去學了個和自己的專業八竿子打不著的心理學,考了心理諮詢師證。原本最初想的是萬一有朋友不開心,我還可以用專業的方式去理解他們、開導他們,但學完後發現自己反而最受益,它讓我更加了解自己。
我如願以償考到了中國海洋大學,學了新聞專業。因為喜歡剪影片,2018年開始,我就在抖音分享我的生活。有一段時間,一個男性摔跤博主發起挑戰,用二頭肌夾蘋果。因為小時候經常玩單槓和雙槓,加上平時都在運動,我的胳膊肌肉很發達,大家就喊話讓我嘗試。
二頭肌夾蘋果的“怪力少女”。
那我就試一試!我穿著小裙子拿著蘋果就去拍影片了,沒想到一抬胳膊一用力,果然把蘋果夾碎了。可能因為我表現太生猛了,影片發到抖音上,很多人陌生網友來圍觀。那是我第一條火的影片。
有評論說我像《十萬個冷笑話裡》的哪吒,有人說我是“金剛芭比”,還有很多人留言“打不過,根本打不過”,我比較喜歡的暱稱是“怪力少女”。當然有一些刺耳的聲音,認為女生不應該是這樣的。但我這幾年從評論區能切身感受到,大家的審美慢慢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再執著於“白瘦幼”,變得更加包容和開放。女性可以是身材纖細的、皮膚白皙的,也可以是健身的、有很多肌肉的,她們雖然很不一樣,但都可以是美的。這種變化讓人覺得開心。
而就我個人而言,我當然覺得力量於女性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些女生對自己的身體控制能力很差,小到擰瓶蓋、搬東西這樣的事情也需要別人來幫忙,她就會覺得自己是柔弱的。這些事情雖然很小,但它的影響不止會停留在身體層面,會溢位影響到心理層面,進而影響到一個人面對困難的態度。
今年春節,我在健身房“拜財神”。
我身邊就有很多真實的例子,很多女生開始健身或訓練後,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因為運動不像是做一個人生的選擇那樣,需要努力很久才能看到結果,運動時分泌的“快樂激素”內酚酞和多巴胺,會給你很短期的刺激,讓你每天都能因為運動得到結果。隨著對自己身體的掌控能力越來越強,自信心也會在無形中建立,讓你覺得對生活、對人生的掌控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放棄安逸,做極限運動博主
從新聞專業畢業後,我進入事業單位做宣傳工作。工作內容很平淡,對我來說沒有很多的挑戰性,每天按時下班。單位附近有攀巖館和卡丁車場地,我每天最開心的就是下班以後去玩兒,週末就去滑雪,去流汗,去大自然裡放肆。
我尤其喜歡滑雪,我喜歡在大山上,風從耳邊呼嘯而過的感覺,潔白的世界,從山頂飛馳而下的一瞬間,感覺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
最喜歡從山頂飛馳而下的一瞬間。
我把出去玩兒的影片都發到了抖音上,分享我的運動日常,沒想到很快收到大家的關注。看我一直在各種玩兒,很多人就在下邊評論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好自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羨慕家裡有礦的人”……
其實我從畢業之後,就沒有再和家裡要過錢,平時出去玩兒花的都是上班攢的錢。喜歡攀巖,我下班後去攀巖館打工幫忙;喜歡卡丁車就去場地做兼職。當別人下班在吃飯、休閒、喝酒的時候,我的空餘時間在做這些事情。有時候為了買裝備,我也會不捨得吃飯,為了買滑雪裝備我有一年都沒買一件新衣服,但這些別人不會看見。
我在抖音分享體驗冰壺的經歷。
越是有這些不明真相的言語刺激時,我就越想發影片告訴大家,很多運動並沒有你們想象中那樣遙不可及。比如體驗奧運會的經典專案冰壺,所有裝置只要花30塊租一套就可以,可能就是一頓飯的錢、一包煙的錢;比如攀巖,如果不買鞋的話,你50塊錢就能玩一整天;卡丁車也沒有想象中那麼貴,遇到有團購的時候,幾十塊錢就可以玩兒。
更多人看到我的影片,會在下邊留言、找我來聊天。最初的每一條評論我幾乎都會回,還建了粉絲群大家一起聊天。那時候玩抖音還沒有帶貨之類的變現模式,大家都很單純,那種感覺就像是你突然交到了很多的朋友,有空還會約一起出去玩兒。
在阿勒泰,坐著馬拉爬犁去滑雪的路上。
粉絲裡有一個抑鬱症的小朋友,他因為睡眠很困擾,總是睡不著。他經常會找我聊天,我和他聊了很久,說滑雪真的很好玩兒,勸他去試試。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我收到了他的資訊,他說他真的去滑雪場玩了,不知是因為開心還是因為累到了,當晚他睡得踏實。
帶著家人去滑雪。
我們家的家訓是“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我以前總想,這個世界能不能因為我變好一點。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有人因為看到我的影片走出了鋼筋水泥,喜歡上了某一種運動去享受陽光,這就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我決定辭職。儘管單位的食堂很好吃,生活也很舒服,但那種日子好像一眼就能望到頭,不是我想要的日子。我要用我熱愛的事情去影響他人。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每次自我介紹我都會說“大家好!我是鐵豆,一個致力於讓大家放下手機,走到戶外,享受陽光的極限運動博主~”
