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比金堅”的親密關係,是怎麼產生的?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主筆|袁越
超過90%的哺乳動物採用的都是一夫多妻制或者亂交制,只有不到10%的哺乳動物採用單一配偶制,比如非洲的豺狼、大耳狐(Bat-eared Foxes)和非洲野狗就是如此。這三種犬科動物的雌雄個體一旦交配成功便結成了一對牢不可破的伴侶關係,一輩子都生活在一起。同樣生活在非洲的犬羚(Dik-dik)雖然實行的也是單一配偶制,但雄性犬羚偶爾出軌,並不那麼忠誠。話雖如此,一對犬羚一生中有大約64%的時間是生活在一起的,這比大多數人類夫妻共同生活的時間都要長。
以上這幾種哺乳動物全都生活在非洲的稀樹草原上,這不是偶然的。草原地勢開闊,不像森林那樣容易找到藏身之所,所以生活在草原上的大部分動物每時每刻都處在危險之中,有個同伴相互照應是剛需。尤其是那些需要照顧幼崽的雌性動物,很難做到覓食和哺乳兩不誤。
東非坦尚尼亞塞倫蓋蒂恩杜圖保護區的大耳狐
就拿前面提到的豺狼、大耳狐和非洲野狗這三種犬科動物來說,雌犬平均每年都會有10個月的時間要麼在懷孕要麼在哺乳,此時的雌犬是相當脆弱的,如果身邊有隻雄犬幫忙的話,肯定會增加母嬰的成活率。雄性的大耳狐和非洲野狗甚至把照顧幼崽的工作全部承包了下來,雌犬除了哺乳之外啥都不用幹。雄犬為什麼那麼聽話呢?答案是雌犬隻會跟那些絕對忠誠的雄犬交配,花心的雄犬連交配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了,在忠誠這方面表現最好的動物還得說是鳥類。全世界有90%以上的鳥實行的是單一配偶制,一大原因就是雌鳥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孵蛋,這比懷孕的雌性哺乳動物更容易遭到攻擊。尤其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鳥類,連個抱窩的地方都很難找到。於是生活在非洲稀樹草原上的德氏彎嘴犀鳥(Von der Decken’s Hornbill)雌鳥學會了如何用自己的糞便把樹枝和草梗粘在一起作為建築材料,為自己搭建一個封閉式的鳥巢。孵蛋時雌鳥會把自己封在裡面,一家人的飲食供應就全靠鳥巢外面的雄鳥啦。
草原動物的這個特徵一直被用來研究親密關係的形成機制,比如生活在北美大草原上的草原田鼠(prairie voles)就是研究親密關係最常用的動物模型。這是一種體形比網球還小的哺乳動物,雌鼠和雄鼠不但一輩子住在一起,甚至還進化出了彼此共情的能力。如果其中一方出現了情緒波動,另一方會用觸控來安撫伴侶。
早年的研究顯示,草原田鼠的這種親密關係與催產素(oxytocin)和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密切相關。草原田鼠大腦中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和腹側蒼白球(ventral pallidum)記憶體在大量催產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受體,而這兩種腦結構都和獎賞迴路有關,於是曾經有人認為草原田鼠的愛情只是一種成癮行為而已,和毒品沒什麼兩樣。
《非洲》劇照
但是,後續研究發現草原田鼠的親密行為至少和70個大腦部位的神經訊號通路結構改變有關係,說明單一配偶制絕不僅僅是上癮那麼簡單。我們人類更是把親密關係上升到了愛情的高度,其背後的生物學機制想必會更加複雜。不過,考慮到人類也是在非洲的稀樹草原上進化出來的,我們祖先的親密行為很可能也是迫於生存的需要而出現的。
不管原因如何,後續的發展證明,人類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是智人進化過程中的關鍵一步,非洲稀樹草原以一種相當隱秘的方式促進了人類文明的誕生與演進。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稽核:然寧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