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業新地標險“翻車”?每經記者實探K11:部分設施已完成整改,品牌仍待升級,專案方回應也來了

深圳灣K11 每經記者 陳榮浩 攝

在深圳南山區太子灣,耗資百億、歷時7年打造的K11ECOAST海濱文化藝術區(以下簡稱K11),於428日開始試運營。
這個承載著大灣區文化零售新地標厚望的專案根據招商蛇口微信公眾號披露資料開業首日即吸引30萬客流,五一假期日均客流超15萬,成為大灣區文旅新熱點。
注:該K11為招商蛇口和香港新世界合作專案。
然而,與高人氣相伴的是體驗落差、招商爭議與運營瑕疵的集中爆發:動線混亂、品牌掉檔馬桶圈尺寸不符、設施倉促等問題引發不少網友吐槽,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的聲音不絕於耳。
51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探該專案瞭解到,此前被網友批評馬桶圈尺寸不匹配、導航屏空白、衛生死角等問題基本解決,但業態豐富度不足、高階品牌缺位等核心爭議仍待破解。
每經記者透過電話採訪從專案相關人士處瞭解到,過去一週在看到網友的吐槽後,專案一直在進行內部覆盤,並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我們也沒想到五一期間人流量會這麼大,相關人員配備招商進度等方面確實存在不足
該人士回應稱,K11並非單純的商業綜合體,整體採用的是藝術+商業模式將透過先聚人氣再調業態的策略逐步最佳化,並計劃於2026年推出二期“實際上在專案正式開業以前,我們就透過各種藝術展吸引遊客,未來幾個月還會有類似藝術展
01
實探網友高頻提及的K11專案槽點
這個五一假期,K11成為不少網友的打卡點。
但與此同時,各種吐槽聲音也不斷,主要槽點包括“馬桶圈與馬桶不匹配”“商場優惠碼顯示亂碼”“堵車、停車難”等。

來源:社交平臺網友截圖

510下午1點,K11北館入口處人流量較大北館與南館中間的連廊處以及觀景臺,還有不少遊客慕名過來拍照、打卡。

K11北館8樓向外視角

每經記者觀察到,儘管仍有部分店鋪圍擋施工,但整體運營秩序趨於穩定前網友提到的“馬桶圈與馬桶不匹配”“商場優惠碼顯示亂碼”等問題目前已基本得到解決。
專案方提供資料顯示K11試運營期間日均客流達10萬人次,週末峰值突破15萬,遠超片區原有商業體水平。
消費者在現場向每經記者表示第一次來逛,專案整體業態較多,就是層高有點低,老在裡面打轉,人有點壓抑。
另外,由於商場結構不熟,一家人一直在北館逛,此後在記者指引下才從北館逛到南館。
每經記者實探了解到K11南館與北館的裝修風格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南館以黃色為主基調,業態囊括親子娛樂、戶外休閒、潮流零售等;北館整體基調偏暗一點,業態包括藝術展覽、特色餐飲、空中禮堂等。

K11南館裝修風格

K11北館裝修風格

臨近中午時,費大廚、綠茶、霸王茶姬部分知名連鎖餐飲店鋪排起了長隊。
相比之下其他店鋪整體人流量並不算不少樓層因為有店鋪在裝修中,消費者發出“並沒有那麼好逛”的感慨。
除了傳統商超部分,K11北部與南部連廊的外側,還有一棟樓專門用來開設各種藝術展。或許是因為需要收費,當日來參觀各類藝術展的遊客與商場的高人流量形成鮮明對比。
部分遊客在與每經記者交流時提到,“即便不購物,來海邊看展、散步也挺好”。這種商業+藝術+自然的複合模式,也成了K11專案的一大特色。
02
專案方回應“一直在覆盤和解決問題”
510日下午,針對目前部分網友對K11的吐槽和爭議,專案相關人士透過電話向每經記者進行了回應。
該人士坦言五一期間的30萬單日客流遠超預期,暴露出籌備不足的問題。如前所述,過去一週在看到網友的吐槽後,專案一直在進行內部覆盤,並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五一期間的實際到客量遠超預期,導致清潔、安保、設施運維壓力驟增。進一步解釋,五一後,專案方成立了專門的整改群,每日對商場進行巡場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如今,商場環境已得到了顯著改善,日常運營趨於正常、舒適狀態。
除了硬體設施的持續最佳化,專案方也在不斷調整商業策略。鑑於當前商業環境的挑戰,專案採用了先有氣場再有商場的策略,透過前期文化藝術活動聚攏人氣,以此吸引更多品牌入駐待片區相對成熟後逐步引入高階品牌。

圖源:K11 ECOAST專案官微

我們觀察到,五一期間費大廚等餐飲品牌的高人流量,證明人氣已具備商業轉化基礎。人士透露,已經有部分頭部品牌表達入駐意向,因此我們希望先透過各種運營把人流量做起來,同步再考慮招商。
“這其實也是一種正向迴圈,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品牌其實也各方權衡,相對來說更謹慎。
此外,針對部分遊客反饋的“層高過低”“香氛味過濃”等問題,上述人士回應“對於一些消費者比較主觀的看法,其實是沒辦法去評判的,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類似感受。
對於五一期間出現的停車問題人士表示,主要是因為當時未完全開放停車場且周邊市政道路尚未交接。後續將與周邊商業、辦公、公寓樓等協同合作,開放更多停車位,並藉助五一經驗,提前做好節假日的運營籌備工作,以確保能夠順暢承載大客流。
“其實專案定位一直都傳統意義上的商場,而是一個融合了文化藝術與商業的綜合體,包含商業體、公園以及文化藝術中心等部分,致力於打造文化藝術區。上述人士補充道。
03
“是一個不斷調整和最佳化的過程”
每經記者注意到,新世界目前在中國內地上海、武漢漢口、武漢光谷、瀋陽、寧波、廣州、深圳開了7K11專案。
據新世界發展2024/2025中期報告披露資料,前海太子灣專案總建築面積為22.85萬平方米,覆蓋文化空間、辦公樓、商業等多種業態。此外,廣州長隆萬博的廣州第二座K11專案將於今年第三季度開業。

來源:新世界發展2024/2025中期報告

“隨著全國各地的物業投資專案相繼落成和開業,有助於提高本集團的經常性租金收入佔比,有效帶動本集團業績穩步提升,提供充足的現金流。”世界發展財報提到。
510日下午,中國城市專家網研究院院長宋丁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採用先彙集人氣再補足業態的方式,是當前市場行情中多數商超可能採用的一種策略目前深圳的商業專案已足夠多了,而大商業體裡重要的奢侈品品牌店也就幾家,很難批次入駐。相對來說,太子灣K11專案比較大膽一個地方在於採用了一個“商業+藝術”模式,跳出了過往傳統的商業邏輯,這也是目前企業在堅持做的一個方向。
在宋丁看來,深圳不缺高階商場,但缺真正有文化內涵的商業空間,K11需要在藝術表達與消費便利性之間找到平衡點
“未來商場的發展空間,一定是不斷去迎合需求端變化的,比如0010,他們可能更喜歡體驗式、感受式、互動式的空間,如何在空間運營上讓這一代人不斷接受,是需要一個不斷調整和最佳化的過程。”宋丁說。
記者|陳榮浩
編輯|陳柯名 陳夢妤 蓋源源
校對|劉思琦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