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有人上真人秀,每一句話都精準踩中觀眾雷區?
說的就是最近帶著隱婚5年的比利時妻子阿諾上《妻子的浪漫旅行》的董力。
節目裡,阿諾純真得像個被拐進山裡的女大,卑微到被網友恨鐵不成鋼地稱之為“白粥姐”。
可見董力在節目中形象多不招人待見。
還說妻子優點是懂事

這可不是什麼夸人的話哈
董力如今可謂是真人秀泥石流,去年《島嶼少年》也被罵到狗血淋頭。
明明最早他是就是靠真人秀《爸爸去哪兒》圈粉而出道的,現在口碑爛透,是他性格大變不再討喜還是幹了什麼壞事而塌房?
其實,董力被罵,是一場工業綜藝人格現形記。
翻譯過來就是:該。
先罵罵聊聊他在《妻子的浪漫旅行》的表現。
在外國妻子阿諾的認知中,他是愛豆。他雖然極力否認,但很快暴露他婚後行徑的自我定位就是按愛豆來的。

阿諾:愛豆我可以說嗎?
被問及為什麼隱婚,他答一來只是沒主動公開,不是隱瞞;二來是為了保護妻子免受打擾。

啪!打臉。
實際上,他在婚後仍立單身人設,曾在《我家那閨女》和闕清子炒CP,在聊到闕清子喜歡什麼型別男性時,丟擲“喜不喜歡運動員”這種曖昧試探(他本人曾是擊劍運動員)。

他說“無公開無求婚無婚禮”是尊重妻子意見,要保護妻子不被輿論攻擊云云,彷彿自己是什麼頂流小生,一旦戀情曝光,夢女們就會去攻擊“嫂子”。
……咱先不說他這十八線綜藝糊咖有沒有這種愛豆“待遇”了,我們就看他所謂的“尊重妻子意見”,那妻子的意見是?
下一秒,果然阿諾就委屈說到,結婚多年她從未和丈夫去過市中心,夢想著能他出去旅遊。
可見阿諾根本就不喜歡這種躲躲藏藏的割席相處模式,他尊重了嗎?


提及為什麼來參加這綜藝,是為給妻子一個光明正大站在我身邊的機會。

……這還不是一比一復刻頂流愛豆的行徑?
渣都渣完了才來演深情愛妻人設,妻子委屈多年,還要感恩戴德他終於願意給一個名分?他真以為自己有海量夢女粉?
更何況現在真頂流都公開認愛,一首《算什麼男人》送給董力。
戀愛9年,結婚5年,只見過岳父岳母兩面,妻子的閨蜜根本沒見過——其實和妻子本人也滿臉寫著不熟。
你看兩人對這段婚姻的意願。
阿諾:因為董力,才改變自己不婚的打算。
董力:結婚是因為有了孩子。
這次節目中,兩人去妻子老家比利時領證,阿諾感動得要命,他像個旁觀者。
期間,岳母和妻子為一個新娘頭紗而雙雙感動落淚,或許都覺得“苦盡甘來”,孩子都生倆了,這段東躲西藏的婚姻才終於見光,一頂頭紗承載了非凡意義。
結果旁邊的董力沒誇妻子就算了,還說這頭紗和衣服不搭,一直強調這只是一個儀式感道具,半點情緒價值都不給。


啊大哥,你給人閨女搞個三無婚姻,現在女方家人自己策劃了一場小小的“婚禮”彌補遺憾,你還不咋配合,一副工具人走個過場的樣子,好意思?
看看這張領證大合照,旁邊來見證領證的市長都比他眼中含情,他官方的樣子宛如和路人臨時合影。

他這種欲蓋彌彰卻前後邏輯相悖的言行被罵,該。
而被罵的程度之所以這麼狠,還因為這種前後不一不只出現在這一個節目裡,還打臉了更遙遠的早期形象。
當初他在《爸爸去哪兒》當一個實習爸爸時,給人的印象雖青澀但勝在暖心真誠。現在他真的走進婚姻了,卻冷漠敷衍不走心。
這巨大的反差,帶給觀眾的震撼越大,對他的反噬就越大。
去年在《島嶼少年》被嘲也是一個邏輯。
《爸哪》時,他的形象是清爽陽光的擊劍少年。如今,30歲大男孩參加一檔明朗少年創業的綜藝,開始展現油膩中年特性,早在楊子之前被封“懂王”。
好吃懶做,好為人師,仗
著自己年紀比較大,
各種指手畫腳當攪屎棍。

