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四海龍王,顏值為何相差那麼多?

哪吒2已經成為超級爆款,觀眾熱議著哪吒與敖丙的並肩作戰,李靖和殷夫人的舐犢情深,申公豹的複雜掙扎,反派的卑鄙無恥……
同時,許多觀眾也不禁提出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四海龍王,長相相差那麼大?
東海敖光和西海敖閏,一出場,觀眾們衝著顏值紛紛表示,“譁,好帥!好美型!”“顏值即正義!龍王這麼好看肯定不會是壞人!”“雖然前因後果說不清楚,但這麼好看的人能犯什麼錯呢?一定是玉虛宮全責!”
北海敖順和南海敖欽,一亮相,觀眾們則完全是另一類反應:“????”“這誰?”“是親兄弟姐妹嗎?”““北海和南海的水質有問題吧?是不是被汙染了?”
帥氣的哥,美豔的姐,潦草的弟,隨便的他?
同樣是龍,為什麼“顏值”差距如此巨大?
推測一:“顏值”與棲息地深度有關?淺海宜“美”,深海求“生”
在被關進熔岩天牢之前,四海龍王分別棲居在不同的海域。不同的海洋環境,可能會給龍族帶來不同的生存壓力和進化選擇,從而影響它們的外形。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來看看五位龍王的“外形關鍵詞”[1]:
龍王
海域
元素
色系
形象
敖光
東海水
銀白
帥氣,閃閃發光,戰甲華麗,武器華麗。
敖丙
東海水
水、冰
淡藍
美型,修長
敖閏
西海
空間
藍紫
美麗,優雅,爪子和指甲修長,智力和武力雙高,唯一的女性龍王。
南海
強壯,戰士,岩漿戰甲
敖順
北海
青黑
青黑
刺客,渾身刀刃,隱蔽性強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外形更偏“美型”的三位龍王——敖光(銀白色)、敖丙(淡藍色)、敖閏(藍紫色),他們的顏色都偏向淺色系和藍色系
而兩隻醜得各有特色的龍——敖順(青黑色)和敖欽(紅色),則分別是黑色系和紅色系。
這可能和海洋不同深度的光線環境有關。
這裡先插入一個知識點——為了更好地隱蔽自身(無論是為了躲避天敵還是伏擊獵物),很多動物的體色會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保護色”。
在海洋中,隨著深度的增加,光線會發生顯著變化,海洋生物的顏色也呈現出一定的規律[2]:
淺海區:以藍色為主。
次淺層:上部藍色,下部白色。
稍深層:身體透明,但消化系統可能是紅色。
深海區:紅色或黑色居多。
極深海區:淡紅色、奶油色。
這是因為我們看到的物體顏色,其實是物體反射的光線。
不同顏色的光,波長不同,穿透力也不同。波長較短的藍光,可以在海水中傳播得更遠;而波長較長的紅光,穿透力很弱,在水深超過100米後就幾乎被完全吸收了。因此,淺海環境中,藍色光線最為豐富,呈現出藍色調。
為了更好地融入淺海的藍色環境,擁有藍色或白色體色的生物就更容易“隱身”。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敖光、敖丙、敖閏這三位“美型龍”,都選擇了藍色或白色系的顏色——淺海環境光線充足,擁有“保護色”可能更有利於生存和繁衍,“顏值”也可能在自然選擇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而深海則是一個黑暗的世界,幾乎沒有陽光能夠到達,紅光更是基本無法到達。在缺少光線的深海中,“隱身”策略就發生了變化——黑色和紅色的生物反而更容易與黑暗環境融為一體[3]。
黑色本身就不反射光線,而紅色在缺乏紅光的深海中看起來也是黑色的。一些深海動物甚至進化出了透明的身體,只留下紅色的消化系統,這可能是為了進一步隱藏吃下去的食物顏色,例如透明水母吃下白色小魚後,紅色消化道可以“隱藏”魚的顏色,讓水母更好地保持隱蔽。
至於更深的海底,則是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理論上顏色已經不再重要, 因為“什麼顏色都看不見”。但有趣的是,在極深的海底,生物的顏色往往是淡紅色或奶油色,而不是五彩斑斕。這可能是因為製造色素需要消耗能量,而在食物匱乏的深海,“節能”才是生存的關鍵。因此,深海動物的體色更像是“沒墨”的“褪色版”,用最少的能量維持生命。
綜上所述,白色系和藍色系的三條美型龍,更可能生活在淺海。黑色系和紅色系的兩條醜龍,更可能生活在深海。
淺海光線好,龍族找物件都會左右端詳,仔細看看外貌。而深海環境黑暗且資源匱乏,“實用性”可能比“顏值”更重要。龍族可能就湊合著盲婚啞嫁,後代的外貌潦草一點,寫意一點,隨便一點,冒昧一點,都是可以理解的嘛
推測二:“女主外,男主內”?
