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盟是什麼?

本文整理自貓盟的第3期播客,內容是貓盟新員工言熙對大貓、巧巧的訪談。完整版可以在小宇宙、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QQ音樂、Apple Podcasts收聽。長按下面的圖片掃碼,即可收聽:
貓盟是什麼?”這個問題,實在是太複雜了。貓盟在大家的支援下一路前行,每個人對它的理解也在不斷進化。現如今,做保護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沉下心來認真地聽一個人講出心裡話,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不管你是剛剛認識我們的新夥伴,還是貓盟的老朋友,相信你都能從這次對談中,再次認識貓盟。
01
12種貓一種都不能少
言熙:在你們的眼中,貓盟到底是什麼樣的機構呢?

大貓:一句話來講的話,貓盟就是一個專注於中國本土野生貓科動物的保護組織。從我們的角度來說,因為我們喜歡自然,並不是說一個物種非要瀕臨滅絕,才需要去保護。我們會更加關注每一寸土地的生態公平,即便是一個小區裡面住了幾隻刺蝟,幾隻黃鼠狼。這小區裡面打一次藥,它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那它們難道是不值得被保護的嗎?我覺得貓盟會更從一個愛好者的角度去看待野生動物,並且盡我們的能力,去給它們提供一個公平生存的機會。
你思考過在人類世裡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嗎?
因為我們對野生動物的關心都是從個體開始的。比如說我記得很清楚,在以前北京冬天的時候,我上班的路上,有8-10只紅隼,普通鵟大概也有6-8只,它們其實每年都會到這個地方來。甚至有幾棵樹,我知道這隻鵟回來了,它一定會站在那幾棵樹上。我在那兒上了幾年班,它們其實一直都在,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那邊是開發區,後來這些荒地都沒了,樹也被砍了,蓋起廠房了,那這些鵟也就無家可歸了,冬天它們就喪失了一個越冬地。
那你說我是在關注一個物種嗎?普通鵟其實從物種的角度來說,它並沒有那麼大的生存危機,這並不是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但是對我來說,我身邊的這幾個個體,它們遭受到了滅頂之災,我會自然而然地同情它們,想去保護它們。為什麼在北京郊區的這幾隻鵟,和青藏高原遍地都是的大鵟,它們面臨的命運如此不同。這就涉及到我剛才說的,想給它們提供一種公平的生存空間吧。
言熙:貓盟最終想要走到哪裡去呢?或者說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巧巧:最早的時候,我還記得是我們在鸛總的家裡,討論給貓盟定一個“一句話”的使命,當時就說到了,“12種中國野生貓科動物,一種都不能少”。過了這麼多年,我們覺得這句話越琢磨越有意思了。我們其實是以貓為抓手,努力地去保護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現在我們面臨的情況是,真的有很多物種和棲息地,如果我們再不關注它們,不保護它們,它們很有可能就會在我們這一代消失。
豹子是我們用來帶動中國生態保護的旗艦種
但是你說,現在貓盟的能力,是不是已經強到能覆蓋全部12種貓科動物呢?我覺得沒有做到。因為在使命中間,也會有階段性的目標。我們以什麼樣的物種作為切入點,去實踐這些使命。
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華北,是以金錢豹為一個旗艦物種,去保護華北山地的生態系統。我們在西北找到的是小貓,比如兔猻,藉此去關注荒漠的生態系統。再比如說在雲南,也還有像雲豹這樣的貓科動物。我們在機構現有的條件跟能力下,會先選擇一些我們覺得最需要保護的,種群面臨威脅最大的物種。我們優先傾注自己的能力,先去保住它們。
大貓:我們一直說我們的使命是12種貓一種都不能少,可能很多人理解的是,一種都不能滅絕,對不對?但實際上它不是這個意思。一種都不能少的意思是,每個物種的每個種群都不能減少。如果從100年的尺度來看,中國所有的12種貓都是在減少的,它們雖然沒有滅絕,但是都在減少,而且少了很多。
在張掖調查拍到的兔猻,在我們的專案地裡,兔猻的數量下降情況令人擔憂
拿老虎來說,過去全國基本哪都有老虎,那現在就只有東北還有一些了,西藏這兩年也沒聽說還能拍到了。再比如說亞洲野貓,我們眼看著它的棲息地就是在不斷減少,那它沒有道理變多啊。所以我們首先要去減緩它繼續消失的趨勢。當然這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光憑我們也不夠,但這確實就是我們要去努力的目標。先是不要減少,然後再變多。
這麼講的話,貓盟的目標是不是就更具體一些了?
