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半年來,前拜登政府高階官員裡最活躍的一個當屬沙利文,他經常出席一些論壇活動,並在各大媒體上指點江山。
沙利文1976年11月出生,畢業於耶魯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專業,在校期間曾擔任過《耶魯每日新聞》主編。
2008年,年僅32歲的沙利文被希拉里收入麾下,擔任副幕僚長兼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以極高起點步入政壇。
希拉里對沙利文有多信任呢?在她擔任國務卿期間,美國國務院曾流傳著“如果事情重要,我們直接找傑克”(“If it's important, we just go to Jake”)的說法。
沙利文不僅知識儲備驚人,而且心細膽大、性格內斂沉穩,深受民主黨大佬們喜歡,奧巴馬時期他平步青雲,33歲就進入華盛頓決策核心圈,以精力旺盛和工作狂聞名。
2012年11月,沙利文和奧巴馬在緬甸共進午餐,席間總統問起有關緬甸歷史及地緣政治的話題,沙利文對答如流,獲得高度評價。
2013年,沙利文多次飛往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與伊朗官員會面,獨自一人與對方秘密會談,為達成伊核協議立下大功,一舉奠定了在民主黨外交團隊中的地位。
同年,希拉里不再擔任國務卿,沙利文轉而成為時任副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
2016年競選期間,沙利文再次回到希拉里團隊擔任首席外交顧問,當時輿論普遍認為,假如希拉里大選獲勝,沙利文就是國家安全顧問的不二人選。
然而隨著民主黨大選落敗,沙利文仕途的高歌猛進之路戛然而止,遭遇人生第一次低谷,極度沮喪之餘他表示“自己對結果負有責任”,並在接下來幾年裡暫別政壇,進入思考沉澱階段。
2017至2020年間,沙利文撰寫了多篇長文,廣泛涉及地緣政治、國際關係等領域,其中《沒有災難的競爭》和《中國走向全球的兩條道路》等文章,儼然就是拜登時期美國對華戰略的明暗兩面。
2021年1月,44歲的沙利文被提名擔任國家安全顧問,成為該職位六十年來最年輕的就任者。
儘管任內不乏阿富汗撤軍這樣的混亂——沙利文辯護稱“雖亂但對”,但整體上大家能夠感受到,拜登時期的外交政策一招一式有章有法,給中國、俄羅斯均造成很大壓力。

沙利文和拜登在“空軍一號”上。國家安全顧問可以引導總統,但不能反駁總統。
2024年8月底,沙利文率團來京訪問三天——這是他代表民主黨來“交底”,即如果哈里斯當選,不會採取比拜登更敵對的方式處理兩國關係。
當時沙利文曾受到中方高規格接見,最高層向其強調:“中美兩個大國打交道,第一位的是樹立正確的戰略認知,首先要回答好中美到底是對手還是夥伴這個管總的問題。”
這樣高屋建瓴的表述顯然是在向下任總統帶話。
除外交溝通外,沙利文還獲准進入我軍總部“八一大樓”與軍方負責同志會面——中美上次這種會晤發生在2018年,沙利文在開場白中稱“我們很少有機會進行這樣的交流”。
不過伴隨著特朗普大選獲勝、民主黨陷入低谷,沙利文也第二次進入蟄伏狀態,於2025年4月加入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擔任教授。
作為民主黨外交團隊的核心成員,沙利文只有不到五十歲,倘若四年或八年後白宮大位更迭,他是極有可能重新出山的。
以此為引子,接下來彙總各方面資料,談談沙利文在美國對華戰略、中美大交易、特朗普關稅以及中國應對策略等當下熱點問題的看法。
1、逼迫中國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