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是怎麼丟失地中海沿岸的?

全文共1486字 | 閱讀需4分鐘
保加利亞東瀕黑海,但黑海只能算一個陸間海,保加利亞的船隻下海,要穿過土耳其海峽才能進入愛琴海、地中海。保加利亞南邊,隔著一段狹窄的希臘國土就是愛琴海,這裡恰恰是保加利亞永遠的痛。
保加利亞明明能夠聽到南方的海風呼嘯,卻無法直接進入愛琴海。實際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保加利亞還保留愛琴海的出海口。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位於巴爾幹半島東南部,黑海西岸,保加利亞面積約11.1萬平方千米,放在我國省級行政區中可排第二十四位。
保加利亞東臨黑海,海岸線總長378千米。陸地鄰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土耳其、希臘、北馬其頓、塞爾維亞、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人口約644萬(2022年),其中保加利亞族佔84%、土耳其族佔9%,羅姆族佔5%,馬其頓族、亞美尼亞族等佔2%,官方語言為保加利亞語,居民85%信東正教,13%信奉伊斯蘭教。
【保加利亞失去愛琴海】
1878年(清德宗光緒四年),俄國贏得對土耳其戰爭的勝利,保加利亞脫離土耳其獨立,結束其近五百年的統治。
當時保加利亞以三個小國的面目出現,即北部的保加利亞公國、南部的東魯米利亞,還有一個馬其頓。直到七年之後,才實現南北方的統一,至今保加利亞的國徽之上,有一句格言:統一創造力量。
完成統一的保加利亞,東抵黑海,南達愛琴海,北至多瑙河,享受愛琴海北岸的溫暖海洋風光,軍艦可以暢行愛琴海。而且保加利亞獲得大半個馬其頓和整個色雷斯,控制多瑙河整個南岸,面積比相鄰的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都要大,但保加利亞卻屢走臭棋。
保加利亞北部的多瑙河,是歐洲第二長河,僅次於伏爾加河,但多瑙河流經國家多,國際影響力比俄羅斯的伏爾加河大。多瑙河是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的分界線,一條大河分割氣候與文化,好比我國的淮河,南北之間風土人情差異明顯。
圖-多瑙河
多瑙河起源於德國,德國人坐船經過奧地利維也納、匈牙利布達佩斯、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可以抵達保加利亞。也正是這條河,把保加利亞與德國,緊密聯絡在一起。
一戰中德國、奧匈帝國是一條陣線上的,他們只要沿著多瑙河東進,就能抵達黑海,與俄國爭霸。保加利亞要麼加入德意志和奧匈帝國,要麼就被對方佔領。保加利亞選擇加入德國一方,一戰後成了戰敗國。
於是保加利亞解體,東北部多瑙河南岸(北多布羅加)割讓給羅馬尼亞,馬其頓區一分為三,皮林馬其頓仍歸保加利亞,華達馬其頓割讓給塞爾維亞,愛琴海馬其頓割讓給希臘。
失去多瑙河三角洲南岸,等於失去多瑙河在黑海的出海口,對保加利亞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羅馬尼亞經濟強於保加利亞,與控制歐洲第二大河出海口關係重大。
圖-一戰後的保加利亞
失去愛琴海馬其頓,保加利亞與希臘就以羅多彼山脈為界,保加利亞在愛琴海沒有了海岸。現在保加利亞海岸線長約378千米,都在黑海,保加利亞人進入愛琴海和地中海,要經過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多走上千公里。
這次保加利亞大致損失1/3領土,更失去多瑙河三角洲南岸、愛琴海出海口。軍隊方面,保加利亞被限制在2萬人,不能有海軍和陸軍。
【新史記-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者,歐羅巴東南小國也。其地狹而民寡,國勢之變,隨大國興衰而起伏。
一戰起,保加利亞欲乘勢擴張,與德意志、奧匈帝國結盟,號為同盟國。然同盟敗北,保加利亞裂土求和,痛失多瑙河口、愛琴海岸。
圖-首都索菲亞
未幾,二戰烽煙再起,德意志兵鋒所向,勢如破竹,保加利亞遂入軸心國。後納粹敗亡,保加利亞依附蘇聯,雖免於亡國,然國土再遭割裂,國力一蹶不振。
人有站隊者,或為利,或為欲,或為勢,然站錯隊者,往往自食其果,身陷囹圄。國有站隊者,或為利所驅,或為勢所迫,然站錯隊者,往往一敗塗地,分崩離析。
故君子處世,當明辨是非,審時度勢,擇善而從。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