02
保護應該怎麼做?
言熙:我們在做保護的過程中,會採取什麼樣的框架或者方法呢?
巧巧:框架跟方法都是在後來總結的。做的事情足夠多,這條路好像終於走出來了,我們就會試著給這條路起個名字。我們現在也在不斷地迭代這些模式,在行動的過程中,不斷地重新認識它們。因為國內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保護面臨的挑戰也是這樣,所以我們在不斷地重新定義這些問題。
比如說我剛開始來貓盟的時候,做的工作是野生動物的紅外相機調查、生態補償、公眾傳播,這三條線一起走。後來它們都分別產生了一些我們能看清的路,比如說紅外調查變成了我們做棲息地評估非常重要的手段;而生態補償這件事情又演變成了人獸共存,我們從“豹吃牛”開始,去關注野豬拱莊稼,又引申出來我們怎麼解決源頭的問題,去減少盜獵。
保護工作一開始,並沒有一個標準的方法論來指引我們
我們一開始基於熱愛發展出來的傳播,後面變成了公眾倡導,我們認識到當代的人是缺乏保護意識的,而保護意識的建立需要他們先認識生物多樣性,所以又慢慢發展出來了那樣的一條業務線。
大貓:其實我幹了這麼多年,我覺得搞保護千萬不要被方法論、框架限制住。因為保護成功的例子就沒有多少,哪有什麼成功的框架可循嘛?我們放眼看過去,基本上都是保護失敗的例子,能成功的少之又少。也不是說完全沒有,中國還是有一些的,比如說朱䴉、藏羚羊,保護確實還是起到了成效的。但是如果放在更大更現實的環境裡面看的話,在不同的地方,即便是一個物種,它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所以我覺得就不要用什麼框架、方法把自己限制住。
做保護這件事情,首先就是你真的要去做,你得敢去做保護。其實對貓盟來說,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不能迴避真問題。棲息地的喪失和破碎化,還有人為活動如盜獵的影響,是保護野生動物最主要的兩個矛盾。我們如果確定了這兩個大的問題,那我們該做的就是在不同的地方圍繞這兩個問題,去尋找外化出來的具體問題是什麼,我們能夠去解決哪些。
下雪以後是反盜獵巡護的好時機,因為能找到不法分子在雪地上的腳印和痕跡
所以我覺得,像我們這樣自然愛好者出身的人,反而不會被那些“經典”的條條框框限制住。一上來你先去分析利益相關方,哪些事哪些紅線不能碰,哪些人不能得罪,要是上來就想這些東西,那這事基本就做不下去了。
說難聽點,棲息地減少的問題,基本上都跟地方經濟發展相關。那一旦考慮到大局的話——我最怕的就是這四個字——顧全大局。這邊土地要開發,你要顧全大局的話,“算了咱不說這事了,咱們去挑一些簡單點的事做一做,到附近村裡去發發傳單,這誰都會做。”那解決得了啥問題?所以我們不要被框架限制住。
貓盟的方法論,第一個就是不要回避真的問題。第二個就是不要不敢去嘗試解決這些問題。這兩個是最根本的。任何事情你只要努力去做,總是有一定的迴旋空間的。第三是不斷在工作過程當中去積累經驗,就像剛才巧巧說的,我們一開始搞生態補償,是因為當時只能做這些事情。慢慢的,這些事情就會帶動反盜獵巡護的發展,同時也會演化出豹鄉田,慢慢走到今天。
保護工作是非常講究“摸著石頭過河”的,矛盾家家不同,沒有一套萬能的方法論,只有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出門道 ©大貓&肖詩白
今天我們的保護方法,根本就不是當時設計出來的,當時做這個事情的時候,貓盟根本沒想那麼遠,誰也不知道接下來這個社會怎麼發展,能幹幾年都不知道呢,別想那麼遠嘛。
所以要我對這些年貓盟的工作做一個總結的話,我覺得就是,不要去想的太遠,不要去設太長期的目標,先把手頭能做好的這些事,我們力所能及的這些事做好。因為保護是做不完的,這些東西你做完了,難道就能改變有很多物種在減少,棲息地在繼續破碎化的這個現狀嗎?所以這件事情做不完,你不要著急,關鍵是要不斷地去做。
從人類整個發展的角度來說,其實人類的崛起,就是一個各種野生動物開始退縮的過程。我們是在一個大的趨勢下面逆勢而為,所以這件事情,不可能有成功的那一天。我們能夠去做的,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儘可能的讓我們所關注的這些物種不要變少了。
開山造地的工人拍到的華北豹,生態環境是否應該成為“為追求發展而發展”的犧牲品?
