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讀者:點選上方 “平凡的企業家 ” → 點選右上角“ … ”→ 點選“設為星標 ★ ” 加上星標,就不會找不到我啦!


文丨李月亮 半夏
6月24日,一則訊息上了熱搜。
有博主發文稱,“葉檀於24日早晨去世”。

葉檀是著名的美女財經評論家、專欄作家,在業界很有影響力。
我看到訊息,也是心頭一顫。
不過很快,葉檀本人就透過微博發聲,表示自己還活著。

這句“我活著,治療很有效”,透露出她在過去一年間,所遭遇的坎坷。
——她還活著,但不是健康地活著,而是一直在與晚期乳腺癌對抗。
最新出現在影片裡的她,也和過去判若兩人。
從之前那個神采飛揚的美女專家,變成了滄桑憔悴的癌症患者。

一場大病,彷彿讓她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而她在這場大病裡的感悟,我覺得值得所有成年人聽聽。

一
葉檀這個名字,在財經領域,是如雷貫耳的存在。
財經界有“北胡南葉”的說法。
“北胡”指的是胡舒立(《財經》雜誌總編),“南葉”就是葉檀。

葉檀也確實很厲害。
她是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擔任過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解放日報》經濟評論員。
她出版的《拿什麼拯救中國經濟》《中國房地產戰爭》等著作,長年出現在暢銷榜單上。
葉檀表達能力特別強,文章寫的也好,又敢大膽直言,所以這些年來收穫了大量粉絲。

2008年,她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年度青年領袖。
2010年,她當選為《南方人物週刊》年度魅力50人。
我記得那時候,葉檀經常去《鏘鏘三人行》。
每期有她的節目,我都要看。
感覺她講事情很清晰很接地氣。

2012年,葉檀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成立了葉檀財經工作室,由五六個人,發展到幾十人,又到上百人。
她的事業一派欣欣向榮。
不過硬幣的另一面是,她更忙了,也更焦慮了。
她要管理團隊,把控內容,參加活動,後來又開始做直播。
葉檀如同一隻加速旋轉的陀螺,享受著激情燃燒的快樂,也承受著方方面面的壓力。
二
變故是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的。
48歲的葉檀在一次常規體檢中,查出胸部有小硬塊。
她沒太當回事。
拖了幾個月,她眼看著胸脯上方的玫紅色腫塊越來越大,還特別堅硬。
漸漸地,疼得連內衣都穿不上了,葉檀才下決心去醫院做全面檢查。

強烈的直覺,和醫生的表情,拼湊出了一個最殘忍的答案——
那個結節,不知何時已經變成了惡性腫瘤。
左乳浸潤性癌,骨轉移。
葉檀最初得知這個結果,出乎意料地平靜。
她後來說,“當一個巨大的痛苦來臨,這個時候不是感受,而是感受消失。你既不驚奇,也不害怕。”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求生之路。
醫生告訴葉檀,病情進展到這個程度,手術已經沒有意義了,只能接受化療和靶向治療。
化療藥能將瘋狂肆虐的癌細胞壓制下去,但也會一點一點地抽走人的力氣。
第一次化療後,葉檀覺得自己精神尚可,暗暗僥倖,以為自己會是特殊的那一個。
後來她深刻地瞭解:“疾病和因果一樣公平,只是時間到不到而已。”
從第二次化療開始,葉檀連睜開眼睛、邁開腿的力氣都沒有了,說話只能用氣音,頭髮也大把大把地掉。
葉檀乾脆在網上買了個推子,將自己剃成了光頭。

化療的另一個副作用,是手腳麻木。
醫生建議她化療時戴上冰手套、冰腳套。
這樣可以降低血流速度,讓自己不那麼難受。
冬天的上海,本就寒冷入骨。
別的患者都在想辦法保暖,只有葉檀手腳浸在冰裡,冷得直哆嗦。
好在,這罪也沒白受,化療和靶向治療對她見效很快。
今年6月,經多科專家會診,醫生告訴葉檀一個好訊息:
治療效果很好,腫瘤幾乎沒有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葉檀已經勝利。
畢竟她之前已經是癌症晚期,骨轉移。
每隔三個月,她都要去醫院複查,觀察指標的變化。
一年,兩年,三年……滿五年時病情穩定,才可以說醫學上治癒。
葉檀將這個過程形容為“開盲盒”,誰也無法預知,下一個盲盒裡裝著什麼。
這是重大疾病的可怕之處:
一旦跟它交手,就很難全身而退。
它會像一把隨時可能失控的劍,在餘生的每個日日夜夜,都懸在你的頭頂。
三
患癌後的葉檀,脆弱了很多,不僅是身體上,還有精神上。
很多她從前根深蒂固的想法,突然就開始動搖了。
鳳凰網前幾天做了一期葉檀的專訪,50歲的她坦誠地講了很多患病後的感悟。
其中有三點,我覺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
第一、當身體發出求救訊號,你必須重視。
2021年末的體檢中,醫生就告誡葉檀,她的乳腺有問題,勸她再去做個深度檢查。
她當時覺得問題應該不大,所以就沒去。
到了2022年,先是一連幾個月被封在小區裡,出門一趟很難。
後來疫情好些了,她又想著把公司的事情理順再去醫院。
這個過程中,其實身體已經很不對勁了。
葉檀發現自己穿不了內衣,一穿就鑽心地痛;
而且,當時她在家裡直播,結束後,得老半天才能從椅子上站起身。

