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送不賣”,臺積電被民進黨當禮物

全文2404字,圖片5張,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據臺媒3月4日報道,臺積電CEO魏哲家與特朗普一起在白宮宣佈,臺積電將對美國追加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建造“最先進的”晶片生產設施。擴建計劃包括新建三個晶片製造廠、兩個先進封裝設施和一個大型研發中心。
根據臺積電對外宣稱的口徑,此次擴建將在未來四年內為美國創造4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包括“數萬個”高薪科技崗位,至此,臺積電對美國的投資總額高達1650億美元,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直接投資”。

大概吸取了澤連斯基因為“不尊重特朗普”而被趕出白宮的教訓,臺積電CEO魏哲家在發言時格外諂媚,特意說“專案的引進全部歸功於特朗普”,“尤其感謝特朗普總統的遠見和支援”。不過他說這話時,內心肯定酸楚,畢竟在拜登政府時期,臺積電還能吃根“胡蘿蔔”,這一次,妥妥只有“大棒”。
長久以來,半導體生產一直在亞洲,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美國就忽悠包括三星、臺積電在內的半導體制造商去美國建廠,未果。到了拜登時期,拜登政府透過《晶片與科學法案》宣佈提供390億美元的補貼,推動半導體制造商在美國建廠。
當時的臺積電,確實得到了一根“傳說中的胡蘿蔔”,透過《晶片與科學法案》獲批了66億美元的補貼和50億美元低息貸款。隨後,臺積電宣佈投資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3座半導體制造工廠。第一家工廠今年早期已經開始量產,生產4奈米晶片,專供英偉達。其餘兩家將在2028年前後投入運營,生產3奈米和2奈米的晶片。不過,直到拜登下臺,臺積電也沒拿全那“66億美元”,只收到約15億美元。

而特朗普則秉持“大棒原則”。早在2024年7月,特朗普在接受彭博社商業週刊採訪時就表示,臺灣“搶走了美國的半導體生意”,臺灣“非常富有”,應該向美國上交一部分當“保護費”;10月在大選最激烈的時候,特朗普接受採訪時,強烈批評《晶片與科學法案》,認為那些給非美國公司的補貼都是“浪費錢”,只需要向他們徵收高額稅費,他們就能“乖乖地來建廠”了;特朗普上任後,更是直接揚言要對臺灣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徵收100%的關稅。
對於美國的一再施壓,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不止一次表示,赴美投資“昂貴、浪費又白忙一場”,因為美國工廠的運營成本比在島內高30%還不止。對於臺積電一再的求助訊號,賴清德當局從來沒有聲援甚至回應過。
在最近一次的臺積電董事會改革中,董事會席位發生重大變化,10個席位中美國人佔5個,英國人佔1個,臺灣人只有4個席位。那時,很多人就質疑,臺積電是美國的嗎?
今年2月12日,臺積電在美國召開董事會,這是臺積電37年以來第一次將董事會移到臺灣以外的地方舉行。當時,很多臺灣島內的行業專家就認為這是一個重大訊號。此外,為了討好特朗普,臺積電還突然取消了原定於12月的美國工廠竣工儀式,直到特朗普上任後才舉行。

賴清德日前曾宣稱要擴大“對美投資及採購”,所以臺積電再次投資美國的訊息一宣佈,島內對於民進黨的指責之聲四起,其中最大的質疑是臺灣由此失去在半導體行業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此之前,臺積電生產的晶片佔世界晶片市場的約40%,而高階晶片市場則佔90%左右。
而此次臺積電幾乎被“連鍋端”,包括最先進的2納米制程和研發中心,難怪3月4日,臺灣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在參加活動時就直接說,臺積電已從臺灣“護國神山”淪為“半屏山”。
同時,臺灣的工作機會也將因此大幅減少。晶片工廠意味著大量的高薪工程師工作崗位,但是隨著臺積電的美國投資,大量此類崗位被移出臺島。臺灣財訊快報報道,原本,臺積電高雄廠區計劃在臺南地區投資3家工廠,現在可能僅剩2家,而原本嘉義工廠計劃投資的4家工廠或也被裁撤掉2家,這些建廠計劃的改變,意味著臺灣民眾需要面對更多的就業壓力。
臺積電在美建廠也意味著臺灣人才的流失。臺灣立委張啟楷指出,臺積電的美國工廠可能會加速臺灣高科技人才移往美國,從而影響臺灣的技術競爭力與產業發展,人才的流失對於臺灣的科技發展幾乎是“毀滅性”的。
而臺灣工業界最擔心的則是技術流失和產業空心化。臺灣半導體產業並不僅限於臺積電,其在全球供應鏈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還擁有眾多國際領先的配套企業。現在,隨著臺積電在美建廠,其最先進的2納米制程必然會在美國備份,其他相關工廠也會隨臺積電去美建廠,不僅先進技術得不到保護,臺灣產業空心化的危機也越來越嚴重。
所以,該訊息一齣,賴清德的社媒賬號就被踢爆了,憤怒的臺灣民眾紛紛留言,質問他“連臺積電的研發中心都要搬去美國,那臺灣還剩下什麼”。臺灣民眾還在其社媒賬號下曬出圖片,痛批其“只”,“今日送臺積電,明日送臺灣”。

問題是,民進黨都把臺積電給送了,那它得到了它需要的承諾沒,比如“美國的保護”,“美國的免稅”?答案是沒有。
3月4日,美國國防部三號人物-政策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明確表示,對於臺灣當局現在國防支出只佔其GDP2.45%的資料非常不滿,他表示應該執行特朗普的提議,要求臺灣當局把國防支出提升到GDP的10%,美國會“不遺餘力地‘激勵’臺灣提高國防支出”。
至於關稅,特朗普的回答非常“巧妙”。之前,特朗普威脅要對臺灣所有產品徵稅,這也是民進黨把臺積電給“送養”的重要原因,但是在此次與臺積電合作的新聞釋出會上,當媒體問及是否還會“徵稅”時,特朗普回答“在美國生產的產品就不會被加關稅”。言下之意,所有在臺灣生產並進口到美國的產品並不會由此得到一張“免稅金牌”。
就在剛剛結束的美國會聯席會議上,特朗普重申將於4月2日開始徵收“對等關稅”,所有地區“一視同仁”。

歸根結底,美國只把臺灣當工具,一心只想壓榨臺灣的價值“貼補自身”,正好遇到賴清德當局“倚美謀獨”,不停向美國輸送利益,特朗普是巴不得。而賴當局呢,只有搖尾乞憐,出賣臺灣優勢產業、犧牲臺灣發展前景、砸掉臺灣民眾“飯碗”,必定沒有好下場!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