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娜 · 主播 | 晏嬌
來源 | 閒時花開(ID:xshk369)
如果不是《新週刊》那篇文,女編輯吳玉燕的逝去,並沒有太多人知道。
2月15日,吳玉燕去世的第11天,她生前的老東家《新週刊》刊發了一篇文章:
《無聲守望<新週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圖源《新週刊》
文章以素簡深情的筆觸,講述了在《新週刊》擔任16年校對編輯的吳玉燕,去世的噩耗。
她是二胎媽媽,二胎孩子剛滿1週歲;
今年1月,她確診嚴重的甲流合併乙流;
患病10天后,她轉進ICU,但病情急劇惡化,她猝然離世;
同事和讀者都無法接受這個噩耗,明明春節前還和她一起工作,還看她校對的最後一期雜誌;
她工作16年,是單位的老黃牛,樸素,正直,低調,嚴謹,身上有股文字編輯必不可少的較真與執拗;
她因工作性質經常上夜班,生前微小且樸素的願望,不過是能像正常人那樣,能早早乘上傍晚的地鐵回家……

流感帶來的死亡,如此兇殘。
沒有異國旅遊,沒有明顯基礎疾病。
但41歲的女編輯吳玉燕,沒有比48歲的女明星大S,更幸運。
同樣是兩個孩子媽媽的她,永遠留在這個春天。
而吳玉燕的逝去,因更靠近普通人,也更具有警示性。
大S本身的明星效應,還有她兩段婚姻裡自帶的爭議性。
讓人們陷入死亡之外的情感議題中,無暇凝視死亡本身。
倒是吳玉燕去世的訊息登上熱搜後。
越來越多的醫學專家、自媒博主和熱心網友,以專業知識和親證親悟,科普甲流和乙流的兇猛,強調流感疫苗注射的必要性。
以及有免疫力低下或有基礎疾病家人的人們,當如何當好家庭的守護神。



這是普通人吳玉燕,以猝逝背影,給我們敲響的警鐘:
平凡的她,如我們家人、朋友、同事,以及我們自己。
所以才讓平凡的我們,更能夠感同身受地提高警惕,直面隱患,未雨綢繆。

其實,早在吳玉燕患流感去世前,就有一位叫梁佑誠的男演員,因身患流感,在大年初二晚上不幸離世。
年僅27歲。
梁佑誠是四川人,參演過《卿卿我心》《唐女小霏》《幻樂森林》等古裝劇。

知情人透露,梁佑誠一開始以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身體出現極度不適後趕赴醫院。
但到醫院後,病情迅猛發展,最後搶救無效離世。
“流感病毒入侵了他的中樞神經,導致猝死。”

梁佑誠逝於2月1日。
比大S去世還早一天。
只是他名氣不夠大,訃告發出後恰好大S去世霸屏,故並沒有太多人關注。
如今回首,更加令人感慨。
其實普通人和小角色的悲歡,才是大眾最該端詳的參照物。
你我皆凡人,應憐草木青。

昨日臨睡前,又看到32歲女博士、大學講師石召君病逝的訊息。
石召君是中國計量大學的老師,曾在南開大學攻讀碩博。
她是2月8日猝然離世的。

老家山西的親朋說,病逝之前,她還在積極籌備自己的婚禮。
而且這個是“全村第二個博士”的女孩,12歲時父母因意外事故不幸雙亡。
她和弟弟是奶奶撫養長大,靠當地政府的救助和補貼,一路苦讀一路優秀。

關於她的病因,我查了很多新聞報道,均未公開披露。
只是在一個知情人的帖子裡,看到殘忍的兩個字:肺癌。
帖子下,不少人接龍回覆:
“新冠肺炎後,身邊不少人的肺都不好,感覺大家的免疫力也大不如從前了。”
我也經常聽身邊人講這種感受。
新冠之後,似乎很多人都元氣大傷。
免疫力變差,身體倍感虛弱。
動不動就病毒感染了,拖一拖又轉肺炎了。
一到冬天,家裡或者辦公室總有咳嗽聲。
所以吳玉燕、梁佑誠、大S的離世,也再次提醒我們:
雖然沒有明確的統計資料。
但很多人似乎都處於“後疫情時代”的低免疫力狀況裡。
所以務必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不要輕視“小小”的流感。
如果身體出現嚴重不適,萬萬不要拖延大意。
不管是什麼時間,身在何處,都要及時就醫。
哪怕沒有基礎疾病,也不要過分自信。
當下的每一天,都要認真聆聽我們自己肉身和心靈發出的種種訊號。
把身心健康放到第一位。
人生無常,免疫為王;
向內修行,歲歲安康。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面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有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成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