性別分工影響“顏值”。
除了棲息環境,“性別角色分工”也可能是影響龍王外形差異的因素之一。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四海龍王中唯一的女性——西海龍王敖閏,不僅外形出眾,而且腦子特別好使,在《哪吒2》中展現出了極強的領導能力和戰略眼光。
西海的敖閏為啥這麼全面發展?除了因為她是《西遊記》裡本身就長得很帥氣的白龍馬“玉龍三太子”的親媽之外,還有一種可能——與龍族的“育兒模式”有關。龍族可能主要由男性負責育兒。公龍負責奶爸,母龍負責美麗強大。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雄性通常比雌性更“爭奇鬥豔”,例如雄孔雀擁有華麗的尾羽,而雌孔雀則相對樸素黯淡。這可以用性選擇(sexual selection)理論來解釋——
“性選擇”指的是在生物的繁衍過程中,為了獲得交配機會,不同性別之間會產生外形、行為等方面的差異。
通常情況下,對後代投入更多的一方(例如承擔生育、哺育責任)會更加挑剔,負責選擇配偶;而對後代投入較少的一方,則需要透過展示自身優勢、競爭配偶來獲得交配機會。
在絕大多數動物中,雌性承擔了更多的育兒責任,因此雌性成為了“選擇者”, 而雄性則需要努力展示自己的“魅力”,例如更華麗的鱗片、更強壯的體格等等,以吸引雌性的青睞,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但是,大自然總是充滿驚喜。也存在一些“性角色逆轉”(sex role reversal)的物種,也就是雄性承擔了更多的育兒責任,而雌性則負責競爭和炫耀。[4]
例如彩鷸Rostratula benghalensis),就是一種典型的“性角色逆轉”鳥類。
雄性彩鷸負責孵蛋和照顧幼鳥,而雌性彩鷸則體型更大,羽毛顏色也更加鮮豔。這是因為雌性彩鷸需要透過靚麗的外形來吸引雄性,而雄性彩鷸則因為要承擔育兒重任,外形相對樸素低調。
前面較為樸素的是彩鷸雄鳥,後面鮮豔且更大的是彩鷸雌鳥。| Davis Kwan
不論男女,需要帶娃的總是灰頭土臉,不需要帶娃的才能光鮮亮麗。
說回到龍族身上,女龍王強大又美麗,而男龍王則多少有點腦子不太夠用,其中三分之二長得也很潦草。
如果龍族也存在類似的“性角色逆轉”現象——由雄性龍王主要負責育兒,雌性龍王則更多地承擔對外征戰、守護領地的責任,或許就能理解為什麼女龍王敖閏如此“內外兼修”,而部分男龍王則顯得相對“不修邊幅”了。
一旦接受了“龍族就是女龍光彩照人地在外打拼,男龍灰頭土臉地在家養娃”這個設定,敖光的許多行為細節就變得非常的合理。
什麼?你說敖光長得太帥不太符合理論預測?
美不美是相對的,雖然敖光已經足夠帥氣了,沒準敖丙的母親比他更美豔動人呢?
此外,有研究表明,“性角色逆轉”現象的出現,可能與性別比例有關。
當一個種群中某個性別佔比較少時,該性別可能會傾向於將更多精力放在競爭配偶上,而減少對後代的照顧投入。
也就是說,“男少女多”可能更容易演化出“男性競爭,女性育兒”的模式;而 “女少男多”則可能演化出“女性競爭,男性育兒”的模式
巧合的是,從《哪吒2》出場的龍族數量來看,似乎也符合“女少男多”的特點——目前已知的女性龍王只有敖閏一位,而男性龍王(準龍王)則有四位(敖光、敖丙、敖順、敖欽)。當然,這只是一個非常小的樣本,不能完全代表龍族的整體性別比例。
其他腦洞大開的推測
除了以上兩種基於生物學原理的推測,我們還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一些更有趣的“腦洞”。
腦洞三:“基因漂變”?最初的“龍設”影響深遠
如果最初遷徙到北海和南海的龍族,恰好是一些外形顏色偏深、體格較為狂野的個體,那麼經過世代繁衍,它們的後代就可能更容易保留這些特徵。這有點類似於生物學上的“奠基者效應”或“瓶頸效應”——
“奠基者效應”指的是當一個新的種群由少數幾個個體建立時,新種群的基因組成可能與原始種群存在顯著差異,從而影響後代的特徵。
“瓶頸效應”則是指當種群數量突然急劇減少後,倖存下來的個體可能只攜帶了原始種群的部分基因,導致基因多樣性降低,一些原本少見的基因反而變得常見。
想象一下,如果最初只有幾條外形“潦草”的龍來到了北海和南海,就像一個瓶子裡只剩下幾顆顏色不太鮮豔的彈珠,那麼它們的後代就更容易繼承這些“不太鮮豔”的基因,最終形成我們看到的“北海龍”和“南海龍”的樣貌。
另一種情況下,可能北海南海發生過什麼大災難,導致當地龍族經歷了種群數量的急劇下降,這導致了基因多樣性的顯著降低,使得一些原本罕見的、與“醜陋”外貌相關的基因頻率大幅提升,最終成為了族群的普遍特徵。
腦洞四:“環境改造”?惡劣環境“重塑”龍族外形
北海和南海的環境,會不會比東海和西海更加惡劣呢?例如,北海可能常年冰封,寒冷刺骨,且資源匱乏;南海可能海底火山活動頻繁,經常爆發。
惡劣的環境可能會迫使龍族進化出一些適應環境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可能恰好與主流審美不太相符。
