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陳妍希離婚:愛情只產生快樂,婚姻則產生人生 2025-04-21 01:14 網際網路思維 作者:拾遺君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2月18日,陳曉陳妍希在微博公佈離婚訊息,瞬間上了熱搜。 據微博內容顯示,雙方各祝安好,並表示將共同陪伴孩子成長。 “@陳曉:“感恩遇見,今後各自安好,未來同為孩子的父母,共同陪伴孩子成長。@陳妍希michelle:“感恩遇⻅,今後各⾃安好 ,未來同為孩子的父母 , 共同陪伴孩子成長 。” 陳曉與陳妍希因拍攝電視劇《神鵰俠侶》而結識,2015年8月27日,兩人雙雙在個人微博公佈戀情。2016年7月5日,陳曉與陳妍希在安徽合肥領證登記結婚;12月20日,兒子陳睦辰在臺北出生。 遺憾的是,最終,兩人沒能一直走到底。 看多了各種分分合合,是不是我們早就該承認,愛情永遠打不贏婚姻?到底什麼樣的婚姻才能長久維持下去? 今天這篇文章,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探討一下婚姻這個話題,作者借9對夫妻的故事,分享了好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的? 不管你現在是已婚還是未婚,都推薦認真閱讀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我們現代人的毛病是把愛情當飯吃,把婚姻當點心吃,用愛情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把婚姻當飯吃,把愛情當點心吃,那就好了。”——林語堂 01 曹德旺和陳鳳英: 夫妻相處之道,最重要的是信任 曹德旺,中國玻璃大王。 其妻叫陳鳳英,沒讀過書。 1969年,兩人剛一結婚,曹德旺就把她的嫁妝全賣了。她沒一句怨言:“你說了算。” 他在外面跑木耳生意,她在家伺候他生病的母親。生意賠了,他欠了不少債。就把家裡能賣的全賣了,房子也只剩下一間小房,她沒一句怨言:“你說了算。” 他出去打工還債,臨走時說:“我現在一無所有,你可以再嫁人。”她說:“不,我等你。” 80年代初,他喜歡上另一個女人。她說:“不怪你,我配不上你。” 他心愧,回心轉意。 隨後創辦玻璃廠,如今資產百億,但他把所有公司都寫了她的名字,把自己所有財產都記在了她名下。 “我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因為她永遠無條件地信任我,為我默默地奉獻了這麼多年。” 他們的婚姻讓很多人羨慕,但秘訣只有四個字:“我相信你。” 夫妻相處之道,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沒有信任的婚姻,就沒有幸福可言。 曹德旺和陳鳳英 02 錢鍾書和楊絳: 最好的婚姻,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1932年,錢鍾書和楊絳偶遇,她覺得他眉宇間“蔚然而深秀”,他覺得她脫俗如“薔薇新瓣浸醍醐”。 他趕快澄清:“外界傳我已訂婚,這不是事實。”她急切說明:“有人說我已有男友,這也不是事實。” 他與她,就這樣一眼萬年。 廖一梅說: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他與她,就這樣遇到了“稀罕的瞭解”。 錢鍾書寫《圍城》時,每寫幾頁稿,就會交與楊絳看: “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時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對大笑,笑的不僅是書上的事,還有書外的事。彼此不用說明笑什麼,就已萬分明瞭。” 好的婚姻,就這般靈魂相配。 楊絳說:“我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援和一起成長。” 最好的婚姻,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錢鍾書和楊絳 03 李安和林惠嘉: 在婚姻中,尊重比愛更重要 李安和林惠嘉結婚時,還是無名小卒。 李安母親對媳婦說:“我們李家對不起你,讓你結婚結得這麼寒磣!”林惠嘉說:“我不在意這些表面東西。” 結婚後,她在外工作賺錢,他則在家看書、寫劇本。她養他,一養就是六年。 她工資不高,日子過得辛苦。她也曾崩潰過,考慮過離婚。但冷靜下來後,她譴責自己: “你怎麼變成了這樣的女人?