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五月天:守住那份一路陪伴的晴朗

每年夏天,總有一些畫面會被悄悄收藏——一段旋律、一杯冰咖啡、一句說不出口的情緒,它們來得很輕,卻總能留得很久。
而今年,這種感覺出現在了一場安靜的聯名裡。沒有密集投放資源,也沒有刻意營銷,只是一條短片、一家主題門店、一句歌詞印在杯套上,便讓很多人在社交平臺停下腳步。
不是“太炸了”,而是“有點想哭”;不是“誰又上新了”,而是“我記得那年夏天我也在星巴克聽五月天”。
就這樣,一次看起來有溫度且有穿透感的合作,悄悄在使用者的情緒縫隙裡生了根。主角,是星巴克和五月天。它不是流量組合,而更像是一場記憶與現實的對位——關於夏天、關於陪伴,也關於那些從未說出口,卻一直被記住的片段。
為什麼是五月天?為什麼是星巴克?在品牌紛紛搶跑的節奏裡,這樣一場溫和的聯名,又為什麼反而被真情接住了?

當回應成為連線
聯名的起點不是策劃,而是善意
在幾乎所有聯名都聲勢浩大地“宣發在前”的當下,這次星巴克與五月天的合作顯得有些特別——它並不是從一份策劃案起步的,而是從一段幾乎可以被忽略的門店日常中“長出來”的。
故事要從2024年11月說起,五月天在上海東方明珠舉辦“天空卜覽限定店”期間,粉絲排隊現場有星巴克門店夥伴主動為五迷送上熱飲、為他們打氣加油。社交媒體上的一則小影片記錄下了這段真實互動,引發了五迷社群的情緒共鳴:“星巴克怎麼還不和五月天合作?”
原本只是門店夥伴基於服務習慣的一句問候,卻意外成為一場跨界聯動的情緒引線。於是,這場聯名的發起,不再是品牌主動造勢,而是品牌願意認真聽進使用者的期待,並真誠回應。
正因如此,這次合作的展開路徑也顯得特別剋制:沒有高頻投放,沒有密集種草,而是一切“剛剛好”。
主題短片《你心中的五月天》率先上線,五位成員以第一人稱講述各自心中的“五月天”,不是代言宣言,而是情緒陳述,沒有一處產品植入,反倒因為足夠真誠、留白適度而引發大量自發轉發。
影片中所傳遞的“晴朗,不在天氣,在心裡”的情緒座標,迅速在社交網路中獲得共鳴。短片上線當日就登上多個社媒平臺熱榜,評論區裡粉絲留言“好的Campaign永遠來自於真誠 ”“怎麼回事~看得有點想哭”。
而品牌的回應遠不止於此。聯名門店的落地讓這種情緒從線上延伸至線下:上海東方明珠店作為首站,不僅在門店裝飾與背景音樂上全面“五月天化”,更透過細節不斷放大粉絲的參與感。
比如,迴圈播放的五月天歌單,讓進門的每一刻都像回到某段熟悉記憶;門店牆面設定的五迷互動區,成了留言、塗鴉、打卡的情緒出口;還有透卡同款鏡面、mayday咖啡車等佈景巧思,將原本鬆散的回憶都具象化了。而更多主題門店,也將在全國陸續亮相,把這份共鳴從一城延續到更多城市。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粉絲之間的自發內容也在同步湧現。打卡、拍照、截圖啡快點單口令、收集聯名周邊、在杯套上寫下想說卻沒說的話……這些原本屬於個人記憶的碎片,被以社交內容的形式重新連線起來。沒有人被要求參與,但每個人都在表達參與感。這種來自使用者主動生成的情緒圖層,恰恰構成了這場聯名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尤其是在昨天剛上線的星巴克歌詞杯中,粉絲的創作熱情被充分激發。在社交平臺上,有人曬出自己收集的不同歌詞杯,按照歌詞主題或歌手名字整齊擺放;有人動手將杯身的歌詞製作成透卡,方便隨身攜帶;還有人洗淨杯身,插上鮮花放在家中做裝飾。這些創意巧思,讓原本的飲品容器成為了裝載故事與情感的載體。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此外,與STAYREAL的周邊聯名也展現了這一輪合作在物理觸達層面的誠意。
從星杯、聯名杯墊到會員星禮包,幾乎每一款產品都圍繞“咖啡摯友”這個關鍵詞展開,不只是粉絲向紀念物,更是品牌與使用者關係的一種具象化。金星、鑽星會員預購當日幾乎被搶購一空,真正讓粉絲“上頭”的並不是搶購本身,而是“這是真的懂五月天、也真的懂我們”的那種設計溫度。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這就是為什麼,這場聯名從不顯得喧譁,但它卻不知不覺間,讓使用者主動參與,願意分享,願意說“這不是一次合作,這是一次相互確認”。這正是星巴克最擅長的方式:它並不試圖搶在使用者前面告訴你應該感動,而是等你準備好,然後在你身後,輕輕接住那份情緒。