比如,當其他少年嘉賓帶著滿腔熱血準備投入建設事業中時,啥都不想做(也不會做)的董力開始想方設法拖住別人進步的腳步。
高材生少年一兩天內構思出涵蓋營銷思路的建築方案,董力便開始用一些歪理讓對方停下來,先給對方貼了一個內卷的負面標籤,自己再出來救場,呼籲大家不要卷,停止幹活,要靜享生活。


顯然,他很懂現在的群眾情緒點在哪,在一個所有人都呼籲給壓力鬆綁的時代,立反內卷先鋒人設是很吃香的,他算盤打得很響。
但也顯然,他的智商只能想到複製時下流行的人設,卻想不到人設並非在所有節目通用。這是一個創業節目,不是慢生活節目,觀眾不是來看你躺平的。
在一個需要協作的團隊裡,他的掉線會增加別人的麻煩,讓觀眾乳腺更堵。
而且他來來去去三板斧,“不要內卷”“親近大自然”“體驗生活”,敢情他對這個人設的理解也沒下什麼功夫,純學了幾句口號就開始演。
不僅自己演,還要帶歪節奏,扒拉著隊長一起按住別人,一個勁兒地澆冷水。

你想躺OK,但你光想自己躺著把錢掙了,讓其他人幹活,那不OK。
知道貴圈錢好賺,但觀眾也不是傻子。
他不僅懶做,還好吃。
經費有限,他慫恿隊長搞團建吃大餐。無腦隊長還真聽,一次性花2000塊錢。結果團建時大家為了表達不滿,沒一會兒就全走了。隊長臉掛不住,哭了。
而跟著大家走的,包括董力。


是的,洗腦隊長花錢點的飯菜他哐哐吃,隊長背後的冷槍他也砰砰放。
說到吃飯,董力是一頓都不肯餓的。
他用集體的錢給自己單獨加餐,隊友幫忙做飯時,他生怕別人和他搶飯,一個勁兒地強調“自己一個人吃”。
金莎男友
孫丞瀟幹了一天體力活,為了省錢走了大半天路程回到宿舍給大夥做飯時,董力提出烤土豆。
可當這個費時費力的提議被孫丞瀟辛苦操作完時,遭隊長指責浪費時間,董力沒站出來說一句話,反而開始拉偏架,顯得是孫丞瀟不懂事的樣子。

甚至還說隊長說得對,就是要有人站出來立規矩。

該立規矩是沒錯,但您似乎忘了,人家孫丞瀟到底是為了誰忙乎這些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
全程只動嘴皮子,活兒一點不幹,福利全享了,鍋就甩給隊友,製造完矛盾再還出來做理中客救世主,堪稱既要又要還要全都要。
《島嶼少年》中的董力形象,完全就是職場油條+精緻利己者+攪屎棍小人。
打工人看了不恨得牙癢癢才怪。
觀眾對他厭惡到什麼程度呢?
得知他是闞清子男閨蜜,感嘆闞清子吸渣體質之餘,甚至在爛人比爛人的終極二選一中,紀凌塵比他還略勝一籌。

那麼是什麼神秘因素促使董力只在《爸爸去哪兒》當爹成功,後來去任何真人秀都路人緣一撲再撲呢?
因為當年《爸爸去哪兒》董力和阿拉蕾的劇本策劃得太“完美”了。
一個青澀真誠的運動少年實習爸爸,一個4歲可愛天真善於表達的高情商女寶,這設定本身就很有戲劇張力。
特別是當阿拉蕾像小猴子一樣掛在董力身上撒嬌時,畫面能直觀刺激觀眾視覺神經,大家對居家好男人的溫柔想象達到巔峰。


