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歐洲第四站(下):東歐之匈牙利和塞爾維亞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8月27號中午從捷克首都布拉格坐火車7個半小時(晚點了近1個小時)到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沒來之前,我心目中的匈牙利比實際中的匈牙利要大不少。匈牙利面積約9萬多平方公里,與捷克以及相鄰的奧地利和塞爾維亞都差不多,人口不到1千萬(約960萬)。
匈牙利現在不大不強,不意味過去也是如此,實際上匈牙利的歷史是相當豐富和複雜的。匈牙利王國誕生於9世紀末,在中世紀時匈牙利王國成為一個歐洲強國,在14-15世紀達到鼎盛時期,之後開始衰敗,並在經歷了長期的奧斯曼戰爭(與奧斯曼帝國也即土耳其帝國的戰爭)後與奧地利結合成著名的“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解體,導致匈牙利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土地和人口。在二戰中,匈牙利又站隊軸心國,遭受了巨大的破壞和人員傷亡,被迫成為蘇聯的衛星國,成為東方社會主義國家中的一員,一直到東歐鉅變後才踏上了新的發展道路,在2004年加入歐盟,2007年成為申根區國家。
儘管加入歐盟和北約,但可能因為多種原因,比如種族(匈牙利人不是匈奴人,但有部分的突厥血統)、兩次世界大戰的失敗者、以及蘇聯影響更深等等,使得匈牙利在西化的道路上沒有波蘭、捷克和波羅的海三國走的那麼堅決。也可能因此匈牙利在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上也稍遜一籌,從2004年的人均GDP約1萬多美元上升到現在的2萬多美元。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至今執政已經超過18年)在歐盟和北約中常唱反調。2年前歐洲議會透過決議,認定匈牙利不再是一個完全民主國家,而是一個選舉式威權主義政體;今年歐洲議會又透過決議,呼籲歐盟領導人限制匈牙利在歐盟的權利。

【酒店窗外的布達佩斯夜景】

【布達佩斯塞切尼鏈橋】

【布達城堡/匈牙利國家美術館】

【匈牙利總統府】

【布達城堡山上的修繕建設】

【布達佩斯馬加什教堂】

【布達佩斯聖三一廣場】

【布達佩斯漁人堡】

【遠看匈牙利議會大廈】

【布達佩斯多瑙河風光】

匈牙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布達佩斯。布達佩斯約有近180萬人,是多瑙河沿岸僅次於維也納的第二大城市;整個大都會區約有330萬人,佔匈牙利人口的三分之一。
布達佩斯原本是有橫跨多瑙河的布達(包括老布達)和佩斯兩座城市的,後來在奧匈帝國時期合併成一個城市了。跨過多瑙河的布達佩斯與跨過伏爾塔瓦河的布拉格有很多相像,算得上是最值得看的“東歐雙城”了。
有人說,布拉格的氣質可以用婉約與秀美來形容,而布達佩斯的氣質可以用恢弘和大氣來概括。在我看來,布達佩斯經受更多戰亂和炮火,很多老建築都是被摧毀後重建的,使得布達佩斯有一種開闊留白之美,而布拉格則歷史韻味濃厚,更顯時光婉轉流暢。
我們住在多瑙河東岸的河畔(佩斯這面),28號上午吃完早餐,就先去西岸布達老城看看。漫步走過塞切尼鏈橋(這是連線布達佩斯多瑙河東西兩岸九座橋樑中最古老的橋樑),又搭乘小纜車上到城堡山上參觀了布達城堡、馬加什大教堂、漁人堡等著名景點。
之後從城堡山上下來回到東岸,參觀一下佩斯這面的景點,接著趕去紐約咖啡館那裡看美景嘗美食。布達佩斯紐約咖啡館(實際上更像是一個餐館)是絕對的打卡聖地,自1894年開始營運至今130年,號稱為世界上最美的咖啡館。
紐約咖啡館內部金碧輝煌,雕樑畫棟,而每天都是門庭若市,一座難求。好在我們排隊時間不長就吃上了這裡的西餐美食,做得的確不錯,咖啡也很好,只是沒喝出什麼特別的味道來。
從紐約咖啡館出來,我們又打車去塞切尼溫泉浴場,想體驗一下這個號稱歐洲最大的溫泉浴場,但是可能已近傍晚,而這裡要買票只能是買全天的票,算算玩不了多久就轉身離開,隨處轉轉後回酒店了。
次日29號上午又去走走橫跨多瑙河的伊麗莎白橋(又稱茜茜公主橋),然後在佩斯這面逛逛街景就結束了布達佩斯之旅,打車去機場飛往下一站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

