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狂飆飛車》:去看IMAX!去看IMAX!去看IMAX!

萬萬沒想到,在那麼多票房遇冷和陳詞濫調的美國大片之後,好萊塢還能捲土重來。一個過氣中老年賽車手的故事被拍得熱血澎湃,儘管我們都能預料故事的開頭和結局,但我們猜不到這過程。
《F1:狂飆飛車》提供了一次為好萊塢翻身的絕佳案例,電影本身就像隱喻:
你看布拉德·皮特英雄遲暮,但遲暮仍是英雄。
中國觀眾對賽車的故事並不陌生。韓寒導演、沈騰主演的兩部《飛馳人生》曾佔領最重要的春節檔,將草根逆襲和體育運動結合的喜劇模式變為最大公約數,帶來商業上的成功。但這兩部電影的熱賣,多半歸因於沈騰作為喜劇演員的個人魅力——熱血體育題材並非電影的萬能試劑,別忘了,鄧超的《中國乒乓》在春節檔曾遭遇滑鐵盧。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當我們都知道你的故事由現實比賽而來,也知道比賽的即時精彩早已滿足了我們對英雄故事的追求。那為什麼還要買一張電影票,看一部大致會預料結局的電影?
在此《F1:狂飆飛車》提供了經典和創新博弈的新模式。如果觀眾早已熟記敘事型別,還有什麼樣的方法讓他們心動?
實景拍攝毫無疑問是《F1:狂飆飛車》的法寶。當我們過去看賽車故事時,往往只是套了一個職業的殼,將文戲大量引入。真正有關比賽的部分需要奢靡的製作,是否有成熟的工業體系完成真實場景再現,可是曾經想拍F1的影人都會面對的高山。
導演約瑟夫·科辛斯基出身於工科背景,執導這部電影之前最成功的作品是《壯志凌雲2》。他年輕而野心勃勃,採訪中表現出的熱情和縝密讓我想起好萊塢的傳奇詹姆斯·卡梅隆——從修卡車的工程師出發,一步一步實驗到《泰坦尼克號》。當幾乎一比一模擬再現百年前沉船的巨輪模型被用於拍攝,全球觀眾感受到的是在1912年4月共同沉入海底的心跳。
相似地,一場真實海難的開頭和結局儘管已被報道無數次,但電影工業的日臻完善和影人的感性創新將電影變為再次激動人心的故事。賽車同樣如此——那麼多場驚險刺激的比賽被賽車迷熟記於心,體育明星的光環也絲毫不輸電影。但電影並不僅僅將真實作為客觀視角再現,而是帶你重新進入時空體驗。你跟著主角一起,完成這心跳加速的旅程。
技術實現上,當下的電影製作已經滿足F1比賽對極限高速真實模擬的要求。《F1:狂飆飛車》一比一打造豪華賽車,在2023-2024賽季,穿梭9個賽場完成實景拍攝。因此你看到的觀眾和車手都與布拉德·皮特同在,場地是真的,歡呼是真的,訓練有素的電影明星也更加知道如何在賽車艙裡模擬你的心跳。
15個超輕迷你攝像頭,將真實的極限高速體驗賦予你身。正如當下人們走進影院更多看一場直播比賽或一場演唱會——《F1:狂飆飛車》實現的是這種感性刺激。我們不再旁觀車手的閃耀,而是“親自”落座車艙。與對手衝撞,進入接近死亡的臨界點,布拉德·皮特說“飛起來”,實際是觀眾飛了起來。
有意思的是,沈騰塑造的賽車手形象以插科打諢轉移了人們對賽車職業高精尖標準的注意力。即便是布拉德·皮特,上了年紀的他也不能完全讓人信服,一個即將退休的賽車手如何贏得艱鉅的F1比賽。在此,好萊塢的編劇們集體展現了他們驚人的敘事功底——沒錯老年人是不可能自己贏得比賽,但運用成熟的策略,集體的成功並非遙不可及。
9場比賽,9次“田忌賽馬”。除了逼真的VR式觀影體驗,《F1:狂飆飛車》將精彩的文戲直接納入賽道,是無與倫比的智性挑戰。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桑尼·海耶斯,首先是一個狡猾的人。他深知只有在確定的F1規則邊界遊走,才能開闢自己的天地。
在極速賽車道上,我們和車隊老闆們一樣,無法預料海耶斯的激進或瘋狂。這次比賽他可能不顧一切撞飛20萬英鎊的車翼,下次比賽他可能把隊友衝個人仰馬翻。而F1的規則有趣在於,車隊內部車手之間既為合作者也為競爭者,你可以爭取個人的勝利不顧一切,也可以為了隊友的勝利不顧一切。
海耶斯將幾次瘋狂注入為隊友的勝利。崇高的團隊合作精神,抹平了他利用規則的狡猾汙點。如果海耶斯純粹為自己,即使贏得勝利也不會被觀眾喜愛。但巧妙在於,他一次又一次的瘋狂似乎是將自己作為祭品,那與車速媲美的奉獻感,不斷高亮美國體育和商業文化中的團隊合作精神,把人們帶入了集體的狂歡。
功不可沒的還有漢斯·季默的配樂。將近3小時的觀影,如果沒有節奏起伏的律動,我們很難忍受反覆觀看比賽的“單調”。但漢斯·季默,深知如何以音律調動我們的腎上腺素,電子合成樂在每一場比賽中都有自己的敘事基調,而我們也無法預料,QUEEN樂隊的《We Will Rock You》,會伴隨布拉德·皮特走上賽場重新響起。
在《F1:狂飆飛車》中,敘事和視聽語言不斷以重新配比激起新的風味。漢斯·季默也在配樂中玩轉相似的路徑——我們既能感受《星際穿越》進入太空的極速死亡體驗被強調了賽車的輕盈,也能感受《加勒比海盜》準備海戰前的戲謔有了更多體育運動的莊重。手捏搖滾、電子和古典的音樂大師,懂得如何實現可愛而嚴肅的叛逆——正如老道的賽車手海耶斯,既有老派紳士的味道,也有牛仔男孩的影子。
有那麼一絲出神的瞬間,我在想,這個角色如果不是布拉德·皮特,還有哪位好萊塢明星能來演?萊昂納多沒有如此的精緻,喬治·克魯尼又過分優雅,湯姆·克魯斯忠肝義膽太實誠——只有布拉德·皮特,如果你能想起他演過一些油膩痞壞的草根男孩,不難理解這絲狡猾被注入新的風采。
是的,好萊塢的明星本人,也是電影獨特的配方。他過去作品的總和,以閱歷的方式發酵。帶有一絲“過氣感”又想重振雄風的衝勁,在最後一場比賽進入臨界點時進入無我之境——布拉德·皮特似乎也在宣告自己的電影夢,那種“飛起來”的感覺,“我還想再次感受”。
看完《F1:狂飆飛車》後,我帶著一點信心走進電影院看了《新馴龍高手》。果然,逼真的極限體驗和經典的敘事模型一拍即合,似乎正帶來英雄故事的復興。
老派卻好看的電影,正如書店裡永不下架的小說。人類記得讓他們世代澎湃的故事,在新的時空體驗中,經典如浮塵的銀盤被再次擦亮。

作者 | 李婧
自由撰稿人
排版 | 阿塔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 起 推 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