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父主題這事後,只能說母平母正母開了嗎?

最近,微博、豆瓣和小紅書上的網友發起了對WPS的一場圍剿。
理由是她們覺得,這個辦公軟體把“母主題”刻意改為“父主題”了。
畢竟以前思維導圖裡的它是叫“母主題”啊。
你這麼一改,是在侵犯女性權益。
而且她們轉頭髮現,微軟Excel裡還有父列這名稱,欺人太甚。

淘寶和京東出現的父訂單,也讓人怒氣衝衝。
接著看,
商品管理系統,也有父子分組的顯示。
公司OA裡出現了父分類。
知網的父使用者稱呼,更是讓學術研究的心情徹底涼了。
女性在你們眼裡就這麼好拿捏嗎?
於是各種情緒激烈的評論出現。
開始嘲諷男性網友小家子氣,就喜歡改母的為公。
然後諷刺父主題對應的應該是私生子主題、嫡庶主題,因為男的管不住自己下半身。
再以一句“父什麼都產出不了”來刷屏。
不出意料,評論走向了男女對立的一面。
“他們太懂自己的特權需要如何搶佔了,偷慣了的性別。”
“誰說男的不敏感、不在乎孩子跟誰姓了,男的幾千年來都只用文字、文學營造父本位(男本位)的意識形態”。
既然這些APP一副壓迫女性的嘴臉,那我們就應該用實際行動回應。
所以除了吐槽以外,很多人會去私信客服。
跟淘寶客服和跟京東客服說你們不對,快給我改正。
又或者乾脆刪除了WPS的賬號,宣佈自己的姿態。
最後表示經自己努力後,WPS意識到錯誤,改正了。
好像自己勝利了。
但我不明白,有一個約定俗成、非常方便的概念,怎麼讓這麼多人破防。
因為這事早就存在了啊。
甚至於WPS生怕使用者不知道怎麼操作,幾乎每年科普一遍這怎麼操作。
夠友好了吧。
你要是找找其他軟體會發現他們的這個設定更早出現,八九年前就也有了。
都是標明“父主題”“父列”“父訂單”這樣的稱謂,那就何來最近改變一說。
至於Excel裡有母選單和子選單的說法,也像是以訛傳訛。
因為子選單是指下拉選單。
而下拉選單的製作是在原來選單裡選擇一定區域,再進行一通操作,總之是不需要專門把原來選單叫母選單的。
所以我們不怎麼搜得到母選單的資訊。
至於有網友爆料說,經自己投訴後WPS改過來這事。
反正在我的WPS上,發現至少在兩處可以插入“父主題”。
那這又是一個純粹的假訊息。
當然有的人就要問一直叫“父主題”就一定對嗎?
父主題、父節點這些詞源自樹結構,樹結構是表示結構層次性質的方式,能讓知道一件事怎麼從頭而來,根在哪裡,葉發展到哪個方向,一目瞭然。
樹結構裡又有一組詞叫父節點、子節點,英文分別交parent node、child node。
其中父節點是層級中高一級的節點(即更靠近根節點)。
看到這裡你肯定會覺得,既然原文是父母節點(parent node),怎麼單獨叫父節點,而不是母節點呢?
你們男性也太霸道了吧。
不,恰恰因為經過了西方平權運動,所以父節點不是原來的父親節點(father node),而是變成了“父母節點”。
同理,兒子節點變成孩子節點。
其實我們翻譯父節點,也有兩個好處。
一是遵從傳統,一直叫父節點,也叫習慣了;
二是即使西方改叫父母節點了,但我們簡稱“父節點”也很合理啊。
你可能又要說了,PPT裡都有母版,你也不跟著改改嗎?
事實上,這些詞彙裡的“母”是原始的意思,不與父相對,所以這些英文單詞本身也不跟母親、父母相關。
好了,你可能繼續想反駁,咱今天不問候父母,那為什麼不用上級主題這樣特別中性的詞呢?
首先,誰也說不清上和下兩個詞,誰更靠近根一級,有的人覺得下面的才是根呢,這也符合樹結構形狀啊。
而且比上更靠近根一級的叫什麼,最上一級嗎;那又會帶來詞彙膨脹和冗雜了。
所以為了省時省力,還是叫父節點、父主題吧。
有時候語言習慣的作用就這樣大到超乎想象。
就像parent company翻譯成母公司,parents language母語也一直存在,因為說起來朗朗上口。
那就沒必要咋咋呼呼。
你不能遇到一個自己不喜歡的詞就扣個大帽子;
你也不能要考IT了,非得往考卷上寫一句:“具有相同母節點的節點互稱為姐妹節點。”
你還年輕,別拿自己的分數開玩笑。
但現在很多人為了所謂的語言平權,讓稱謂怎麼抽象怎麼來。
先把太屌了改成太蒂了,當然這是口頭禪,怎麼順口都行。
後來就有了“母民”的倡議。
再遇到點自己看不慣的事就刷評論:“法律會保護每個公民,可惜是我是母民。”
慢慢地,瘋狂噴擊詞彙裡有“公”字就是父權的表現,所以公司、公家、公有詞這種都不應該存在。
本來是說說而已,卻有人好像上頭了。
一個講解母女關係的賬號,在簡介裡寫著:母眾號。
一個網友因為戶口本上寫的是公民,帶了公字,就打算一輩子不結婚。
這種覺得自己無比正確,一切都得推倒重來的想法還在發酵。
更進一步,她們覺得保護大家的公安,因為有個公字就不能這麼叫,得叫“群眾安全”。
可問題就在於公平公正、天下為公里的“公”,原意是不自私、共同這些意思。
都不是與母相對的詞。
你非得汙名化這些詞彙,只能說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們要在語言流變之中,把握時代脈搏,追求女性權益。但這並不意味著越時髦的說法就越對。
也不意味著可以籠統地批評帶父帶公的詞。
然而這麼無聊和低效的事,歐美早就幹過了。
德國一度把很多“男性化的統稱”改造成“性別平權的語言”。
比如男教師一詞是“Lehrer”,女教師是“Lehrerinnen”,但最後會用“Lehrer”一詞指代全體教師。
那為了平權怎麼改?寫成這樣:
Lehrerinnen und Lehrer
LehrerInnen
Lehrer*innen
Lehrer_innen
改完後德國網友自己又不爽了。因為太麻煩,太容易製造歧義,而且跨性別教師也被忽視了。
所以最後這類寫法也在很多學校被禁止使用。
我們固然要承認原有的語言系統有不合適的地方,所以修改語言就是為了改變人們的意識。
但你不能用一種極端來取代另一種極端。
事實上很多質疑者也不見得為廣大女性發聲。
因為叫一聲小姐,這些質疑者可能會覺得職業歧視;叫一句大姐,她們可能更是怒火中燒。
到時候要真說“插入母主題”,她們恐怕又會因為用詞猥瑣又去舉報了。
沒有標準,只顧自己樂意,那不是平權,而只是為了特權。
也不知道從何時起,越俗越爛的整活在互聯網裡蔓延。
難怪有人吐槽,網際網路不像以前能產出高質量的內容了,注水嚴重。
嚴重到大家只能往好處想。
網友有張嘴就能說,這代表科技在普惠;網友想說什麼就能找到同道中人,說明人類並不孤獨。
在復活了瀕危物種這事上,網際網路確實功不可沒。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7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還會線下組織吃飯、打網球等活動。
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