巧巧:剛才大貓講到逆勢而為,我其實也在想一個問題,我會發現大家所說的趨勢或者主流,其實也是有侷限性的。我們在開拓的這種新的共同價值,是被大家忽略的。比如說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是不是隻有這些東西帶來經濟的高速發展才叫發展呢?那樣的發展又能持續多久呢?
人類這個物種的本質是什麼?我們這樣一種從非洲草原進化出來的雜食動物,對自然就沒有需求嗎?我們就只有對肯德基麥當勞,對網路對手機有需求嗎?其實也不是的。所以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保護,我覺得這其實是非常回歸人類本質的一個選擇和趨勢。因為人其實是沒有辦法離開跟自然的聯結的。
你離開正常的生態環境之後,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像過敏、精神疾病、找不到人生的價值,好多東西它都是相關的。所以我們在做的這些事情,其實也是在重新去發現,重新去定義“發展”
我們是不是錯誤地理解了“發展”呢?我們是不是像需要經濟發展一樣,需要生態環境呢?
前段時間呂植老師做了一個採訪,她最後的結尾我覺得是很經典的。記者問:“那你覺得用什麼樣的詞去代替‘發展’呢?”。呂植老師說:“‘幸福’吧。”從發展這個詞義上來說,很容易把人工具化,人就會變成工業化社會碾壓在車輪底下的灰塵。但當你說追求幸福的時候,個體價值的多樣性,或者說個體的生命體驗,都會不一樣。賽道就變多了,大家也不會那麼卷。
所以我們開始做豹鄉田的專案,一開始也不光是為了減少人獸衝突,也是因為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保護的問題就是發展的問題。如果大家知道,什麼樣的發展是更好的發展,怎麼更好地跟自然和諧共生,那可能我們就會去尋求另外的發展模式。
03
貓盟是怎麼成為“貓盟”的?
言熙:我們換個比較輕鬆的話題,問一下,貓盟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大貓:貓盟這個名字,其實當時起得非常隨意。當時因為有一箇中國紅樹林保護聯盟,所以呢我們就學習了一下,就叫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唄。很隨便的,哈哈哈。
去年拍攝的貓盟成員合照
巧巧:其實走到了今天,我也會重新闡釋貓盟這兩個字。貓是代表了我們要恪守的專業性,我們一定要回到物種本身的需求,我們真的得了解這些動物,根據它們的真實需求去判斷問題,去想解決的方案。
盟代表了合作開放的價值觀,我們是跟大家一起去做保護的。不管是我們的公眾路線,月捐人,還是在不同的專案地,貓盟都會去跟很多合作方保持溝通,不斷對話合作。我們跟政府也都是用合作的態度,一起去推進保護。這也說明了我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做事情。
言熙:這一路走來,有什麼標誌性的節點嗎?
