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半年前,陳杰律師在抖音發了一條“同居不領證的法律後果”的短影片。作為一名從業17年的律師,陳杰兩年前開始在抖音直播,之所以發起這個話題,緣於他在直播間,常碰到一些同居不領證的年輕人,向他諮詢相關法律問題。沒想到影片釋出後,下面的留言很快激增到2.8萬條,這也讓他意識到,“同居不領證”已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曾幾何時,上學、工作、結婚、生子,是多數人既定的人生軌道,為何許多人不再選擇進入婚姻,他們眼中的親密關係又發生了什麼變化?翻看著一條條留言,也讓我想起朋友阿杜的選擇。那時,我和阿杜研究生畢業後剛剛工作,幾個人還一起合租房子,幾乎同一時間,我們都談了戀愛。只是,不像我很快結婚生子,十多年過去了,阿杜和女友小云卻一直過著同居不領證的生活。在外人眼裡,他們儼然就是甜蜜恩愛的兩口子。阿杜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小云則在經歷一系列或長或短的創業之後,選擇迴歸家庭。最讓我和身邊朋友們羨慕的是,阿杜在微信群裡發的美食照片,每天下班回家,他都能吃到小云親手做的飯菜。
“我們交往兩年左右的時候,當時我問過他一句話:你怎麼還不向我求婚?他說他還沒想好。那時候,我其實有一點點想結婚。我想可能兩個人還不夠了解,然後就到現在了。”小云告訴我。

《黃昏時分,牽著手》劇照
小云對溫暖的家庭氛圍十分渴望。她的爸爸媽媽在她小時候經常吵架,這讓她很無助,只知道哭。整個小學,她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對她也很“專制”,她本來可以讀高中考大學,可爸爸希望女兒做會計,執意讓她讀了中專。畢業後,她在老家工作過一段時間,然後離家出走了,自此再沒有回到父母的掌控之中。“我把工作辭掉,去找海南的同學。我覺得跟父母無法溝通,從小就沒有被肯定鼓勵過,我從小就覺得特別自卑,那些在愛中長大的孩子、被尊重被信任的孩子,他們一定會很有自信,你知道嗎?”小云說。
可是,這個願望似乎並不容易實現。在海南工作幾年後,小云又到北京完成自考本科,和朋友合開了一家酒吧。碰到阿杜前,她曾經差點結婚。對方是一個有錢的臺灣人,對她也很好,兩人已準備訂婚。可她的內心仍覺得對方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人,更要命的是,那種熟悉的控制慾又回來了——對方不允許她穿吊帶裙出門。
一直以來,小云渴望的那種充滿默契感的靈魂伴侶,似乎就是阿杜這樣的人。她還記得,兩人網聊了一週,第一次見面時的印象:他眼神中的憂鬱,讓她有種心疼的感覺。在一起後,阿杜身上那些細小而溫暖的舉動,也常常讓她感動。下班回家從口袋裡拿出一小束花,開車時停在路邊為她摘幾朵盛開的野花,甚至出差回來給她帶條酒店中扎頭髮的皮筋,都會觸動她:“這種很隨意的動作,讓我覺得他很有生活的樂趣,不管貧窮也好,富有也有,都會帶給你生活中的一點點光。”
只是,兩人為何沒有進入婚姻?小云雖然小有積蓄,可她一直覺得最大的遺憾是沒有闖出屬於自己的事業,她希望能夠主導自己的人生,“之所以沒有實現相夫教子的願望,其實是對自我能力的否定。如果我能獨自養得起孩子,支撐起這個家,可能我會選擇結婚”。