嫁他時就應該知道要面對這一切。怎能以貧富來判定他的價值?電影是他一生唯一的選擇,無論處於低谷或高潮,都值得同等尊重。” 看她上班辛苦,李安想放棄電影,她卻呵斥:“我一直相信,你的長處就是拍電影。” 後來,李安拿到了三座奧斯卡、四座金球、兩座金獅、兩座金熊。 但整天被鮮花、掌聲包圍的他,卻把這些獎盃都收藏了起來,跟以前一樣拖地、做飯、做家務,李安說: “我每天都在努力賺取我太太的尊敬。我最大的幸福感,就是太太對我笑一下。” 他有句名言:在婚姻中,尊重比愛更重要。 李安和林惠嘉 04 黃磊和孫莉: 幸福的秘訣,是兩人朝同一方向眺望 2004年3月8日,早上一起床,黃磊對孫莉說了句:“咱們結婚吧!” 兩人洗漱完畢,直奔民政局。 沒辦婚禮,沒買戒指,沒有誓言,結婚照是在家裡隨手拉塊紅布拍的,但他倆就此成了模範夫妻。 他說:“我不喜歡要求她。” 她說:“我也不會干擾他。” 他上班,她照看家和女兒,他做飯,她負責洗碗加點贊。 她不抽菸不喝酒不去夜店,看到老公女兒,就心滿意足。 他生活中也決不找異性閨蜜:“我的朋友一定也是她的朋友,如果她不喜歡,我也不喜歡。” 他倆人生中很多第一次,都是一起去體驗完成的,第一次去歐洲,第一次去美洲、第一次去探險…… 兩人一起笑,一起鬧,一起發現更廣闊美好的世界,把生活的柴米油鹽過成了詩。 孫莉說:“我們沒有買過戒指,我們不習慣戴戒指,但我們習慣了彼此。” 很多人問他倆:“幸福秘訣是什麼?” 黃磊說:“兩個人朝同一個方向眺望,不討嫌不扯淡。” 黃磊和孫莉 05 陳道明和杜憲: 沒有激情如初的婚姻 只有共同成長的夫妻 1978年,杜憲到天津探望舅舅,舅舅把同單位的陳道明介紹給她。 杜憲端莊大方,陳道明一見鍾情。那時,杜憲是北廣的高材生,為能配上她,他才考了北影。 戀愛三年後,兩人結了婚。 她畢業後,做了《新聞聯播》主持人,紅極一時,很多人看新聞就是為看杜憲。而那時,他是那麼籍籍無名。她鼓勵他:“你會成為超棒的演員。” 漸漸,陳道明便一天天有了名氣。而杜憲從主持轉到幕後,聲名大減。她想待在家裡,相夫教子。但他卻鼓勵她去工作:“女人在家待的時間長了,會生出很多心理不平衡。” 她學英語,考研究生,最後成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他倆就這樣在婚姻裡“共修共進”。 拍完戲,別人都出去喝酒唱歌,陳道明總是一句“沒事別找我啊”,轉身就回了家,陪杜憲一起做手工。兩人上了年紀,互相鼓勵著愛上手工。 靜謐午後,兩人窗邊安坐,他做他的皮包,她繡她的十字繡,偶爾抬頭相顧一笑,就溫柔了歲月。 談到婚姻,陳道明這麼說:“共修是夫妻關係的最高境界。夫妻結緣的最大意義不是吃飯穿衣、生兒育女,而是彼此滋養、彼此成就,提升生命的層次。” 世間沒有激情如初的婚姻,只有共同成長的夫妻。 陳道明和杜憲 06 周有光和張允和: 加入一點儀式感 婚姻立馬五彩斑斕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與張允和,曾被評為世紀百對恩愛夫妻之一。 算命先生說:你倆過不了十年。但他倆,一牽手就是70年。 無數親朋向周老請教“婚姻經”,這位老先生認真地想了想說: “我們每天上午10點喝茶,喝茶時,我們兩個就‘舉杯齊眉’,下午三四點鐘,我們又喝咖啡,喝咖啡時,我們又‘舉杯齊眉’。我們把杯子高高舉起碰一下,碰杯有四部曲,舉——起——敬——收。” 周有光將70年夫妻和美的關鍵,歸功於“每日碰杯”這樣的芝麻小事。 這是芝麻小事嗎? 不,這是製造儀式感。 我們之所以覺得婚姻生活無聊無趣,往往就是因為缺少了這份儀式感。 86歲的允和學電腦,夫君是他老師。 一大把年紀了,她依然浪漫十足。“周有光,‘愛’字不會打,我愛不了怎麼辦?”“那你乖乖地,等我來‘愛’你!” 加入一點儀式感,婚姻立馬五彩斑斕起來。 周有光和張允和 07 吳祖光和新鳳霞: 婚姻裡,責任比愛情更重要 新鳳霞,16歲就被譽為評劇皇后。 吳祖光,19歲就被稱為戲劇神童。 幾次偶遇後,新鳳霞情傾吳祖光。那一天,新鳳霞找到吳祖光:“我喜歡劉巧兒這個角色,喜歡她自己找婆家,所以我演得也入戲。” 吳祖光沒聽懂,傻在哪裡。她急了,直接說:“我想和你結婚!” 吳祖光嚇了一大跳,不敢看新鳳霞,猶豫半天,才說:“我考慮考慮。” 新鳳霞面子掛不住了,嘟嘴說:“不行就告訴我,我不求著您。” 吳祖光紅著臉說:“不是,我結過婚。”新鳳霞說:“我知道,你離婚了。” 吳祖光在客廳轉了一會兒,認認真真對新鳳霞說:“我是要對你一生負責。”兩人婚事就這麼戲劇性地定下了。 1955年,吳祖光被打成右派,要被強制送去北大荒勞改。領導對新鳳霞說:“只要跟吳祖光離婚,你就可以繼續唱戲。” 唱戲,那可是新鳳霞的命。 但新鳳霞說:“王寶釧等薛平貴等了十八載,我可以等祖光二十八載。” 