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罵撈女了,男的現在更能撈

前一陣子的熱搜榜單,有種前仆後繼相映成趣的熱鬧,左右離不開一個“撈”字。
先是頂流男藝人被女明星在脫口秀節目上半點名腳踩兩條大船,後有相聲演員跟奧運游泳冠軍相繼被前女友爆出種種惡劣事蹟。與此同時,山東影帝官宣了新戀情,網紅女友過往言行被挖出放大,成為網際網路一門新的學問。
這幾段關係中,雙方或在經濟地位,或在人脈資源上存著懸殊差異,但大眾的反應態度卻不盡相同——網紅女友因為先前的婚戀傳聞,被群嘲為造作至極的“撈女”;幾位男當事人卻有大把粉絲兢兢業業洗地,不明真相的群眾們至多罵一句“渣男”,僅此而已。
而當熱搜褪去,男當事人們無需自證,只要延續他們在感情裡的“三不原則”——不露面不回應不出現,就輕鬆度過了危機。頂流官宣了新的商務代言,相聲演員常駐的綜藝節目照常播出,奧運冠軍也公佈了新的賽程。
只有“珂學”,依然在風口浪尖。
讓人不得不感嘆,哪怕是在“撈”這件事上,男人也比女人容易得太多。
是的,經過這一連串熱搜,相信大眾也不難意識到,利用戀愛婚姻實現階層躍升的男性也不在少數,但輿論對於這類人群明顯寬容了很多。
和“撈女”相對照的,並沒有“撈男”這個詞——至少沒有形成一個流行詞彙。最多就是笑罵一聲“吃軟飯”,並且說這話的人羨慕成分佔了大多數。
撇開這次幾位男主角不說,無論是當年電視劇《西遊記》唐僧的扮演者,還是和董明珠傳緋聞的IT博主,大眾對於他們並沒有過多議論跟苛責,沒有將“撈男”“心機”“拜金”這樣一頂頂大帽子給他們扣上去,反倒有人自發維護,說他們必有過人之處,和女大佬是真感情。
最近女首富公佈了遺囑,唐僧獲得最大部分,保守估計也有180個億,新聞標題紛紛用“最大贏家”來形容,說到他們的婚姻也是“相濡以沫20年”。不敢想象,如果性別調轉,大眾和傳媒會用到怎樣的詞彙來形容那個獲得180億的女配偶,沒準會被冠上“終極撈女”這樣的名號。
至於最近熱搜上的幾位男士,哪怕被女方控訴諸如嫖娼、家暴、多次要求女方墮胎、拍攝隱私影片作要挾……之類令人髮指的行為,卻絲毫無損他們的利益,照樣有人膜拜。
更為離譜的是,“吃富婆軟飯”最近竟然成了短影片賽道新的流量密碼。幾位代表男博主明明外型與素養不甚出眾,卻靠著曬“被富婆包養”的躺平生活月漲粉百萬,還被評論盛讚“為女性提供了情緒價值”——但要是哪位女博主敢秀“XX後被富翁包養的一天”,恐怕早就被人肉、被挖墳,被罵到退網。
大眾對於男女在“撈”這件事上不同的態度,歸根究底,還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男性天然佔據主導地位,女性就算擁有財富,依然作為附屬品存在。為男性迷醉乃至被“征服”,是天經地義愛的供養,即便男方再不濟;而如果男性恰好是財富創造者,那無需多言,女性就必然是處心積慮奔著獲利而來——也說不出這樣的偏頗,到底是男性的自信還是自卑。
怎麼說呢?無論戀愛還是婚姻,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資源交換。談婚論嫁時,總免不了一番對比:你有事業,我有祖業;你有房子,我有嫁妝;你有學歷,我有背景……人與人結合,對於彼此總有些要求跟企圖。更極致一點,你有財富地位,我有青春美貌,其實跟普羅大眾對於戀愛婚姻的考量倒差不差,也沒什麼可指摘的。