《大都市愛情法》劇照
另一方面,小云比阿杜整整大了7歲,兩人遇到的時候,小云已經36歲了。我能想象,當他們交往一段時間,小云閃過結婚的念頭時,或許是她開始意識到自己年齡的時刻——如果不在那時結婚,她就過了適合生育的年齡。當她沒有聽到想要的答案時,或許就在那一刻聽到少年時願望的破碎之聲。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她的選擇更多包含著一種為對方的考慮:“我覺得自己給不了他正常男人應當享有的家庭生活,如果有一天他找到了,可以從我身邊離開。”
那麼阿杜呢?其實,我們在一起喝酒的時候沒少談論這些事情,在我只是簡單地歸結為他溫吞吞的性格,卻不曾想到,他們最開始相處的那段時間,正是阿杜的哥哥和嫂嫂鬧得厲害的時候,惡語相向,大打出手,最後走向離婚。當時的他,確實沒有結婚的衝動。在我的逼問下,阿杜才談到現實的隱憂:“還有就是覺得她年齡大,怕要不了孩子,她那時候也不想要孩子。等到我想結婚,她又不想結了。”
阿杜後來想結婚的念頭,更多出於為父母的考慮。“我哥離婚,我沒有結婚。子女沒有結婚,父母總是心裡放不下來。有一次,鄰居和我媽吵架,非常惡毒,專撿人最疼的地方罵,罵她斷子絕孫。”
對小云和阿杜來說,他們都曾有過結婚生子的念頭,但既然時機錯過了,剩下的依然是平淡而溫暖的相互守望。小云越來越覺得,那個證對他們來說意義不大,她的每個決定,都經過了自己的慎重考慮,沒有任何遺憾。沒有刻骨銘心,沒有波濤洶湧,反過來,那種像小溪流一樣的日子卻讓她感覺踏實:“我有時想,我們可能不是愛得那麼深,佔有慾不是那麼強,兩人之間還保持著邊界感,所以在一起才會這麼久,這麼綿長。”

插圖:stano
領證還是不領證,如果說對小云來說曾經還是個問題,對26歲的小六來說,在一開始似乎就不再是個問題。
小六是廣東姑娘,大學畢業後在北京一家公司做平面設計師。她告訴我,自己不喜歡煩瑣的結婚儀式。小時候,父母帶她一起參加一些他們朋友的婚禮,在她這種毫不相干的人眼裡,婚禮上的人們都像在表演,而且來來回回要搞好幾次,那種場景總讓她覺得尷尬。長大後,即使身邊一些朋友舉辦那種小型的party式的婚禮,雖然整體氛圍都很愉悅,她也忍不住想象:“我很怕雙方朋友到現場後,大家都不熟,如果嗨不起來,就會很尷尬。”
小六說,她是在參加工作之後,越來越意識到,很多事情不需要在結婚之後才可以進行。如果說想象中的婚姻,就是一起生活一起陪伴,為何還要透過結婚這一形式呢?“有時候在網上看到一些人討論,不結婚生活在一起也是挺好的選擇,婚姻生活未必如想象中那麼美滿順利。身邊朋友也會聊到這方面的話題,確實很多人都想自己生活。”小六說。

同居不領證的愛情觀是一種個人化的選擇,它反映了人們對愛情、婚姻和自由的多樣化理解
小六和男朋友在大學認識,她學設計,男朋友學化工專業。畢業後,小六出來工作,男朋友繼續讀研,即將畢業的他,已在北京找好工作。在兩人的關係裡,小六似乎是更為主導的一方,電話裡她笑著回憶起戀愛過程:“我在路上看到他,感覺是挺喜歡的型別,然後就找人問他的聯絡方式,反正在一個磨的過程中,後來就磨好了。”男朋友和她對婚姻的態度出奇地一致:一起生活但不結婚,也不打算要小孩。
小六喜歡用“磨”來形容兩人關係,這種如琢如磨的狀態,倒是一種難得的同步過程。最近半年,小六覺得自己有經濟能力後,搬出來住,男朋友週末的時候過來和她一起待著。這段同居生活,開始是很幸福甜蜜的,時間一長,小六會感覺有點煩,男朋友像一個需要照顧的客人。小六覺得有必要讓對方先積累一段獨自生活的經驗,再到一起磨合共同的生活方式。“可能他在家裡有爸媽照顧,在宿舍有室友相互照顧,突然和我生活在一起,我就要承擔照顧他的角色,這種像媽媽的角色讓我很不喜歡。我希望他能學會做一些簡單的飯菜,知道柴米油鹽、水電燃氣這些生活的成本,保持生活環境的整潔良好,目前我們相對同步,希望住到一起更加同步。”
儘管在生活經驗方面,小六要比男朋友更為成熟,可在感情表達上,卻不自覺地受到男朋友的影響,這自然也是“磨”的結果。“我小時候是看臺灣偶像劇長大的,挺‘純愛’,很想擁有那種所謂轟轟烈烈的戀愛,但他那樣的人會偏向平淡的陪伴。我以前喜歡讓對方來猜很多事情,如果他猜中,會讓我覺得很浪漫,感覺他很懂我。可事實是很多時候對方不知道,最後還得我告訴他,就會生很多悶氣。後來發現這是他性格的原因,我們倆再產生矛盾的時候,他就會鼓勵我直接說出來,表達我的情緒和感受,這樣也好,會減少很多麻煩。”小六說。