一名極限運動博主的衝浪日常。
大家覺得我總是能量滿滿,叫我“人間充電寶”,其實我也經常會有疲憊、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但這些透過網路連線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我把大家發來的暖心私信和評論通通截圖,在我每次筋疲力盡的時候,給我反向充電,是他們陪我度過了這些艱難的歲月。
一次受傷後,評論裡滿屏的關心。
剛辭職的時候確實比較慘。因為我是一個“月光族”,錢都用來玩兒了,沒有任何存款,連吃飯都是個問題。後來,我想以自己的水平,至少可以在滑雪場當個教練帶帶新手。我找朋友借了3000塊錢,去了崇禮和別人合租了一個小屋子,住在雲頂滑雪場,開始做滑雪的教程和短影片。
滑雪是讓人著迷的運動。
去買滑雪票的錢都沒有,我就去和雪場談,說我的影片可以被很多人看到,對於滑雪場也算一種宣傳,能不能給我提供一張季卡。對方答應了,我到現在也很感激。因為那個冬天對我來說確實很難,我吃了很多很多的泡麵。
很多人都說,千萬不要把愛好變成自己的工作。但折回頭來看,我並沒有因為把滑雪變成工作而失去對它的熱情,我反而從它裡邊汲取了很多的營養。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個七十三歲的奶奶,她從退休後才發現自己那麼喜歡大山,十年時間,她就自由自在馳騁在大山之上。他們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柴米油鹽之外,有那麼多的驚奇和驚喜。
作為極限運動博主,我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我的工作逐漸步上正軌,又忙又豐富。我後來嘗試和學習了更多的極限運動,潛水、卡丁車、海釣、衝浪、直升機……
因為感興趣,我去學了開飛機。
期間我還入選了中國輕型飛機國家隊,並在2023年,代表中國去法國參加了拉力飛行世錦賽。因為輕型飛機事業正處於起步期,我們經驗不足,沒有拿到名次,但被央視和人民日報報道,讓我覺得有點“光宗耀祖”哈哈。
我作為中國隊隊員,去法國參加了拉力飛行世錦賽。
很多這類極限運動,對女性都會有一些偏見。通航公司週末有小孩子可以參加的研學遊覽和體驗飛行,有次一家四口來,哥哥坐在飛機上體驗,妹妹也想去,就一直抱著媽媽的腿哭,但一直沒被允許。我看了很不舒服,提出免費帶她體驗。媽媽在反覆確認免費後,接受了我的提議。小女孩非常開心,我說如果你喜歡的話,年齡到了可以來考一個駕照。我希望我能給她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一顆種子,不管是男是女,不管多大的年紀,都可以勇敢去追求喜歡的事。
打破性別偏見,踏上F1賽道
賽車是我的又一次“半路出家”。
2020年開始,在浙江武義的賽車場上,我第一次接觸到自由方程式賽車。極限運動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它要求人在非常緊張的情形下做出最冷靜的判斷,透過極限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去訓練自己,賽車尤其如此。我打了很多怪獸、長出很多肌肉,然後想要去迎戰地表最快的運動——賽車這樣的“大Boss”。
賽車的迷人之處在於,它像是磨練我在極限邊緣突破人性本能的一些反應。當我從賽車的狀態迴歸到日常生活的時候,我會覺得輕鬆和開心,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變成了一樁小事,我都可以掌控。
賽車也是非常燒錢的一種運動,一個方向盤壞了要四萬三,一個排氣管要三萬……作為一個自己養活自己的女車手,為了維持這份喜歡,我要更努力去工作賺錢,骨折了也要吊著胳膊去出差,不敢停下來。去年在巴黎完成奧運會的拍攝工作,我本打算買個奢侈品的包包回國,買完我就後悔了,想想這錢我都可以去買套輪胎了,就去把包退了。
作為自己養自己的女車手,每次車損都讓我好心疼。
比起其他,錢算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賽車看起來只是坐在車裡,不瞭解的人會覺得很輕鬆。我常需要在南方40度的天氣裡,穿著防火內衣、賽車服,坐進溫度有55度的座艙裡,光是戴著頭盔就讓人覺得呼吸困難。它需要力量,需要你的反應速度,要求你在心率一百七八、身體極度難受的狀態下,做高強度的運動。同時,在零點幾秒的時間內,你要依據車況、對手、路面、抓地力、輪胎損耗等資訊做出最正確的判斷,稍一遲疑可能就是很嚴重的失誤。
在我們熟知的競技運動中,幾乎都有男女組別,因為身體素質的差異,許多男性的成績客觀上來說就是要比女性好一些。賽車是一項男性主宰的運動,它的很多細節就是和依據男車手來設計,我也經歷了它帶來的很多挑戰。