更何況,就算真的拋開道德顧慮,心無旁騖走上“撈”這條路,女性也比男性難走得多。因為無論處在哪種關係之中,男性都會帶著一些所謂“深謀遠慮”的沉重心思——無論作為依附者還是供給者,男人每天琢磨的,總是如何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這些年幾對比較有代表性的組合,吳千語和施伯雄,奚夢瑤跟何猷君,大S與汪小菲,男方的家世固然很是吸引,但女方的名氣也很難說不是男方選擇她們並且企圖藉助的原因。到頭來,誰真從誰身上“撈”到了,還未可知。
施伯雄跟何猷君身份相仿,都是在龐大家族中原先不算被重視的二三代,都未進入家族企業而是選擇在內地創業。吳千語跟奚夢瑤女明星的身份,提高了他們自身的被關注度,得以頻頻佔據媒體曝光。做採訪,上綜藝,無疑可以反哺到他們的創業之上,增加自身的知名度與商業價值,也有利於提高他們在家族中的地位。
大S這對則是更明顯的一例。無論婚前還是婚後,女方一直被有意無意貼上“拜金”“吸血”的標籤,但二人相識時,張蘭已經失去對於俏江南的控股,所謂的“京城四少”更多是個空殼子。彼時恰是大S在兩岸三地最紅的時候,電視電影連軸拍,廣告代言也是價位頗高。她選擇汪小菲的理由,現實和經濟層面固然有之,但又何嘗不是跟先前幾段戀愛一樣,相中那副皮囊,愛上對方那份破碎感。
從這段婚姻中,女方“撈”到多少好處,還是一筆各執一詞的糊塗賬,但她所付出的卻是明明白白:為了懷孕生子放棄多年茹素,產後落下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疾病。而一段曠日持久沒完沒了的離婚大戰,讓她原本逐步迴歸的事業驟然劃下休止符,至今未復出。
反觀男方,婚姻中不斷利用女方的名氣和招牌涉足餐飲和酒店業。而離婚後母子二人更是找到了流量密碼養老保險——啥時候需要賣酸辣粉了,就把女方拿出來消費一番,無論對方回應與否,引來關注和直播變現就夠了。
大眾總是天真地以為,“撈女”是門無本萬利的好買賣。殊不知但凡命運饋贈,都標好代價,暗藏風險。稍有不慎,一無所獲不說,還賠上口碑名聲,落人笑柄。
入門級別的撈,和上班差不多,主要是做好向上管理、打卡熬年頭;高級別的撈,那就是管理崗位了,要當作一個重大專案來做,所需技巧、經驗、知識儲備乃至資源整合能力,缺一不可。
總之,撈,是搞事業,可不是搞男女關係。
想起香港最出名、也是最長壽的嫁豪門大戲——大劉與紅顏知己,其中城府最深的自然是甘比。或許是早年娛記的工作經歷,讓她深諳職場文化和人際策略,外人視她為投機“撈女”,殊不知她不過將此關係當成一份職業在運作,兢兢業業,低調沉靜,不讓任何私人情緒影響目標推進。
從助理到闊太,甘比的豪門之路其實跟每個小人物的職場之路沒甚兩樣。最開始做小伏低,不顯山露水,大劉於她而言,上司多過伴侶。認清這一點,吃準老闆不喜家事外揚以及對母孝順兩個大原則,任由競爭對手囂張胡來,一路隱忍,只是盡心陪伴跟開枝散葉,做好本分。終於熬走昏招頻出的“同事”們,熬到大劉因年邁體弱退居二線,人前人後對她依賴,家庭和生意也全盤託付。
想得明白,做得賣力,等得耐心。有這份智慧跟心力,當初做娛記甘比就已是行業翹楚,進入豪門她也終成家族頂梁,條條路她都趟得平、行得開。
熬出頭的甘比,最近登上雜誌封面,氣定神閒之餘,氣場已是十足話事人,不再是從前收起鋒芒唯唯諾諾小女子狀。反觀大劉之前兩位紅顏知己,李嘉欣吃飛醋電話痛罵,錄音流出後成為城中笑話,至今八卦盤點還被屢屢提及;而呂麗君面對後輩威脅,選擇了最要不得的應對態度——恃寵而驕越級以大劉之名發表宣告,終究落得一個被掃地出門的結局。
