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一個內心富足的孩子,這6個細節很重要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對孩子來說,他並不在乎物質條件好不好,最在意、最敏感的是父母給他的愛和關注。
——薩姐
作者:錢志亮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如果要問什麼樣的孩子能最終收穫人生的幸福,我想答案不是成績好的、有才華的、家庭富有的······而是內心富足的孩子。
內心富足的孩子,首先是愛自己的,能夠看到自己的優勢,也能平和地接納自己的不足,不會一直糾結自己哪裡比不上別人,因此不屑於攀比、嫉妒;
內心富足的孩子,思想更獨立、眼界更開闊,能夠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進,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內心富足的孩子,有足夠的的心理能量和底氣,能夠淡然地看待挫折與失意,對人生總是充滿自信和希望;
內心富足的孩子,精神世界豐富充實,會給予他人愛和關懷、能夠付出、懂得承擔責任,會收穫很好的人際關係、情感體驗。
反觀現實社會,人們的現狀參差百態,充滿了隱憂。
有些年輕人,喜歡瘋狂購物,買一堆衣服首飾鞋包、不需要的物品,即便知道家裡已經很多了,還是忍不住買買買;
有些人經常被孤獨感淹沒,感覺自己孤零零一個人,沒有人愛,容易感到生活灰暗,喪失希望;
還有很多人,得了“空心病”,不管是已經事業有成家庭幸福、還是多麼優秀的大學生研究生,常覺得人生無意義,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內心貧瘠匱乏,有的是缺愛、有的缺乏認同、有的是精神世界空虛,他們活得痛苦而掙扎。
父母除了重視學習,也不要忘了培養孩子一顆豐盈有力量的心,讓他未來不管在何種境況下,都有能力過好每一天,體會人生中的幸福感。
養出一個內心富足的孩子,這6個細節很重要——
01
給孩子充分的愛和安全感
每個人終其一生,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就是感覺自己被愛,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更自尊、自愛,肯定自己的價值,更有膽量和勇氣對外探索,心理健康,性格發展良好。
而缺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內心通常敏感自卑、性格膽小怯懦,容易出現各種成長問題,比如孤僻內向、遊戲成癮、在校惹是生非等。
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0-3歲,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
孩子越小,家長越是要無條件地給予愛和關注,及時滿足他的合理需求、積極回應,這會讓孩子感覺到這個世界是安全的,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對孩子來說,他並不在乎物質條件好不好,最在意、最敏感的是父母給他的愛和關注。
擁有再多的玩具,比不上父母一次溫暖的擁抱和親吻;
吃再美味的大餐,比不上父母睡前講的一個故事、一句晚安;
住再好的房子,比不上父母關係和睦,一家人一起度過一個愉快的週末······
在孩子還需要你的成長有效期內,珍惜時間,多花時間陪孩子,多用各種方式表達你的愛吧!
02
表達接納、認可和欣賞
有些人一輩子都在忽視自己,討好別人;有些人總是對自己不滿意,努力到不敢停下來,活得很累很苦。
究其根源,都是為了尋求別人對自己的認可。
哲學家詹姆斯說過: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孩子童年時期,父母的評價會深刻影響孩子對自己的認知。
有些父母對孩子缺少肯定,總是打擊、批評孩子,漸漸地,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自我價值感低,喪失自信。
想讓孩子獨立、自信,自律,父母對他的接納和欣賞是至關重要的,直接影響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行動的積極性。
生活中,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請不要吝惜你的表揚,及時肯定孩子;
當孩子犯錯、遇到挫折的時候,也不要過分苛責,鼓勵他重新振作起來,想辦法解決問題。
被接納、認可的孩子,會相信自己是有價值、有力量的,懂得愛自己、向著更好的方向努力,也不容易被困難打倒。
03
不用物質的貧乏束縛了孩子的心
有些父母怕給孩子花錢會驕縱了他,希望孩子懂得生活的辛苦,勤儉節約,於是常跟孩子哭窮,或者故意不滿足孩子的要求。
“你知道為了供你上學,爸爸媽媽掙錢多麼辛苦嗎?你可要爭氣啊!”
“衣服夠穿不就行了嗎,還要買,你也不看看家裡是什麼情況。”
如果孩子合理的需求父母總是不滿足他,甚至斥責他提出的需求,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有需求是不對的、不應該的,自己配不上那些美好的東西。
這樣長大的孩子,要麼陷入物質的旋渦中,追求金錢、名牌、奢華;要麼就是捨不得花錢,買貴一點就焦慮、心疼。
不管家庭條件怎樣,父母都不要用物質的貧乏束縛了孩子的心。
孩子的合理需求,儘量滿足他;滿足不了的,真誠地告訴他原因,“太貴了捨不得買”或者“媽媽滿足不了你”,而不是指責孩子不應該有那樣的要求。
不管能不能滿足孩子,都應當給孩子傳遞這樣的資訊:
你的需求是合理的、好的,你值得一切美好的事物。
不要總跟孩子抱怨生活的辛苦、哭窮,多傳達努力工作獲得報酬的樂趣、展現熱愛生活、堅持奮鬥的積極狀態。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會深深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才能為孩子內心增添更多的力量。
04
多帶孩子在真實世界中經歷和體驗
很多孩子除了必須完成的學業,其他時間都在虛擬世界中游戲、上網、社交,缺乏真實的生活經歷。
這很容易讓他們的內心變得貧乏。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隻有學習、工作、上網這些事情,還有更加有意義、豐富多彩的生活和體驗,可以幫助孩子充分開啟感官,擴大認知範圍,豐富內心。
家長可以帶孩子:
到鄉村去、看看糧食是怎麼來的,體驗勞作的樂趣和辛苦;
親近大自然中,感受一年四季的變化、觀察一片樹葉的脈絡;
到文人墨客曾踏足的地方遊覽、瞭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去水族館動物園,和小動物交朋友,看看這個星球不同生命的生活方式;
參加義賣活動,為需要幫助的同胞送去溫暖和幫助,感受給予別人愛的愉悅感;
參加足球、舞蹈等比賽,體會和一群夥伴為了共同目標訓練、努力、堅持、揮灑汗水的熱情······
有些無法體驗、經歷的,孩子可以在書本中獲取,這就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當孩子的生命體驗越多,眼界越開闊,情緒感受越多樣化,內心便會愈加豁達和富足,能夠在生活中感受美好。
05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看過這樣一句話:
“當你的人生有一個愛好,你永遠不會孤單,不會絕望,這真得很寶貴。”
興趣愛好,可以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未來在枯燥平淡的生活中,有幾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也可以療愈心靈,獲得快樂。
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家長就可以留意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幫孩子報幾個興趣班,孩子在學習和體驗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做,發展特長。
有一個或多個興趣愛好,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06
生活中需要適當的儀式感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日常生活中,偶爾的儀式感會讓平淡的日子有了色彩,和重要的人創造屬於彼此美好的記憶。
用心給家人準備的生日禮物、每週末固定的家庭聚會、見面時的一個擁抱、睡前的一聲晚安······
儀式感不是看花多少錢、刻意追求某種形式,而是體現了一個人認真對待自己和身邊人、熱愛生活的態度。
再簡單的儀式感,也會喚起孩子心中的愛,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讓他未來不管在什麼時刻,都不敷衍、渾渾噩噩,會好好愛自己、好好享受每一天。
養出一個內心富足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對父母內心的一種修煉。
父母保持學習,懂得愛自己,認真對待生活,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心,更容易教育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點個“在看”,與您共勉。
-END-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