於是她也被打為右派,天天挨批鬥。 從北大荒回來,吳祖光還沒喘口氣,“文革”開始了,他再次被揪了出來。 組織對新鳳霞說:“跟他斷了,你可以唱戲。”新鳳霞說:“祖光是好人,我不離開他。” 她因此屢遭毒打,腦溢血,半身癱瘓。 “文革”結束後,她身殘無法唱戲,整天偷偷抹淚,吳祖光萬分愧疚,決定為妻子重新設計未來的人生。 他鼓勵妻子重新開始學畫畫,數年後,她畫出了幾千幅花鳥作品。 他又教不識字的妻子學寫字,寫出了《舞臺上下》《新鳳霞賣藝記》等作品。 吳祖光就這樣照顧了新鳳霞20年,成就了著名的“霞光之戀”。 有人問吳祖光幸福婚姻的秘訣,他說:婚姻裡,責任比愛情更重要。 吳祖光和新鳳霞 08 鍾石和劉若英: 有獨處能力的人 才有好好愛的能力 情人節到了,鍾石工作很忙,正發愁怎麼空出時間陪劉若英。劉若英卻打來了電話:“我約了女朋友過節,你不用特地陪我,也不用給我送花。” 她就是這麼獨立、大氣和豁達。 她曾以為24小時膩歪是愛最好的狀態,直到經歷婚姻,才終於懂得: “再愛一個人也不要沒了自己,再好的關係也要有相對獨立的空間,因為寬鬆而舒適,因為自由而獨立,因為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而愛得更深。” 結婚時,她對鍾石說:“我決不會在家裡做全職太太,照常唱歌、演戲、寫作,哪樣也不耽誤。” 鍾石說:“就因為你這麼豐富有趣,我才娶你。” 劉若英和鍾石的家裡設定了兩個書房,分別是房子對角線最長距離上的兩端。進家門後,一個往右走一個往左走,共同的空間是中間的廚房和餐廳。 他在他的空間裡做事講話,她不受影響,她也在她的空間裡潛心沉思,寫稿看書。 他們分別在自己的小空間裡獨立,在共同的大房子裡愛著彼此。 表面上好像他們不夠恩愛,其實他們愛對方愛得最透徹也更聰明。 很多人問兩口子的幸福秘訣,劉若英說:有獨處能力的人,才有好好愛的能力。 劉若英和鍾石 09 林語堂和廖翠鳳: 盡心儘量“給”,少計較“受” 林語堂的初戀情人是陳錦端,但陳父看不上他:“他是牧師的兒子。” 那時,婚姻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於是林語堂就被介紹給了鼓浪嶼首富廖家。 廖母說:“你可想好,他家很窮。” 廖翠鳳說:“窮有什麼關係。” 一句話,瞬間打動了林語堂。 結婚後,林語堂拿著結婚證說:“結婚證只有離婚時才用得著,我們燒掉它吧。” 他點燃一根火柴,真把結婚證燒了。 天下有幾個女子能容忍丈夫燒掉婚書?但是,廖翠鳳能。 婚後,林語堂要去美國留學,於是廖翠鳳變賣了所有嫁妝。打小養尊處優的她,放下身段去打工,承擔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 因為經濟原因,婚後四年她才敢懷孕。 那個年代,名人大多拋棄舊家庭髮妻,一個個都去找了時髦的知識女性。 林語堂成名後,翠鳳擔心他也會喜新厭舊。他卻安慰她:“鳳啊,你放心,我才不要找什麼才女為妻,我要的是賢妻良母。” 林語堂和廖翠鳳 一位才女經常寫詩請教林語堂,此心昭然。 有一次林語堂經過她門口時,她突然暈倒,林語堂看出她的用意,連忙喊翠鳳,才女就立馬清醒了,兩人會意而笑。 林語堂把菸斗藏起來:“鳳,我菸斗不見了。”翠鳳趕緊滿屋尋找:“堂啊,彆著急。” 翠鳳以中國傳統女性的溫良恭儉,容納林語堂所有的放肆和不安分。 而翠風生氣時,林語堂不生氣,他總是跑過去捏她的鼻子,翠風喜歡別人讚美她挺直的鼻子,他一捏,她就忍不住咯咯笑了。 他倆就這樣歡歡喜喜地過了一輩子。 結婚50週年那天,他送她一個勳章,上面刻著惠特孔萊裡《老情人》一詩: “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 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 幽冥倘異路,仙府應悽悽。 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 有人問他倆“金玉緣”的秘訣。兩口子搶著說:兩個字,給與受。 盡心儘量“給”,而少計較“受”。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態度的人,過著有態度的生活。不管什麼時候遇到你都不晚,這裡總有一束光,能夠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THE END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可以點選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