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以色列對伊朗境內目標發動的空襲,暴露出伊朗防空體系的重大漏洞。儘管伊朗擁有俄製S-300和國產”巴瓦爾-373”等先進中遠端防空導彈系統,卻在以色列的精心打擊下幾乎毫無還手之力。以色列透過隱身戰機、電子戰壓制、情報滲透和無人機叢集等手段組合出擊,系統性地瓦解了伊朗傳統”堆導彈、堆雷達”的防空體系。
這一事件表明,現代戰爭的邏輯已發生質變,傳統防空思維亟待革新。本文將分析此次事件的五大核心啟示,並探討對我們強化現代防空體系的借鑑意義。

啟示一:"地面防空再強,也防不住體系癱瘓"
伊朗防空力量不可謂不雄厚,不僅部署了S-300PMU2等俄製防空導彈系統,還自主研發並部署了”巴瓦爾-373”等中遠端防空系統。然而,在以色列的打擊下,這些先進裝備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下圖為伊朗主要防空系統概覽:

以色列的打擊策略表明,即便擁有射程遠、射高大的防空系統,若關鍵節點被摧毀或干擾,整個體系仍可能癱瘓。這凸顯了構建分散式、抗毀、自癒合防空體系的重要性。未來防空作戰應避免過度依賴少數核心雷達或指揮節點,而是透過分散部署和冗餘設計,提高體系的生存能力和恢復能力。
因此,必須改變過去以集中部署的大型雷達和指揮所為核心的模式,發展分散式感知+雲端指揮的新型架構。透過將感測器和指揮節點分散部署並透過高速網路互聯,實現一處受損、他處補位的抗毀能力,使防空體系更具韌性。

啟示二:隱身+電子戰是現代突防的"破城錘"
以色列此次出動了F-35I隱身戰鬥機執行主要打擊任務,並充分發揮了其電子戰能力。F-35I配備的AN/ASQ-239電子戰系統能夠對敵方雷達進行即時干擾和欺騙,使伊朗防空雷達陷入”看不見、鎖不住”的困境。在強大的電子壓制下,伊朗的防空導彈即使發現目標也難以鎖定和開火,只能被動挨打。
下圖為以色列F-35I隱身戰機關鍵效能:

這一事實表明,單靠傳統雷達制導的防空導彈已難以有效應對隱身目標。未來防空必須綜合運用多頻段雷達、反隱身探測技術以及紅外/光學感測手段,並引入人工智慧輔助決策,以提升對隱身戰機的發現和攔截機率。只有構建起多維一體的探測與干擾對抗體系,才能抵禦隱身+電子戰這把”破城錘”的衝擊。
因此,要加快研製和部署米波雷達、太赫茲雷達、量子雷達等新一代反隱身探測技術,彌補現有雷達對隱身目標探測的不足。同時,綜合運用紅外、光學等非雷達手段,構建多頻譜、多手段的隱身目標探測體系,提高對隱身戰機和導彈的早期發現機率。

啟示三:情報戰與"潛伏作戰"已前置到戰爭打響前
此次以色列的空襲之所以如此順利,離不開周密的情報準備和”潛伏作戰”。據報道,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早在空襲前就向伊朗境內滲透,秘密佈設了大量反坦克導彈和FPV自殺式無人機。空襲開始時,這些預先潛伏的武器從內部突然開火,摧毀了伊朗防空陣地的關鍵裝置(如警戒雷達和供電車輛),使防空系統陷入癱瘓。
這表明,現代戰爭中的情報戰已經前置到戰爭正式打響之前,敵方可能在和平時期就已滲透我方防禦體系,埋下”定時炸彈”。因此,防空作戰的範疇已不僅限於天上的敵機,還包括地面的反間諜、反滲透和反無人機襲擊等全天候鬥爭。各國必須加強情報安全和安保措施,對關鍵防空設施進行嚴密保護,防範”潛伏者”在戰時從內部發動襲擊。
因此,要強化國土反間諜和關鍵設施安保措施,防範敵方情報機構滲透破壞。建立嚴格的安全審查和監控機制,對防空指揮機構、雷達陣地、導彈發射場等核心節點進行重點防護,及時發現並清除潛在的”潛伏者”。在資訊化時代,保密與反情報工作也是防空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啟示四:無人機+巡航導彈飽和攻擊,壓垮傳統攔截邏輯
以色列此次採用了無人機與有人戰機協同的分層突防戰術:先出動大量無人機對伊朗防空雷達實施誘騙和壓制,使其雷達開機暴露並消耗防空火力,隨後再由隱身戰機和巡航導彈進行精確打擊。這種”飽和攻擊”戰術使伊朗防空系統顧此失彼,攔截效率大幅下降。
據統計,伊朗在此次襲擊中對來襲目標的攔截成功率不足12%。這一極低的攔截率暴露出傳統防空體系面對”低慢小”目標群攻時的脆弱性。未來戰爭中,無人機蜂群和巡航導彈的大規模使用可能成為常態,傳統以攔截高空高速目標為主要設計的防空系統將難以應對。
因此,要針對日益嚴峻的無人機威脅,建設”數字鐵穹”式的低空防禦網,整合雷達、光電、無線電監測等感測器,實現對小型無人機的全時全域探測。同時,部署雷射、高功率微波等定向能武器以及小型防空導彈和電子干擾裝置,形成梯次攔截能力,以應對無人機蜂群和巡航導彈的飽和攻擊。

啟示五:"沒有制空權,就沒有防空權"
在此次衝突中,伊朗空軍幾乎完全缺席,沒有升空攔截以軍戰機的記錄。地面防空部隊孤軍奮戰,結果被以色列空軍”如入無人之境”地打擊。這再次印證了一條戰爭鐵律: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可靠的防空權。現代防空作戰是體系作戰,需要空中力量與地面力量密切配合。如果一方的空軍無法奪取區域性制空權或至少干擾敵方空襲行動,單靠地面防空導彈很難長期頂住敵方的空中攻勢。
因此,未來防空必須堅持空地一體、有人無人協同的原則。我們應注重更加強化發展空軍力量,包括隱身戰機、預警機、電子戰機等,與地面防空系統形成聯動,共同構築起立體防空網。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地面防空部隊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同時要大力推進6G通訊技術在軍事電子戰領域的應用,發展基於人工智慧的頻譜對抗系統。未來戰爭中電磁頻譜控制權至關重要,中國需提升電子偵察、干擾和抗干擾能力,確保在強敵電子壓制下仍能保持防空系統的通訊和探測暢通。

總之,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土防空網之一,裝備了S-400、紅旗-9等先進防空導彈以及各類預警雷達,在硬體上遠超伊朗。然而,戰爭勝負的關鍵在於體系和思維,而非單純武器數量或效能。
伊朗之敗,很大程度上在於仍沿用冷戰時期的防空思維來應對21世紀的新型戰爭。這對中國而言不是旁觀者的熱鬧,而是一次提前預演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