大貓:有幾個節點我覺得還是重要的。一個是2013年,貓盟機構的成立,那個時候我們正式決定,全職來做這件事情。第二個我覺得比較重要的節點是,那年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機構“嘉道理中國保育”的同仁過來,我們在和順開了個會。當時我們討論了,和順這邊的保護工作到底怎麼邁出紮實的第一步。當時討論了一大堆問題,我們就覺得生態補償這件事情,是可以做的。然後他們就開始資助我們,先把這個事情做起來。
貓盟的“豹吃牛”賠償單
再後面呢就是2015年,上北社那邊要搞風電工程。其實在那之前,整個和順到榆次的金錢豹棲息地是相當完整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干擾。就從那以後,慢慢的,新能源工程就開始破壞棲息地的完整性了。
和順山頭樹立的風機 ©王身敦
當時我們看到了,棲息地正在受到巨大的影響。而這麼大的工程,看上去也不是我們這樣小小的機構能擋得住的,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啊,我們自己內部的爭論也很多,但是最後我們還是決定,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要去跟政府反饋,要想盡一切的方法去阻攔這個事情。從那以後,我們就確定,我們是要去跟這些“真正的”保護問題硬碰硬的。甭管你有能力沒能力,總之得去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行啊。並不能因為我們的弱小,而去迴避這些真正的保護問題。
巧巧:那相當於決定了我們是一個怎麼樣的機構。
言熙:什麼樣的機構?
大貓:要麼幹對的事,要麼就別幹。”貓盟不妥協。如果開發和保護有矛盾,矛盾激化的頂點,無非是貓盟的工作幹不下去,對吧?那我們不幹了,我回去上班不就完了嗎?但凡要幹保護這個事,就不能迴避這些問題。
巧巧:我覺得還有2016年貓盟籌款成功,為貓盟這個機構找到了生存的路線。我們確定保護貓科動物這件事是有公眾願意支援的,我們是可以靠著公眾的支援,去做好保護的。然後2020年我們開始有了月捐,也很重要。如果沒有月捐的話,我們有很多專案是不會啟動的,比如西北的張掖專案。
貓盟志願者在張掖進行野生動物知識科普
大貓:貓盟很重視公眾和傳播是不假,但我們從來沒有刻意地去想過要怎麼做傳播,或者說什麼時候要開始做傳播這件事兒。這個東西就是因為喜歡,就要對外表達嘛。我做的又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為什麼不告訴人家呢?我們吸引到朋友們為我們籌款,支援貓盟的運作,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從我的角度來說,我其實很少專門地去考慮,我們要怎麼籌款這件事。
貓盟在山西平遙開辦的豹子森林博物館
巧巧:其實大貓不考慮,都是我在考慮“我們要怎麼籌款?”這件事()。
大貓:我覺得,不應該在這件事上花很多時間。因為重點是什麼,是你有沒有做有價值的事情嘛。
巧巧:對。其實是這樣的。有很多機構是會被籌款裹挾的,錢在哪,就去做什麼。而我為什麼會覺得月捐這件事很重要,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筆錢,我們就真的可以根據保護的需求去制定我們的專案。這裡面的獨立性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貓盟除了要勇敢地去面對真問題,我們也是在很努力地去保證自己獨立做判斷,獨立做執行的能力。如果缺了這個東西,那你就不是你了,所以這是我們一直都非常堅持的一個價值觀。
言熙:十多年以來,貓盟有什麼階段性的成果?完成了一些什麼目標?
巧巧: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還活著”,哈哈哈!
我不知道大貓想到的是什麼,但是我覺得,我們所在的和順,這裡豹子的種群數量,在官方的資料裡是山西市排第一的。這是我們挺大的一個成果。
豹大王:謝謝啊!
