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韓希言
來源:鉛筆道(ID:pencilnews)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路公開資訊,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K12創投變天了。
幾天前,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釋出“雙減”政策,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從嚴審批、禁止上市、改非盈利、寒暑假節假日週末均不可補課等等,每一條都紮在K12行業從業者與投資人心上。
靴子落地,二級市場率先迎來震盪,教育股集體大跌。美股在7月23日提前反應,在美上市的教育股慘跌。好未來跌逾70%,高途集團跌63%,新東方跌54%,有道跌42%。
7月26日週一,政策的威力進一步傳導至港股和A股。新東方-S、新東方線上、思考樂教育、卓越教育集團、豆神教育等上市企業無一逃脫,多家當日跌幅超過40%。哪怕是主營業務為向成年人提供非學歷職業就業培訓服務,基本不受“雙減”政策影響的中公教育也被殃及,在午盤封死跌停。
毋庸置疑,教育股已經淪為今年最慘烈的版塊之一。據媒體統計,今年以來,A股以及美股、港股上市的教育股公司市值合計蒸發超過7400億元。其中,在美上市的好未來、高途集團跌幅最大,年內跌幅均超過90%。
一級市場同樣哀嚎一片。因為“雙減”政策規定義務教育學科培訓嚴禁上市和資本化運作,而80%的K12獨角獸包含學科類培訓業務,所以這一政策幾乎完全堵死了K12獨角獸的上市之路,也意味著背後的資方退出無望。
在疫情蔓延的2020年,K12線上教育曾是最受熱捧的行業之一。在 2020 年,更是達到歷史的最高點,整個國內 K12 教育的融資額達到 540 億元。另外跟誰學董事長陳向東表示:“2020年,全球教育投資大概有80%都流向了中國,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難以想象的。”
僅從去年來看,出手最多的有騰訊投資、紅杉資本中國、IDG資本等一線機構。尤其是騰訊投資,參投了國內的K12教育獨角獸猿輔導、VIPKID、火花思維、美術寶等,且投資都靠後;紅杉資本中國、IDG資本、經緯中國、山行資本等相比進入較早,但多輪持續加註。目前也退出無望,巨資投資這些公司的創投機構面臨著高位接盤、無法套現的悲慘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資本似乎實現精準“逃離”:據高瓴資本5月17日向美國證監會披露的2021一季度持倉報告顯示,高瓴資本在2021年一季度大手筆減持教育中概股,其中,好未來的405.57萬股、一起教育的464.34萬股均遭清倉。
其實如高瓴一樣,嗅覺靈敏的VC們在2021年上半年出手就大幅下降——K12教育的融資額是去年的1/10不到,幾乎跌至冰點。
早期機構在K12教育賽道的投資機會在逐漸消失。一位曾經投資教育方向的早期投資人對鉛筆道表示,從今年就沒怎麼關注過K12教育的專案。至於緣由,他並沒有提到政策因素,反而重申投資機會。“這個賽道早就變成頭部市場,行業的中早期投資機會差不多消失,投資機會並不大。而且,對於中小體量的投資機構而言,也沒有財力玩這個賽道了
K12很多領域的格局已經難以撼動。“最近一兩年,很多投資人已經不關注K12校外培訓了。”有投資人此前表示道。原因之一是已經有一些頭部選手跑出來,原有的賽道如果沒有技術革新,難有新的機會。
另外一位基金的創始合夥人則向鉛筆道透露,前兩年自己機構的第二期基金曾經重點投向關過教育,並且收益也很不錯,但是今年初剛剛完成的第四期基金募集,已經只看產業物聯網方向了。“任何行業它都會經過初創到成熟再到衰落的過程。如果說我們只是抱著一個行業,抱著一個自己熟悉的東西,最終收益肯定會越來越低,下一期的募資肯定也會很難。”
鉛筆道還發現,一些教育投資人在政策落地之已經轉換戰場。一位教育行業的資深投資人最近已經親自下場創業,雖然還是做教育,但卻是與K12完全不相關的企業教育方向,而他所在的機構已經一年多沒有過投資動態。
在當前監管政策持續加碼的背景下,幾乎沒有教培類上市公司能夠獨善其身。一個事實是,K12行業在遭遇多次打壓後,資本沒有進入的意願,只能保持觀望甚至退出,一級市場的投資人們開始撤離。
“K12學科培訓不會再成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投資配置,資本市場對整個教育領域的投資都會趨於冷靜。”專注教育垂直領域的投資機構多鯨資本合夥人葛文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如是說道。
K12教育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大逃殺”,轉型成為它們生存下去的必然選擇,並且轉型的不僅是創業公司,還有教育領域的VC和FA們。
一家曾經專注教育賽道的FA機構相關負責人對鉛筆道表示:“從去年就在著手看與教育完全不想關的賽道的專案,職業教育專案也會看,素質教育在等政策完全落地,至於K12則是完全不看。”幸運的是,他們的轉型已經有了成果,最近他們服務的一家大資料公司完成了一筆大額融資。
投資人祝寧(化名)對鉛筆道表示,其實此前已經對教育行業的政策變動做好了心理準備,年初就已經準備關注其他投資賽道。在3月第一波傳聞出現後,就有一批機構對線上教育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轉變,祝寧所在的機構就是其中之一。
這也是現在大多數教育投資機構的狀態。當K12不在具備誘惑力的時候,投資人們將視線轉到其他賽道。
機構內部開會對形勢的判斷是“不太樂觀”,留給資本的空間已經不大,還不如選擇撤離。經過討論後,團隊將目光轉向消費和企業服務上,據他所知,這也是當下大部門教育投資機構的共同選擇。