【布達佩斯聖伊什特萬聖殿】

【布達佩斯維加多音樂廳】

【布達佩斯紐約咖啡館】

【紐約咖啡館內景】

【布達佩斯藝術廳】

【布達佩斯英雄廣場】

【布達佩斯塞切尼溫泉浴場】

【布達佩斯伊麗莎白橋】

【聖蓋勒特雕像】

【匈牙利國家博物館】

【布達佩斯城市風景】

【布達佩斯城市風景】

四、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
8月29號下午從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1個小時就飛到了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這是此次東歐之行的最後一站。按現在聯合國的統計和地理位置來看,塞爾維亞屬於南歐地區,不過本文沿襲以前的看法把它視為傳統的東歐國家。
說起塞爾維亞,很多人可能很陌生,但是說起南斯拉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再熟悉不過了。實際上,南斯拉夫就是以塞爾維亞為核心組建的,而塞爾維亞也是南斯拉夫的最後承襲者。
在南斯拉夫之前,塞爾維亞有過長達千年的國家發展史,有過短暫的繁榮擴張期,但很快陷入戰亂,長期被匈牙利和奧斯曼帝國統治控制,直到一戰後成立了南斯拉夫王國,而一戰的導火索就是塞爾維亞人發動的薩拉熱窩事件。
南斯拉夫王國在二戰中遭到軸心國的入侵而解體,後來在蘇聯幫助下重建成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這期間南斯拉夫的一代傳奇、鐵腕人物鐵托先生登場了,他執政36年(1944-1980),褒貶不一,但南斯拉夫人民總的來說對他還是很尊重和懷念的,因為他敢於和蘇聯翻臉、支援不結盟運動,使得南斯拉夫在那個時期發展還是相對不錯的。
隨著蘇聯解體,南斯拉夫也在1990年代解體,至今已分裂成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科索沃尚沒得到塞爾維亞的承認和加入聯合國)。
在南斯拉夫的解體過程中,因民族對立和衝突,導致10年間的多場戰爭,給這些國家和整個巴爾幹地區都帶來了嚴重影響,像塞爾維亞的人均GDP在1990年為5千多美元,在2000年下降到1千多美元,2023年才達到1萬多美元。直到南斯拉夫內戰結束,這個歐洲火藥桶才暫時消停下來。
在南斯拉夫解體後的這些國家中,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這兩個國家因為有利的地緣關係和積極向西方靠攏(唯有這兩國加入了歐盟)等發展很快,其中斯洛維尼亞的人均GDP已超過3萬美元。

【塞爾維亞和周邊國家(網圖)】

【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

【塞爾維亞議會大廈

【塞爾維亞大主教辦公大樓

【塞爾維亞國家劇院

【貝爾格萊德聖馬克教堂

【聖馬克教堂內景

【貝爾格萊德街景

除了塞爾維亞和波黑外,其它4國都加入了北約。塞爾維亞也在努力申請加入歐盟,但可能因為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當時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所結下的樑子應該還不會申請加入北約的。
塞爾維亞目前的總統是武契奇先生,他28歲就擔任內閣部長,後來擔任副總理、總理,從2017年成為總統,他也如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一樣被反對人士描述為威權主義、專制或不自由的統治者。
貝爾格萊德是塞爾維亞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大都會區人口約有170萬。塞爾維亞現有人口約670萬(不包括科索沃的160萬)。在過去40年中,塞爾維亞的人口狀況和匈牙利一樣都是持續下降的(1985年最高值約790萬),而波蘭和捷克也只是穩定中稍有增長。
經濟發展狀況和國家的整體水平息息相關,從北歐到南歐,一路感受明顯,特別是進入塞爾維亞。那天我們在布達佩斯機場過關查驗護照時,才意識到塞爾維亞不是申根區國家,之前根本沒想這事。
在貝爾格萊德機場下了飛機,又排長隊等待入關。在隊伍中發現有不少中國遊客,一問他們才知道,國內這兩年熱推巴爾幹四國遊(塞爾維亞、黑山、波黑和阿爾巴尼亞),因為這些國家對中國都是免籤的。這幾個國家也是與中國關係非常好的歐洲國家。匈牙利和中國關係也很好,但因為匈牙利是申根區國家,所以不太容易對中國免籤的。
貝爾格萊德這裡沒有Uber,發現機場打出租車只能用現金,不得不在機場臨時換了點塞爾維亞的貨幣第納爾。其後發現不少參觀景點也只收現金,像大學、議會等地方似乎也不那麼歡迎參觀,才感覺到塞爾維亞還沒有完全走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之前參觀的國家相比又下了一個臺階,而貝爾格萊德街區內的塗鴉也是參觀過城市裡最多的。
在貝爾格萊德的兩天時間裡,我們參觀了聖薩瓦大教堂(塞爾維亞東正教的主教堂)、貝爾格萊德要塞城堡、塞爾維亞議會大廈、國家博物館等主要景點,還在老城區那裡吃了頓地道的塞爾維亞美食。

【聖薩瓦大教堂正門

【聖薩瓦大教堂側門

【聖薩瓦大教堂內景

【貝爾格萊德要塞城堡

【要塞城堡裡的勝利紀念碑

【聖米哈伊爾主教座堂】

【特斯拉博物館】

【貝爾格萊德的老街區】

【貝爾格萊德大都會酒店】

【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塗鴉】

貝爾格萊德有一個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這就是馬斯克生產電動車採用品牌名稱的那個特斯拉。尼古拉·特斯拉是一名塞爾維亞裔美國人,是當年幾乎和愛迪生齊名的發明家。我們去了博物館兩趟,因為博物館要按批次進入而我們不願意等待就錯過進去看看了。
相比較此前去過的城市,貝爾格萊德的旅遊資源不夠豐富,逛起來也就很輕鬆。31號下午,我們從貝爾格萊德坐飛機去希臘的雅典,開啟本次歐洲之行的重要一段:希臘和土耳其的愛琴海遊輪之旅。
從8月23號到31號的9天8晚,完成東歐四國的四城之旅。每個城市兩天兩晚,算是剛剛好,對東歐的發展變化有了概貌性的瞭解,如果每個地方能再多一天,可能就會更從容一些。
其它相關文章:
幸福家庭圈
關注“幸福家庭圈”,與幸福家庭相伴,與成功人士同行,與優秀孩子共成長!關注方法請點選本文最上方的藍色“幸福家庭圈”即可,本微信公眾號的文章,也歡迎轉發分享。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