共鳴早已發生
不是開始聯名,而是終於在第三空間相遇
聯名的意義,有時並不在於“創造了什麼新故事”,而是讓我們意識到:原來這兩個名字早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同一幀裡。
在華語樂壇的星空中,五月天始終以自己的節奏前行。他們不急於追趕時間,而是用自己的步調詮釋 “陪伴” 的意義。他們慢慢寫歌,慢慢地開演唱會。就這樣,在漫長的時光裡,他們的音樂悄然融入一代人的生活,成為歲月中不可或缺的溫暖存在。
這份“穩定”“長期”“低調卻始終在場”的特質,正是星巴克在品牌語境中努力構建的感知。
它不以價格博關注,也不靠爆品製造高頻流量,而是更願意在“第三空間”裡提供一個被容納、被喘息的緩衝地帶——透過夥伴、音樂、文案、產品等細節,共同編織出一次印象深刻的情感體驗,讓品牌價值超越咖啡本身,成為使用者的情感載體。
所以,這場聯名才如此自然。絕非品牌搭配出效果,而是它喚醒了很多人內心已經存在的連線。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阿信的一條微博幾乎精準標註了這種連線的真實來源:他說,1999年在星巴克寫歌,《終結孤單》的尾奏裡藏著那個咖啡館的聲音,“那個咖啡館,你的城市也有”。這樣的重疊不是刻意製造的情感橋段,而是與粉絲彼此在空間裡的真實交匯。
而當品牌社交媒體人格“星子”在微博、小紅書上一一回復五迷,門店夥伴在杯套和紙袋上不斷手寫歌詞、繪圖、創意輸出時,那種“生活中有點被在意”的感覺就具體了。你會突然意識到,這不只是一場聯名,這是在提醒你:你一直在他們的視線裡。
這才是這場合作最稀有的地方——它從未製造關係,卻完整地回應了一種已經存在的感情結構。五月天和星巴克的關係不是繫結,而是共識,不是強關聯,而是共同氣質的彼此照見。

品牌與人的關係
從來不是繫結,而是彼此看見
真正令人動容的聯名,不是創造了多少聲量,而是它能不能觸發一個關於“關係”的更深層提問——品牌和使用者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連線?
在星巴克與五月天的合作中,我們看見了一種不靠流量驅動、不靠情緒操控的關係模型。它不強調“你需要我”,而是默默說著“我一直在”。
它不是情緒消費的引爆點,而是一次長久陪伴後的輕聲回應。這種關係的價值,並不在於短期轉化,而在於它讓品牌成為使用者生活的可靠背景,讓使用者相信:在生活高低起伏之間,有一些聲音和空間始終會在原地等待。
這種連線模式,或許正是品牌在聯名時代中最值得珍視的底色——不靠高頻動作取勝,而靠長期信任沉澱;不靠刺激獲得注意,而靠溫度打動心智。
它提醒我們,好的聯名不是讓品牌“更熱”,而是讓使用者“更近”;不是放大品牌自我表達,而是讓人們在品牌中找回一部分關於自己的敘述權。
五月天曾在歌裡寫過,“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也曾唱過“我不轉彎,是為了讓你能追得上我”。這些歌詞看似日常卻飽含情緒,就像這次合作一樣:它沒有刻意驚喜,卻在情緒最需要的地方留下了溫柔的回聲。
這就是星巴克和五月天,給這個夏天留下一種不被打擾的溫柔答案。

*瞭解更多精彩案例,點選下方關注首席品牌官公眾號。
首席品牌官 創立於 2013 年,是品牌人成長及經驗共享平臺,平臺包括自媒體、社群、培訓和品牌活動

「首席品牌官」自媒體系“CMO 價值營銷自媒體聯盟”發起機構、“公關傳播行業最具影響力原創自媒體”。投稿、內容合作,請聯絡「品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