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系教授、美學家張世英這樣定義人生的層次:
“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審美力,是一種將內在自我與外界環境平衡起來的智慧,能幫助你找到觀看世界、和外界相處的恰當距離。

擁有它就意味著,你擁有看待世間萬物的全新視角。在同等的物質條件下,更能尋得內心的平靜,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在審美這塊兒,相較鍾情品茗焚香的古代人,現代人多匆忙將就,常缺少感受美、創造美的機會。
當代畫家吳冠中就曾感嘆:“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但中國人的審美基因,是骨子裡就有的。
早在千百年前,古人就從天地自然、山林原野中吸取智慧,將其落實到器物、園林和生活態度上,寫出獨具意蘊的生活美學讀本,供後人賞讀。

這是凝聚了中國古典美學的百年奇書。每一本,都把中國傳統美學、生活審美趣味、修身養性智慧。

1
有寫發現生活意趣的之書
——《幽夢影》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一向崇尚“美”的林語堂,數十年間孜孜不倦地推介此書,稱它能讓人在濁世裡安身立命。
果真如此嗎?你只需試讀幾頁,就會被這文筆素簡,意蘊悠長的“金句”深深吸引。

林語堂說,和中國其他詩人、散文家不同,張潮的《幽夢影》透著清朝文人獨有的“性靈”, 一種清潔、透明而單純的性情質地。
一輪明月、一棵樹、一隻花鳥……所有生活裡的尋常之物,經過張潮的靜觀、體悟之後,成了足以流傳的生命學問。

跟隨他的眼光遊動,你會發現,世間沒有可將你壓倒的沉重事物,一切都美,一切都像鑽石,開始是碳,後來是光。
知名翻譯家章衣萍先生曾感嘆:“當代思想家能如心齋(張潮)這樣寫得出清新可愛之隨筆者,尚絕無僅有”。

當然,《幽夢影》獨特之處不只在原文,張潮好友的評註也是一大看點。閱讀時,彷彿在刷清朝文人的朋友圈,妙趣橫生。
例如有一次,張潮感嘆:“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輓歌”。他的朋友張諧石評論:苦飢太久,只希望饅頭能像夏雨一樣多。
另一個好友張竹坡則直言道:赦書太多啦,會天下大亂的。

這些文人間的插科打諢讓人忍俊不禁,同時,也讓孤獨的人倍感溫暖。彷彿自己在參加一場茶話會,聽他們說笑,忘卻獨處的煩惱。
這本《幽夢影》以道光年間世楷堂刊《昭代叢書》本為底本,共有219則語錄體隨筆。目錄頁做了極為精心的編排,更方便你閱讀和查詢。

山水園林、四時風物、詩詞歌賦、書畫器玩……世間閒趣風雅,無不包羅其中。讀完深感佩服,張潮真是太懂得從生活裡發現美了。

2
有寫十二種生活態度的性靈之書
——《小窗幽記》
“淨幾明窗,一軸畫,一囊琴、一隻鶴、一頤茶,一爐香,一部法帖,小園幽徑,幾叢花,幾群鳥,幾區亭,幾拳石,幾池水,幾片閒雲。”

這部《小窗幽記》以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為底本,全書共分為12卷,1500餘則精妙辭句。
每篇皆字字珠璣、金句連連,有醉意,有古意,有劍意,有俠氣,看得人暢快淋漓。



3
有寫尋回內心本真的頓悟之書
——《菜根譚》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菜根譚》深得儒釋道三家精髓,不教你做窮兇極惡的“狼”,也不做任人宰割的“羊”,而是做一個率真自在的“人”。國學大師季羨林讀完都贊其十分耐人尋味。


雖為人生哲學,但文字十分優美,意韻悠長,讀來甚是覺得清雅怡人。

全書共分5卷,收錄383則語錄格言。物慾縱流的時代,如何突破迷茫困局,守住內心?沏一杯清茶,細品《菜根譚》,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明。

4
有寫提升處世智慧的品性之書
——《圍爐夜話》
“心能辨是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汙。”

寥寥數語,字字珠璣,將古代文人的生活品味、恬淡適宜的心境和安身立命的人生哲理,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這部《圍爐夜話》以1935年明善書局版為底本,收錄221則處世智慧,汲取歷代思想和語言精華熔鑄於一體。若能領悟其一半智慧,都絕非等閒之輩。




放在案頭枕邊,閒暇時品讀兩句,總能撫平心緒,收穫物外之趣和為人處事的智慧。

為了讓你擁有純粹的閱讀體驗,這一版本的《中國古典生活美學四書》完全
忠於原著,一字未刪
。

更新增了註釋、生僻字注音,為我們掃清了閱讀障礙、十分通俗易懂。

插畫精美,圖文並茂。
共收錄明末清初畫家八大山人、近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當代知名畫家林曦和陳佳的畫作237幅。

充分還原書中優美意境,無論是從語言上還是視覺上,都深具雅緻與韻味,讓人感覺既舒服又驚豔。

全新的排版設計,排版舒朗,字號大小適中,留白講究,閱讀起來對眼睛沒壓力。
套裝還附帶由青年藝術家張炯傾心繪制的精緻書盒,送人收藏兩相宜。
好評如潮!

活動期間價格特惠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