比如身體素質原本是我引以為傲的東西,但開方程式賽車對體能要求極高,我個子比較小也比較瘦,需要去刻意增肥來彌補這種身體上的劣勢。比如賽車的剎車踏板適應的是男性腳碼(40碼及以上),我的腳只有36碼,每一次踩剎車都要用把牆踹塌那樣大的力氣,才能讓時速一兩百公里的大傢伙停下來。我花了近兩年時間去練腿、做深蹲,才能把剎車的力度踩到位。
除了身體上的差異,女性的心思天然要比男性細膩一些,情感也更豐富一些。而且我是一個ENFP快樂小狗,對情緒比較敏感,特別容易崩潰和上頭。因為心態的問題,我追過尾,把隊友送出過賽道,也有好幾次是哭著完成了比賽。
這次比賽中,我因把隊友送出了賽道十分自責,情緒崩潰。
有一次在我家鄉比賽,離我家就一個多小時,親戚朋友知道了都來看我比賽。我肯定想要去跑得好一點,能夠風風光光站上領獎臺給他們看。心裡想很多,當時太想贏了,跑的時候發揮就很差,一直在發生失誤。
教練剛開始還嘗試挽救我,後來看我的狀態調整不過來,就改變策略,在對講機裡開始對我冷嘲熱諷,我失誤的時候他就陰陽怪氣說“開的真棒,你開得太好了,就這麼開”。我聽到這話當時就崩潰了,開始大哭,一邊哭一邊完成了比賽。這和自己最初的設想截然相反,結果當然也一點都不風光。
事後教練告訴我,他是故意刺激我的。他常說,從開車的風格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他知道我急於證明自己,就恰好給我上一課,讓我知道情緒、心態於對於一個賽車手而言是多麼重要。賽車就是一個杜絕貪婪的運動,你越想要,就會越沒有,不管你平時技術訓練得如何。
比賽結束之後,我和教練覆盤全程。
最開始大家在賽場看到我的時候,會覺得是一個網紅、一個博主來拍影片,但我一直有在很認真對待這個事情。這個時代對女性的要求特別高,女司機這個詞至今也被視為一個貶義詞。身體素質會有差異,但並不是說女生就做不好這個事情。我想讓別的姑娘知道,我們也可以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也可以打破別人的偏見。
晚上九點從賽道回來後,我到健身房做康復訓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經驗積累和努力,我登上領獎臺的次數也越來越多。2022年7月,我前一天剛剛拿到了汽車挑戰賽第一回合的全場冠軍,創造了歷史,成為國內所有男女混跑的場地賽中,第一位獲得了全場冠軍的女車手。
但人生真的是大起大落,第二天比賽中,就發生了多車連撞的事故。我最初只覺得肩膀和脖子劇烈疼痛,在等待賽道的專業的破拆團隊救援時,感覺慢慢變得呼吸困難,想要使勁睜開眼睛,卻發現白茫茫的一片,什麼都看不見。等再次醒過來的時候,我已經在救護車上,發現自己一動不能動,只能盯著天花板看,那時候我突然開始感覺害怕,想自己以後還能不能開車,想我會不會真的癱瘓。還好檢查後發現,是肩胛骨骨折,碎了三小塊。
作為一名合格的極限運動博主,在醫院養傷我也要健身。
這次受傷後,家人和朋友都很擔心,覺得賽車又讓我受傷,又很花錢,我為什麼一定要去做。有人曾經做過一份調查,採訪幾百個年邁的老人,問他們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大部分人的答案不是後悔去做了什麼,而是後悔沒去做什麼。所以在人生的最後關頭,大部分人恐懼的不是死亡降臨,而是自己從沒有真正活過。
我就是想做。一路走來,在抖音精選分享了這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有幸得到大家的喜歡。我也希望能透過自己的選擇,鼓舞大家去探索。不用考慮標籤,不用考慮偏見,只要想做,能從今天開始就不要等到明天。
和十幾個男車手一起參賽,我最終也站上了領獎臺。
2024年,我在工作之餘完成了十幾場比賽,成為首位在中國F4方程式獲得組別冠軍的女車手,也是中國第一個站在F4領獎臺上的女生。我們還計劃組國內第一支女子汽車賽車隊。女性喜歡車這件事情是不被大眾認可的,賽車更是,很多人都在等著你看笑話。因為我自己經歷過很艱難的過程,我希望能把這個體系或者是路鋪得越來越順,讓後面來的人能夠順利地往前走。
我將盡我所能,踩好每一次油門。
隨著女性的加入,很多事情也會慢慢改變。比如說我之前提到了剎車踏板的問題,座椅的問題,在和廠商溝通後,他們非常願意為了女性去做出改變,定製適合女性的座椅和裝備。其實很多運動都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我相信隨著更多女性的加入,它們也會變得越來越女性友好,越來越完善。
2025年3月,F1中國大獎賽會在上海舉行。作為F1賽場上的中國首位女車手,我感到非常榮幸。不過,和世界頂尖的選手同臺競爭,我也難免會感到壓力。
我將作為外卡選手,參加全由女性車手組成的F1學院賽。
當下我能做的,就是踩好每一次油門,努力過好前邊每一個彎道。
*本文由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註明外均由本人授權提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師  煒 | 口述
曦  月 | 撰文
貓  基 | 編輯
-THE  END-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78個口述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