阿拉蕾營救被困在大樹中的爸爸的情節,編排感強烈,刻意強化救贖色彩。
特別是兩人只能透過手指接觸對方,營造煽情淚點。雖然不高階,但對引導大眾情緒無疑很有效。

營銷還不斷從灰色地帶引導大眾關注這對偽父女的CP感,很多人開始抱著禁忌戀的獵奇心態嗑糖。但凡去掉節目濾鏡,細想一下都能感知多令人不適。
其中,4歲阿拉蕾天然的聰明讓“劇本”如有神助。
她兼顧小朋友天馬行空的天真奇特,又罕見地擁有超越年齡的超高情商,是這對父女組合策劃能獲得巨大傳播力的靈魂人物。
比如名場面,她似懂非懂地表達對董力的喜愛,說“長大了媽媽就會讓我嫁給你”。

又比如她在私底下接受採訪時,認真地誇董力,害羞地說他長得確實有點帥氣,說自己很愛他!

這些親暱表現,讓帶兒女來參加節目的親爸都羨慕。
最動人的場景,是她在一個普普通通的遊戲環節中,突然發自真心地問董力:你為什麼那麼愛我。

蔡國慶老師不可置信的表情說明了一切。
實際上,鏡頭外,很多照顧阿拉蕾的工作是由編劇姐姐完成的,董力並沒有真的跟阿拉蕾長時間培養那麼深的感情。
而且阿拉蕾經常不修邊幅,連頭髮都沒紮好,也說明董力並沒有真的做好實習爸爸的工作。但因為這個父女劇本的女寶是阿拉蕾,她的天真,助力董力成為了一個完美少年爸爸的綜藝形象。
說白了,董力早年憑藉《爸爸去哪兒》的討喜形象出圈,並不是他個人多有魅力,而且節目策劃,搭檔給力,誰接到這個“完美”綜藝劇本中的角色,大機率都能紅。
但現在,他再遇不到這麼好的劇本和搭檔了,自己做的劇本又不太聰明,於是他的本性被顯露出來,那些設計好的討喜被一一擊破。
比如《妻子》中,他說妻子頭紗不好看時,節目剪輯還一直給他挽尊,用花字幫他製造唯唯諾諾的氛圍,又給阿諾設計怒火中燒的畫面效果,企圖用詼諧娛樂化去粉飾他漠視妻子情感的事實。



又比如妻子好不容易回到十幾年未歸的老房子,興致勃勃和他聊童年趣事,他心不在焉完全不感興趣,連演一下都不演。

節目組努力用各種虛焦鏡頭幫他烘托浪漫。
但觀眾又不是瞎的,沒有了阿拉蕾這種神級綜藝搭檔掩蓋他的不足,他每一個冷漠的眼神都暴露無遺。

網友逐幀解讀,認為董力的眼神是嫌棄
《島嶼少年》更是。這節目本身策劃就不咋的,還指望它能給某個人策劃出什麼討喜的神仙“劇本”嗎?
搭檔?不僅沒有,拆臺的倒是多到好笑。
畢竟大家都是糊咖,誰也不慣著誰,董力一作妖,其他人都直接在鏡頭下展露各色五味雜陳的神情。
比如他不幹活還不讓別人幹活,怕別人出風頭,所以美其名曰要慢生活時,其他人扭頭嫌棄。

別人哼哧哼哧幹活呢,他作為一個曾號稱運動員身份的人,說自己“對乾重活沒有天賦”,就在那兒站著捱時間。
事後還給自己洗白,說他發呆不是偷懶,而是在想建設島嶼的靈感。

來,欣賞一下隊友意味深長的表情:

董力,或許被早年輕易的綜藝成功糊了眼,以為那是他個人拿到的成績而洋洋得意。
這份涵蓋大量外界因素最終成功的綜藝效果,讓他誤以為漫不經心的表現,就能繼續討喜。
想靠真人秀紅,大多數人都需要努力立人設,真誠也好,作妖也好,且不論效果如何,這些人心裡對自己的市場定位,綜藝表現都有一定的思路,也下過一番苦功。
反觀董力,他早年在真人秀吃得太好太飽太輕易,讓他以為用嘴上的幾句言語掩蓋,就能瞞過觀眾,繼續在真人秀裡靠划水當“頂流愛豆”。
好一個天真大男孩呢。
他拙劣的綜藝表現,就像工業綜藝人格生產鏈條上的劣質品,輕易就被識破內裡的雜質。
在最真的人面前,任何假冒偽劣的東西也終將現形。




若喜歡本文,還請三連支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