《花束般的戀愛》劇照
陳杰在影片裡,將“同居不領證的法律後果”概括為:“第一,雙方不屬於夫妻關係,彼此不受束縛,過得舒服了可以直接領證,過得不舒服了可以直接分開,不需要打離婚官司;第二,雙方財產獨立,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第三,雙方債務獨立,你欠的債你還,我欠的債我還;第四,彼此沒有繼承關係;第五,雙方沒有忠實義務,如果一方出軌,也不會有任何法律後果。”陳杰說,他並沒有評價這種現象的好壞,只是單純描述其法律後果,結果評論區裡,大家一片聲地發問:“你說的全是好處,那麼壞處呢?”可見,僅從法律後果看,在許多人眼裡,“同居不領證”似乎只有好處。
小六對婚姻有著清醒的認識:“我覺得婚姻主要能保障的就是你的財產,對我來說,有沒有這個證區別不大,除非我是很有錢的人。”如果對她的話略作修正,婚姻更多時候保障的其實是弱勢一方的共有財產,對兩個經濟與觀念相對獨立的個體來說,“同居不領證”倒似乎是對個人財產更好的保障。
小六告訴我,他們倆目前擁有一個共同賬戶,兩人都會往裡面自動存一些錢作為共同資金,作為日常生活的開銷。她不想讓雙方父母操心買房的事情,小六的男朋友是北京人,他的父母曾提出如果將來兩人結婚,自己買房吃力的話,願意把房子騰給他們住,小六和男朋友都覺得沒有必要,而且如果兩人一直保持不婚狀態,父母也沒有理由要贈予他們什麼東西。
交往四年,小六和男朋友目前還沒有見雙方父母的打算。她覺得等兩人確立了穩定的共同生活,贍養雙方父母責無旁貸,但親戚間繁重的關係往來則可儘量避免。小六說:“我想讓這段關係純粹一點,保持我理想中的親密關係,而不是變成大眾習慣所認可的一段關係。”

《雞毛飛上天》劇照
在陳杰釋出的影片下面,大冰留言:“這就是我要的結果,孩子都生了,還沒領證。”用小六的話說,大冰就是那種很有錢的人,確切地說,是她的父母很有錢。她的父親是河北一個縣城有名的企業家,財富一方面為她提供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一方面也為她的婚戀帶來某種困擾。
37歲的大冰,曾有過一次短暫的婚姻。兩人相識於朋友的聚會上,結婚前談了一年多戀愛。由於父母親很忙,一家人都難得坐在一起吃飯,大冰從小凡事都要靠自己,她也因此特別渴望那種溫暖的家庭氛圍。一直以來,她都將生活的重心放在戀愛上,是朋友眼中不折不扣的“戀愛腦”。結婚前,大冰對婚姻充滿嚮往,一度她覺得自己找到了理想中的戀人,對方對她百依百順,溫柔備至。“當時我希望找的人,一定要特別疼愛我,以我為中心。我是一個特別注重情緒價值的人,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可以在那兒幹活兒,但你要一直在旁邊陪我,聊天也好,開玩笑也好。”大冰說。
沒有想到,前夫和她領完證後,第二天就辭掉了工作,然後在家裡和她找碴兒吵架,鬧著要去她爸爸的公司上班。婚後不到一個月,兩人便分居了。為了挽救女兒的婚姻,大冰的爸爸後來不得不把他安排到公司上班。隨後的劇情發展,如同一部濫俗的狗血劇:在公司裡,這位女婿儼然以一把手自居,拉幫結派,接連開除好幾位元老,將公司鬧得一團糟,最後又被岳父趕出了公司。自此,大冰的家裡更是永無寧日。
兩人的婚姻維持了不到一年。大冰對這段婚姻的總結是:“他可能不是因為喜歡我,因為我的家庭比他的家庭好很多,他帶有自己的目的性,結果婚後發現他過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我給不了他想要的那種生活。”從那以後,大冰對婚姻非常悲觀,不再願意結婚,但仍然渴望親密關係,有時候還會情不自禁地談戀愛。
經過幾段無疾而終的戀情後,大冰在四年前和現在的男朋友走到了一起。這次,大冰更多留意他對陌生人的態度,對朋友的態度,不在自己身邊時他的人品。打動她的,是男友人緣非常好,朋友很多,對陌生人也很有禮貌。然而,當兩人確定了穩定的同居關係後,她發現他真的對朋友挺好的,但是他只對朋友好。
“我們兩人在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他提出我住的地方離他上班很遠,差不多要40分鐘,就搬到單位宿舍。我們現在住在一個城市的兩個區,他一個禮拜就回來住一兩天。我明知道他是藉口,但不想和他爭這件事情,我們在一起也沒有任何法律的約束。”大冰的女兒已經七個多月了,聽到孩子的哭鬧聲,她不得不暫時中斷採訪跑過去安撫孩子。對她來說,有些難以接受的是,男友對這個他們共同決定要的孩子,也不夠關心。“雖然我們沒有領證,但我希望孩子有一個完整的童年,希望她將來有一天也會跟別的小朋友說她的爸爸媽媽。他嘴上說喜歡孩子,每次回來抱她不超過三分鐘,抱的時候孩子會哭,因為不熟悉爸爸。”