用什麼東西來衡量保護的成效,其實就是看你保護的東西有沒有減少嘛。我們說“12貓一種都不能少”,那我們紮根的地方,華北豹有沒有在變少?這是一個很明確的成果。然後其他一些專案上的積累,那就太多了。
我們想要的結果最終是這樣的:每一個我們在的地方,那裡的貓科動物,那裡的生態系統,都因為我們的存在,它的種群跟棲息地都能呈現一個向好的狀態。
大貓:對,我覺得真正能算得了成果的,就是山西這邊。第一,從棲息地的角度來說,我們給縣裡劃了一個優先保護區域,現在確實各種開發專案都不太敢進入這塊了。這說明棲息地還是得到保護了嘛,這是一個真正得到了解決的問題。
第二,再說人類活動的影響,這邊棲息地基本上保住了以後,剩下的其實就是反盜獵。這是我們現在每年真花了不少錢的一件大事,它確實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不管是巡護也好,宣傳也好,執法也好。這些事情做了很多很多。那最終體現出來的結果就是,至少我們這片的豹子沒有少。這是我覺得我們做得還可以的地方。
反盜獵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巧巧:再說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真的推動了華北豹的保護關注度。比如有了“華北豹日”。因為好多野生動物和生態保護活動都有紀念日,但以前華北豹是沒有的。所以我們就成立了華北豹日,希望關注到它的人們,每年有一個日子能多想想華北豹。
大貓可能也會有這種感覺,我之前在搜歷史資料時發現,網上關於華北豹的資訊,最早的大都是來自大貓的部落格,到後面華北豹已經變成了華北地區的林草部門政府工作報告裡面,頻頻提到的重點保護物種。我覺得在大眾關注這方面上,真的跟以前不一樣了。
04
保護野生動物是幸福的嗎?
言熙:再聊聊這些事情背後的人吧,你們覺得貓盟的團隊是什麼樣的?
大貓:貓盟早期的團隊主要是由愛好者組成的嘛,所以保護的原動力是不缺乏的。發展到今天呢,我們一直希望貓盟是一個更加強調專業性和職業素養的隊伍。但是這些年下來,我也發現一個公益機構,很難按照商業公司的標準去要求,比如說用KPI去考核一個人。因為你確實很難確定某件事做得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有用還是沒用,這都不是短時間能夠看得出來的。所以說要達到一個很理想的團隊狀態,我覺得很難。
貓盟的同事們、紅山志願者與和順的老鄉們一起參與豹鄉田春耕 ©王身敦
但是我可以暢想一下,我們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團隊。我覺得貓盟應該是由這樣的一些人組成的:
首先大家很熱愛自然,是發自內心地想去保護這些受到威脅的物種。所有人都是關心自然,關心這個世界的。如果不是一個熱愛世界的人,你很難想象,我能從這麼漫長的保護當中,獲取到什麼具體的東西。因為經濟上的收穫肯定是沒多少嘛,保護是個花錢的事,而不是掙錢的事。所以,“我做得好了,我就越掙越多”,這是不成立的。
但是從情緒上的這種反饋來說,就像呂老師說的,你不追求發展,你要追求幸福啊。你做這件事情是否能夠快樂,是不是真的能從中獲取幸福,這對於做保護的人來說很重要,你的這個自我滿足到底來自於哪裡?