但忙碌的她還是沒有及時去檢查。
等到終於抽出空來去醫院,她心裡已經模模糊糊地猜到,結果可能會不好。
但還是沒想到,惡性程度那麼高。
當然,如果再拖一個月,情況肯定更惡劣。
葉檀的經歷,很值得我們警醒。
因為同樣的事情,可能發生在每個中年人身上。
我們人到中年,被太多事情死死拖住:工作,父母,孩子……
我們忙亂地應付著沒完沒了的事,照顧著每個人的需求。
有時明知身體有點不對勁,也總想著過幾天再說吧,忍一忍可能就過去了。
而就在這忍一忍、拖一拖的時間裡,那一點不舒服,可能就成了你餘生的噩夢。
我們老祖宗最推崇“治未病”,就是在疾病還未形成氣候時,就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
這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健康之道。
所以親愛的,如果感覺身體不適,一定要提起重視。
千萬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付出巨大的代價。
第二,不生孩子的決定,一定要仔細想清楚。
葉檀是堅定的丁克一族。
她今年50歲,膝下無兒無女,與丈夫常年兩地分居。
這次生病,丈夫也沒有陪在她身邊。
之前,她從沒覺得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問題,一直樂在其中。
2019年,葉檀和母親一起參加了一檔名為《你好,媽媽》的欄目。

主持人李小萌問葉檀,“老了以後誰來照顧你?”
她爽朗一笑,說:“我自己安排自己,我年輕時努力工作,努力掙錢,老了住最好的養老院。”
可是四年後,深陷癌症的葉檀不再那麼堅定了。
她說,年輕時覺得一切都不是事兒,但到了五十多歲,人家有小孩,你沒有,身體也不那麼好了,一旦我有個頭疼腦熱,身邊沒有孩子來幫我,往往人在這個時候就會後悔。

這一年,葉檀和阿姨接觸比較多,她發現,阿姨們最大的精神寄託都來自孩子。
一說起孩子,都眉飛色舞。
“今天我兒子幫我掛的號。”
“我兒子說,媽,多少錢我都幫你治。”
阿姨們提到這些,臉上全是自豪和滿足。
葉檀直言:
大多數(上了年紀的)人找心理安慰,還是孩子,這是現實。
除非你有強大的心理支撐能力和物質能力,否則,各方面的壓力會使你不堪重負。
這些年,不想生孩子的人越來越多。
這當然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
但我總覺得,一定要徹底想清楚,再做丁克的決定。
人年輕時往往會高估自己的力量,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不需要從外界尋求情感依靠。
但是到了一定年紀,當疾病纏身,或者身體漸漸虛弱,我們可能就會非常渴望有一個依靠。
那時候身邊沒有一個孩子,可能就會有點遺憾。
其實像葉檀這樣的獨立女性,是非常有資格選擇做丁克的人了。
有錢、有名望、有學識、有強大的事業心,甚至身邊還有媽媽和四個親姐妹。
但僅僅在50歲的年紀,一場大病就讓她改變了丁克的想法。
那我們大多數的凡夫俗子,估計也不會比她更好。
當然,我並不是說丁克就是錯的。
而是我們一定要真正想清楚了,再做決定。
第三、錢永遠是賺不完的。
葉檀年薪超過1500萬、
身家上億
,按說錢早就夠花了,可以享受人生了。
但人其實是很難滿足的。
葉檀在病倒之前,工作非常拼。
她除了參加各種活動,各種節目,還經營著5個公眾號,並且開著直播。
十幾年間,她工作室的團隊規模不斷擴大,從五六個人增加到了上百人。
她描述自己一天的行程:
9點到公司,一直到晚上11點才回家吃晚飯。
但可能因為剛開完會,頭腦一直維持著興奮的狀態,不到兩三點不會躺上床,躺上床後又睡不著,輾轉反側一整晚就過去了。
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她不敢懈怠,更不敢停下。
去年6月26日住進醫院時,葉檀滿腦子想著的是接下來的直播怎麼辦。
6月30日,她強撐著身體,讓化妝師給她抹上厚厚的粉底和腮紅,又把濾鏡開到最大,堅持做完了一場直播。
三小時的直播結束後,拼命壓抑的疼痛開始反噬,她是被半拖半抬著塞進車裡的。
為什麼要這麼拼?
因為她的公司開著,每天一睜眼,就有十幾萬要花出去。
如果沒有收入的話,拿什麼去養活一百多號員工?
所以她雖然很有錢,但依然擺脫不了金錢的焦慮。
可能人大多都是這樣。
手上有一萬的時候,想著有十萬就好了。
後來有了一百萬,又覺得要一千萬才行。
然後就在這樣不斷膨脹的慾望裡,無休止地追逐。
工作越來越累,時間越來越緊,壓力越來越大。
不堪重負,卻停不下來。
直到最後轟的一聲,身體垮掉了,多少錢也沒用了。
其實如果葉檀一直保持五六個人的小團隊,做著相對輕鬆又得心應手的工作。
她的錢也夠花,身體可能也不會垮。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可能要在努力上進之餘,停下來衡量一下,到底自己能不能扛得住。
該收的時候,要收一收。
因為錢是永遠賺不完的。
而我們人生的終極目的,不是賺鉅額的錢,而是擁有巨大的幸福。
葉檀其實是一個非常智慧的女性,在世俗意義上,也非常成功。
只是人生是一道太複雜太深奧的難題。
再智慧的人,也不可能給出滿分的答案。
那學霸的錯題集,應該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
讓我們在磕磕絆絆中,多一點經驗。
然後盡最大的努力,過好這一生。
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氣作家,新女性主義者,紮實寫字的手藝人。以理性和智慧陪萬千讀者成長。新書《活得清醒》噹噹網熱賣中。微信公眾號:李月亮。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訂閱“平凡的企業家”檢視更多精彩好文。點選下圖,即可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