一位企服賽道的投資人近期對鉛筆道透露,近期在投資時常會遇到些新的競爭對手,而這些人此前的投資重心大多都是教育。
對投資人而言,轉換賽道並不容易,尤其是垂直教育機構。當離開教育賽道後,有的投資人發現一切變得截然不同,募投管退都需要有新的一套方法論,而且有可能殺入的是一片更加紅海的市場。
轉換方向者有之,堅守教育的機構同樣也存在,並且不在少數。當問到近期的工作時,多位垂直於教育賽道的投資人不約而同的表示:“在研究政策,等政策徹底落地。”
此刻先觀望是他們認為最穩妥的做法,業內人士之間也只聊行業動態,不聊專案。K12學科輔導的黃金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了,行業內的融資、併購都是停滯狀態,多家教育基金上半年都只投了寥寥幾個標的。
其中一位投資人對鉛筆道也強調自家機構不會轉投其他賽道,他表示對於他們這種垂直於教育的早期基金而言,轉換方向相當於放棄自身最大的競爭力。“在教育領域,我們確實還是有優勢的,當大基金撤離的時候,我們的競爭壓力也變小了,之後可能對我們這樣的小基金比較有利。”
現實可能也確實如此,“拓展教育的邊界”也成為這些“堅守者”的工作重點,素質教育、職業教育、教育資訊化、老年教育以及教育出海等等都是下一塊戰場。在大多機構尚未出手的時候,這家機構率先展開轉型投資工作,據他透露,機構近期剛斬獲一個專案,是一個重點業務放在在海外的教育專案。
轉型並不容易。“教育資訊化雖然屬於企服,但也並不是很好融資,現在大家都在消化政策,市場也比較恐慌。”上述FA機構負責人表示。
大多人從業者也擔心政策對K12領域的影響,會像二級市場那樣波及其他教育領域。有從業者擔心如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是否會讓如K12一般承受政策重壓,最近,在K12啞火的時間裡,職業教育大放異彩,幾家專案相繼拿下大額融資,但緊接著就繼承了K12的廣告位,有股K12當初廣告投放的架勢。
教育投資的故事,還沒有走到盡頭。
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曾在採訪裡說道,“教育是讓人有幸福感的投資,也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資。”但是如今,對投資人而言教育這門生意已經變得不再那麼“幸福”。
政策強壓之下,有人認為,監管不會毀滅這個行業,而是規範行業,畢竟需求還在,市場還在。但是,規範化、穩定化、強監管未必會是資本樂於見到的。
有投資人坦言,教育行業從誕生以來一直沒有太大變化,如今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讓大家看到,教育的某些部分完全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在線上完成高效交付。全國K12學生的數量約1.8億,如果能用技術手段找到為這些學生提供各色優質教育服務的方式,將是一個巨大的、充滿想象力的市場,此前資本市場就是在“賭”哪家企業最先成長為這樣的公司。
VC之所以為線上教育企業開出動輒百億美金的估值,其中包含了投資人對企業未來高速增長、成功擴科、不斷迭代的樂觀預期。
可如今,過往的期待被徹底打破。
“假如不允許線上教育企業上市,已經上市的大公司市值也會大大降低,不敢收購擴張,投資了企業既不能上市也沒人併購,靠分紅要很多年才能把投資本金收回來,這不是風投要做的事。錢肯定是去優先流向倍數最高、想象空間最大的地方。”一位教育從業者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這位從業者認為,在K12校外培訓賽道,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留給資本的空間不大了,即使行業還能發展,可能會變成一個很小的生意。雖然教育的市場總量還是千億規模,但會有更細碎的供給來實現,而不是像資本希望的那樣集中度越來越高,出現千億級的課外培訓巨頭。
沒有資本的催熟,於教育行業本身而言,或許是好事。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產業,不應該成為資本爭相下注的目標。未來,這個龐大的產業將走向合法、規範化發展,迴歸教育本位。
只不過企業與投資人們要為之前的矇眼狂奔買單。“躺贏賺錢的日子可能再也沒有了,其實大家都很清楚,沒有一直都好做的生意,每個行業都是有其生命發展週期的。”祝寧稱,“現在也是考驗投資機構能力的時候。”
經過K12行業的洗禮後,祝寧再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政策或者說大勢的威力,這也會寫入他的投資方法論中。
近日,經濟學家任澤解讀了剛剛出臺的最佳化生育政策以及教育的“雙減政策”。在他看來,未來的大勢就是要降低房地產、金融、教育、網際網路等的利潤和壟斷,以及由此引發的過去長期對民生和實體經濟的抵押和成本,大力發展製造業、硬科技、實體經濟、新能源、新基建、資本市場等等。
“我們處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趨勢,看清這一大趨勢至關重要。每個企業,每個人到最後都是時代的產物,風險來自這裡,機會也來自這裡。”他表示道。
– END –
六節課教會你,
系統掌握商業分析能力

▲長按二維碼識別學習
CEO商業評論
(ID: CEObiz)
思想創造價值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沃頓商業》(ID: WhatonBusiness) 高階商業財富思想案例庫。商務合作及投稿請聯絡微信:whartonclub。

關鍵詞
鉛筆道
機構
企業
市場
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