大劉諸多紅顏知己裡頭,前妻寶詠琴在自傳跟公開採訪中都明確表示過,最恨的就是李大美人。因為會往家中打挑釁電話,也讓她最終意冷心灰提出離婚。
蔡少芬早年間為了替母還債,也曾短暫委身於大劉,捲入這豪門大戲之中。但港媒在盤點“撈女”之時,卻罕有將她列入其中,倒更多是對她生出一份憐惜。究其原因,在於她從頭到尾不過將這一段關係視為無奈之下的合同工一份,扮演好自己本份角色即可,從不賣力全情投入,也不想入非非多要份外。連寶詠琴在事過境遷後,都還會贊她知進退,恪守本分。
更重要的是,蔡少芬想得明認得清,這段關係始終是不公平不對等不體面的交易,所以她很快抽身,再不與大劉或其他豪門有瓜葛牽連,而是埋頭事業,從TVB到《甄嬛傳》,用一個又一個的經典角色把過去洗刷。直到遇見尚在微時的武指張晉,結婚生子,堂堂正正的幸福快樂,將早年陰影治癒,就此開啟屬於自己不虧欠不折腰的人生。
但境況類似的梁洛施,跟李澤楷戀愛後退出娛樂圈,分手後復出再戰,也有張艾嘉、許鞍華這樣的好資源保駕護航,但十年過去依然成績欠奉,到頭來被人記住的,還是為李家生三子卻進不去豪門,以及五億分手費的傳聞。
所以,你看,撈這件事,被議論最多的總是女性。一旦和“撈”沾邊,就等於是被公開處以黥刑,終生被指點。
想要掙脫,要麼是撈到反客為主佔山為王,要麼就是獨立幹出一番出人頭地的事業——總之,都是極小機率的事件。
那些從女性身上榨取利益的男性呢?從來都是理直氣壯,軟飯硬吃。
近期熱搜上的三位男主角為什麼令人反感,就在於他們已經從女方身上獲得了要麼金錢要麼資源的巨大利益,卻理直氣壯地不停出軌,要求女方無條件服從,甚至威脅到女方頭上。這豈止是軟飯硬吃?簡直是軟飯吃完直接把飯碗扣到金主頭上。
在撈男的觀念裡,女金主不過就是杜十娘,再有錢也是為我所用。
實際也是如此。熱搜中的女方,往往就是心無旁騖地一味奉獻:給男人買衣服買豪表買跑車是固定日常,還要操心男方的事業,替男方出謀劃策乃至親自下場踏平通途,男方想要創業就注資運作,甚至還要兼顧維護男方粉絲、替男方寫新媒體文案等日常運營工作。但作為回報,男方依舊是高高在上予取予求的樣子,甚至翅膀硬了就一腳踹開——一切真是太容易了。
可大眾和這些男人背後的利益方對此總是格外包容:陳世美怎麼了?陳世美也是大男主!又有幾個人想得起陳世美的老婆叫什麼名字?
講道理,無分男女,每個人面對各自的人生,只要是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無論是為了經濟利益還是情感滿足,做出任何選擇都是個人權利的一部分,旁人無需理解、無權干涉。
但這個社會給女性貼標籤、對女性進行道德審判已經許久了,不求像對待男性那樣另眼相待,好歹也該把踩在女性脖子上的腳鬆一鬆了。別一面對同樣的局面,男的做得再過分都毫髮無傷安全過關,女的甚至根本沒有做什麼,只要有人稍微煽動汙衊一下,就會遭致瘋狂網暴成為全網的洩憤出口。
回到女性本身,被誤解,被貼標籤,也並非世界末日。因為那些偏見,那些枷鎖那些異樣眼光,總可以憑藉自身一個個打碎。
以及,無論做哪種選擇,都要把敘事的權利握在自己手裡。自己的人生故事,誰講的都不算,想講就由自己講!
而對於“撈男”們,只有一句話:請你們好自為之,撈亦有道——很少有女人能將性和愛徹底分開,她那麼投入,是因為她那麼愛。
請不要肆無忌憚地傷害,對你付出過愛的人。
插圖來自藝術家Tiffany La Bell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