例如,為了抵禦嚴寒,北海龍族可能進化出厚厚的、粗糙的鱗片來保暖,但這可能會犧牲鱗片的光澤和形狀。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體型矮小、代謝率低的北海龍族可能更容易生存,但體型就不夠修長威猛。
南海龍族為了適應火山環境,可能需要更強壯的體格和更堅硬的甲冑,但這可能會讓它們看起來不夠優雅。
而東海和西海可能資源豐富、環境宜人,那裡的龍族無需向惡劣環境妥協,不需要為了生存而瘋狂內卷,更有利於維持或增強那些被認為是“美麗”的特徵,例如體型修長矯健,鱗片光滑亮麗,顏色鮮豔奪目等等。
腦洞五:“近親結婚”?有害基因顯現
如果北海龍族和南海龍族長期與其他龍族隔離,它們會不會因為近親繁殖而導致基因問題呢?
每條龍都可能攜帶一些有害基因,但通常是隱性的,不會表現出來。
但如果世世代代總是近親之間繁殖,後代就更容易從父母雙方那裡繼承相同的有害基因,使得這些有害基因變成顯性,從而影響後代的健康和外形。
如果北海和南海龍族長期“內部消化”,近親繁殖現象比較普遍,那麼它們的後代就可能更容易受到有害基因的影響,外形上出現一些變化,例如皮膚粗糙、體型比例失調等等。
東海和西海龍族可能種群規模較大,或者更經常與其他族群進行基因交流,有效地避免了近親繁殖和有害基因的顯性化,因此外形更加美麗。
腦洞六:“兒子好看,爹媽也得好看”?“顏值”的逆向遺傳
最後一個腦洞,我們來點更輕鬆的——顏值的逆向遺傳!
既然敖丙那麼優雅美型,那麼他的父親敖光,作為遺傳上的提供者,外形自然也不能差到哪去,“帥哥的爸爸也是帥哥”嘛!西海龍王敖閏也同理,畢竟她的兒子(小白龍)在《西遊記》裡也是“顏值擔當”之一。
就像導演餃子和角色設計師申威在採訪裡透露的——
兒子敖丙已經這麼帥了,父親敖光也得主打一個帥啊!
反觀北海龍王和南海龍王,既然他們的兒子或女兒目前還沒出場,沒有展現出驚人的顏值,那他們的外形“平平無奇”,似乎也就符合邏輯了?
當然,由於目前龍族可供分析的樣本一共就五個,西南北甚至每片海都只有一條龍,樣本數量太小,目前的假說必然也存在很多問題,還有待未來的深入研究。
(所以說,哪吒三什麼時候才能出來?最好再多出場幾條龍族,以便觀眾在舔屏的同時進行科學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哪吒2》角色設計師獨家手稿!10個設計思路親解角色如何誕生https://mp.weixin.qq.com/s/K8_eieFbskErJMOLLhECtA
[2]U. 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 O. a. A. A. (2014). How does depth affect the color of marine animals? : Ocean Exploration Facts: NOAA Office of Ocean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Retrieved from https://oceanexplorer.noaa.gov/facts/animal-color.html
[3]U. 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 O. a. A. A. (2014). Why are so many deep-sea animals red in color?: Ocean Exploration Facts: NOAA Office of Ocean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Retrieved from https://oceanexplorer.noaa.gov/facts/red-color.html
[4]BBC News. (2013). Sex role reversal: Female shorebirds rule the roost. BBC New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21741912
[5]Liker, A., Freckleton, R. P., & Székely, T. (2013). The evolution of sex roles in birds is related to adult sex ratio. Nat. Commun., 4(1587), 1–6. doi: 10.1038/ncomms2600
作者:海色天痕
文中未標註出處圖片來自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小紅書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