因為做保護本身就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你做的事其實10個裡面有9個是做不成的,從保護的最終結果來說,一定會遭遇到很多打擊。那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又怎麼去獲取正面的情緒反饋呢?我覺得你必須得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或者說熱愛這個世界的人才行。
在張掖考察的同事們和志願者。保護活動往往是難以獲得正反饋的,除非你接受“自然”就是給予你的正反饋
巧巧:我其實會希望在這裡的每個人,都可以變得越來越勇敢。我們很難要求,招進來的人就是我們要的那個人,沒有這麼理想的。很多情況下可能是,我們大家可以一起走一段路,能力可以相互匹配,一起來成就一些事情。個人也能獲得成長,我覺得就已經很好了。
另外就是我會希望大家有一種長期主義的概念,因為我們跟其他機構可能不太一樣,我們不太會根據一個一個專案去設崗,我們更多會因為一個一個的保護問題去設這些崗位。我們也不會說你必須完成什麼什麼,因為我們都相信,重要的不是這個人在這個時候幹了什麼事,而是這個地方一直有人在幹保護的事情。
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可以更勇敢地去選擇,“我此刻最想做的那個事情”。再不斷讓這些保護的小事累積下去,一直做下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也覺得貓盟的團隊是很有生命力的,它的成長性是很強的。包括我自己在這裡的八年以來,我也能感覺到自己有很大的成長。所以我覺得我的成長和收穫,也可能是貓盟的後來人能感受到的東西。
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路,也是常有的事嘛。
言熙:為什麼在現在這個節點,貓盟決定來做播客了?業內好像也沒有其他機構有這樣的嘗試。
大貓:因為我們很注重公眾嘛,貓盟走的就是公眾路線,我們最根本的支援是來自於公眾。即便到以後,支援貓盟的主體也不可能變成政府或者企業,那都會有問題。
因為公眾的人數足夠多,當人足夠多的時候,目的其實就會更單純。做這件事情其實沒有什麼太多的目的。你說一個月捐人支援我們,圖啥?月捐人其實就圖我們把保護做好。但是反過來呢,換一個角色可能就不是這樣。所以我們是非常堅定地走公眾路線,而怎麼能更多地接觸到公眾,這就是我們要去思考的問題。那播客顯然是值得去做的一個事。
在樹上留記號的豹子
巧巧:因為我也是從去年開始,成了小宇宙的重度使用者。我願意在上面花的時間,其實比我在其他媒體上花的時間都要更多。我會感受到,在這裡能做更多更真誠的表達,大家也能從我們的聲音裡面,去聽到更多我們真實的態度跟想法。包括我們幾個人坐在這裡,一起來做的這些對話,我覺得會有助於我們個人的提升。因為表達本身,就是梳理自己思路的過程。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難得的,能想清楚一些事情的時段。
大貓:對,這個我覺得很重要。因為你能耐心去聽一個人說話這件事,其實就挺奢侈的。而保護本身,也是個挺奢侈的事。現在人的注意力是被這些膚淺的短影片所裹挾的。
貓盟在和順的基地
巧巧:大貓也被裹挾。
大貓:我也經常被裹挾,哈哈哈,但我知道這樣不對!做保護其實還是要傳遞一些經過思考的東西。它不是直接的感官上的刺激。因為它要實現的這個價值,說白了是在你吃飽喝足之外的,另外一種精神上的追求。那它就很適合你靜下心來,去聽別人是怎麼思考的,以及自己再去思考。我覺得這個過程,對於我們要爭取的公眾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很多人其實比我們想的會更多,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一種表達嘛。
言熙:那貓盟會想在播客裡聊一些什麼樣的話題?大家以後能夠聽到什麼?
大貓:從我的角度來說,有很多東西確實很難用圖片和文字,去把它傳遞出去,還是得透過說這種方式。就像我在野外,有很多感受和瞬間,其實是特別值得被拿出來說的。當你去說的時候,一個小細節就能夠說很多。但其實我想寫一個東西的時候,就覺得它也不值得被寫出來。
我們這麼多年一路走來的很多感受啊,看到的一些動人的場景,美麗的風景,稀奇的動物啊,以及我接觸到了一些人啊,這些東西其實都可以用聲音的方式,去做另一種表達。當你說的時候,因為別人是在聽嘛,沒有被一張照片所限制住,也沒有被你寫的那些文字所限制住。當聽眾只是在聽你說的時候,自己的大腦可以去想象,這是挺好的一個事兒。
在野保工作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不期而遇的小驚喜 ©肖詩白
巧巧:哎,你在說這個的時候,我就有一個想法。我們其實也很適合出一些聲音特稿。比如說我們春夏秋冬走在山裡的聲音,比如流水的聲音,牛鈴鐺的聲音,翻耕的聲音,還有落葉之後,草長起來之前,走在上面就和踩薯片一樣清脆的聲音。過去我們試過用文字去描寫貓頭鷹的叫聲,或者是我們在基地幾點被什麼鳥吵醒,其實這些東西更適合用聲音的方式去傳遞給大家。因為它實在是太豐富了,語言無法表達。
所以我覺得,播客可以變成一個很好的,跟大家交流的自留地。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貓盟的工作,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