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公司要顛覆晶片製造,成本大跌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來自tomshardware,謝謝。
初創公司 Atum Works 在 YCombinator 釋出的啟動文章中聲稱,其奈米級 3D 列印技術可以輕鬆替代現有的晶片生產流程,並將晶片製造成本降低高達 90%。不過這項技術也有一個“前提”:其在邏輯晶片方面的能力已經落後主流技術約 20 年,但在封裝、光子學和感測器等領域仍可能表現良好。
現代晶片就像高樓大廈:它們擁有多層結構、內部有不同型別的功能模組,還需要通訊基礎設施。每一顆先進晶片的製造都要經歷上千道工序、使用數百種專用裝置,因此成本十分高昂。
Atum Works 稱,他們已經開發並製造出一臺奈米級 3D 印表機,能夠以 100 奈米的體素級(voxel-level)精度,在晶圓級尺度上構建多材料的三維結構。與傳統的平面光刻工藝不同(後者透過光掩模曝光將電路圖案刻蝕在矽片上),Atum Works 的系統可直接在三維空間中的精確位置沉積材料,從而製造積體電路,並能將如互連等結構在一個連續統一的過程中完成,這種方式有望提高良率。
相比之下,現代的極紫外光刻(EUV)裝置已經可以達到約 13 奈米的解析度(例如應用材料的 Sculpta 可進一步將圖形精度控制在 12 奈米),而當前蝕刻技術在垂直方向也可達亞 10 奈米的精度。而 100 奈米的解析度對應的則是 2003 至 2005 年間所使用的 90nm-110nm 工藝節點。
儘管如此,Atum Works 的奈米 3D 列印技術並不適合製造高效能處理器。但這種 3D 列印方式可實現直接的三維製造和多材料整合,這在封裝、光子學、互連結構、感測器以及一些非邏輯器件領域具有潛在價值,在這些場景中,複雜 3D 設計的優勢可能比對極小特徵尺寸的要求更重要。目前尚不清楚該 3D 列印系統是否能與現有晶圓廠的工具和流程相容。
該公司正積極與潛在客戶進行洽談,並計劃在今年內開始交付首批產品。其首批合作中包括與英偉達達成的一項聯合開發意向書。

參考連結

https://www.tomshardware.com/tech-industry/startup-aims-to-3d-print-chips-and-cut-production-costs-by-90-percent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15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