《親愛的小孩》劇照
大冰告訴我,兩人一起戀愛的時光非常快樂,每天風花雪月,沒有任何煩惱。她有時候反省,兩人的關係之所以如此,是不是自己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了孩子身上。他總覺得她嬌氣,有次朋友來家裡吃飯,大家聊起當媽媽的辛苦時,他不屑地說:“孩子出生她就住月子中心,回家後又給她請了月嫂和保姆,她什麼都不用幹,就連孩子睡覺也是保姆陪睡,她有什麼不容易的?”男朋友的話,讓一旁的朋友也看不下去了。大冰告訴我,住月子中心以及請月嫂和保姆的錢,都是她出的,她只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照顧。
其實即使是外人,也不難發現兩人關係的癥結所在:兩人對親密關係的理解並不同步。大冰說,他們在溝通這件事時,她說暫時不領證,男朋友並沒有激烈的反對。“他希望跟我結婚,一直覺得我們有孩子後,肯定馬上就會領證了。”然而,經歷第一次失敗的婚姻後,大冰已經對婚姻和人性產生恐懼,“我不希望確立法律上的婚姻關係,因為我要保護好我的財產,說實話我已經不太相信人性。他不滿意,明確地跟我說,‘你這不就是防我嗎?’可他沒有想過,責任同樣對等:既然是男女朋友,他也無須為我的人生負責。”
其實不光是男朋友,大冰有段時間也很糾結,懷孕生小孩期間,她常住北京,擔心男朋友會不會出軌,後來朋友勸她,“你們倆都沒在軌上,人家不叫出軌好嗎?”大冰一想也對,也就釋然了。

《瞭解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劇照
同居不領證,看上去美好,但要經營一段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其實需要男女雙方各自經濟獨立,並且在對待感情的態度上高度一致。陳杰告訴我,向他諮詢“同居不領證”相關法律問題的人,更多偏向二線城市以上的白領單身女性,似乎也能說明這一點。
網友回覆中,家暴是常被提及的話題,一條高贊評論寫道:“同居不領證如果對方有暴力傾向,可以直接告他故意傷害罪判處刑事責任,如果領證只能隸屬於家暴,就憑這一點我就覺得利大於弊。”陳杰解釋,兩人之間不管是婚姻關係、同居關係還是陌生人,發生暴力毆打行為,最終能否夠上刑事處罰,需要根據傷情鑑定判斷,如果達到輕傷以上,要以故意傷害罪入刑;如果沒有達到輕傷以上,一般只處以行政拘留。但在實際操作層面,處罰方式仍有差別:如果雙方屬於夫妻關係,辦案民警出於促使家庭和睦,保護孩子不受影響,如果沒有達到輕傷以上,輕易不作處罰,多數以調解為主;但如果雙方屬於同居關係,這個時候會進行行政拘留。
債務問題,也是很多人關注的話題。陳杰告訴我,在2021年1月1日,隨著最新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實施,以前的婚姻法自動作廢。除了增設30天的離婚冷靜期外,這次修訂最大的亮點還在於,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的債務,由以前的共同債務變為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債務屬於一方單方債務,另一方無須承擔責任。也就是說,無論是婚姻還是同居關係,法律在雙方債務問題的處置上已經拉平。
對許多人擔心的孩子的權益問題,陳杰強調,出於保障孩子權益的立法宗旨,無論是婚生子女還是非婚生子女,他們的權益都是一樣的。法律法規的完善,旨在確保結婚、離婚、不婚的自由,在他看來,同居不領證,正是這種自由的體現,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大冰告訴我,一旦釋然,她現在生活得非常輕鬆。除了撫養孩子,大學畢業後從未上班的她,最近正在籌備一些投資業務。她希望擁有自己的事業,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玫瑰的故事》劇照
(文中阿杜、小云、小六、大冰為化名)

排版: 喬木 / 稽核:然寧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