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研究|靜待雲銷雨霽——東南亞宏觀形勢2024年中期回顧及展望

東南亞

2024年下半年,東南亞六國(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宏觀經濟將在國內需求的支撐下延續穩健增長勢頭,增速仍有望繼續領跑全球,但外部需求復甦的可持續性值得進一步觀察。六國增長前景將有所分化,印尼、越南和菲律賓經濟增速有望維持在5%以上。能源、食品和服務價格上漲將繼續使六國面臨通脹反彈壓力,但總體通脹率突破目標區間的機率仍較低。六國整體債務壓力可控,主權信用國際評級展望穩定。
在通脹二次抬頭、主要發達經濟體降息預期下降的大背景下,六國將繼續審慎調整其貨幣政策,大機率仍將保持當前政策利率水平。各國將繼續堅持財政整頓大方向,收窄赤字率,最佳化收入結構,提升支出效率,其中基礎設施、新能源、半導體、數字經濟將成為財政重點支援領域。
東南亞六國金融市場將繼續受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外溢效應影響,鑑於美國基準利率大機率將在年內繼續維持高位,地區金融市場仍面臨一定資本外流和本幣貶值壓力。
下半年,東盟將繼續推進區域一體化程序,並努力克服大國地緣政治博弈和地區衝突外溢效應,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發展將延續強勁勢頭,但需繼續關注美國“印太戰略”及美菲關係加強對地區局勢的影響。

本文對2024年上半年東南亞地區[1](主要為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六國,以下簡稱“東南亞六國”)宏觀經濟和政治發展形勢,以及中國‒東盟關係進行回顧,並對下半年地區經濟增長、政治走向和風險因素進行展望。
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
1.1 增長
2024年上半年,雖然國際金融環境未明顯放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有所加劇,但得益於美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全球貨物貿易復甦,旅遊業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也支撐服務貿易回升,全球經濟呈企穩跡象,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略快於預期。
全球經濟復甦帶動外部需求修復,再加上國內需求表現持續強勁,為東南亞六國宏觀經濟增長帶來積極因素。但與此同時,地區通脹二次抬頭,以及貨幣和財政維持緊縮措施制約該地區經濟實現快速復甦。整體來看,2024年上半年,東南亞六國宏觀經濟增速基本同上年持平,仍呈現溫和復甦特徵。
從工業生產來看,2024年上半年,外部需求邊際恢復帶動泰國和馬來西亞製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使得5月東南亞六國製造業PMI自2023年來首次均處於擴張狀態,其中印尼和菲律賓表現尤為強勁。
展望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速在大型經濟體增長結構性減速背景下仍將低於疫情前水平,世界貿易也在主要經濟體經濟週期非同步、貿易限制措施氾濫和政策不確定性增加的影響下很難實現強勁反彈,東南亞六國外部需求復甦的延續性仍有待觀察。與此同時,中產階級消費的持續釋放和旅遊、電子商務等服務業的強勁增長將繼續助力國內需求,支撐東南亞宏觀經濟延續增長態勢。整體來看,2024年下半年,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速仍有望繼續領跑全球,但六國前景將有所分化,印尼、越南和菲律賓經濟增速大機率將維持在5%以上,馬來西亞有望實現4.0%-4.5%的增長,泰國和新加坡經濟增速預計在2.0%-2.5%區間。
1.2 通脹
2024年上半年,地緣政治環境持續緊張,國際能源供需平衡趨緊,國際糧食和其他大宗農產品價格也重回漲價通道。在此背景下,東南亞六國總體CPI在目標區間內出現二次抬頭,核心CPI下降速度顯著放緩並呈粘性,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核心CPI出現抬升跡象。
展望2024年下半年,能源、食品和服務價格增長將繼續使東南亞六國面臨通脹反彈壓力,但各國貨幣當局有望透過延續當前的貨幣政策立場,從而將整體通脹率控制在目標區間。預計到2025年上半年,通貨膨脹有望進一步下降,並趨於穩定。
1.3 債務及主權評級情況
債務水平方面,除越南、菲律賓外,其餘四國整體債務水平略有上升,但六國外債負擔整體均有所減輕。整體債務方面,越南、菲律賓負債水平有所降低,其餘四國家庭債務、非金融企業債務、政府債務和金融企業債務佔GDP水平整體有所上升,其中泰國家庭債務佔GDP比重維持90%以上高位,越南非金融企業債務佔GDP比重已超過100%,馬來西亞政府債務佔GDP比重已超過60%的國際警戒線。外部債務方面,2023年以來東南亞六國外債負擔有所減輕,各國外債債務率(=外債總額/出口額)均有所下降,外債負債率(=外債總額/GDP)除泰國和越南預計有小幅上升外,其餘四國均呈下降態勢。外部評級方面,2024年上半年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對東南亞六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均予以維持原評級,展望均為“穩定”。
展望下半年,整體債務負擔的上升將繼續堅定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的財政整頓步伐;而外部債務方面,東南亞六國仍有望繼續維持較低的外債風險水平。
二、宏觀政策回顧與展望
2.1 貨幣政策
2024年,東南亞各國貨幣當局繼續在控制通脹、維持經濟增長和穩定匯率等多元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上半年,由於美國經濟仍維持較高增速且通脹資料有所反彈,而歐盟經濟增長仍相對疲軟,主要發達經濟體利率路徑出現分化,歐洲央行率先採取寬鬆政策,而美聯儲則仍保持利率高位。全球利率預期下降速度和幅度放緩,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帶來美元走強,引發國際資本自新興市場再度流出,印尼、馬來西亞等國貨幣出現明顯貶值。在此背景下,印尼再次加息以穩定印尼盾匯率,但其他五國貨幣當局仍“按兵不動”,並繼續傳達對物價穩定的堅定關注以錨定通脹預期。
展望2024年下半年,在地區通脹二次抬頭、主要發達經濟體降息預期走低的大背景下,東南亞六國貨幣當局將繼續審慎調整其貨幣政策,大機率仍將保持當前政策利率水平。若美聯儲晚於市場預期的2024年9月降息,則將給包括東南亞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調整帶來壓力。東南亞貨幣當局仍將繼續密切關注本國通貨膨脹走勢,避免因過早降息而導致已抬頭的通脹率加速上升。
2.2 財政政策
2024年,在疫情以來債務水平和借貸成本上升的壓力下,東南亞主要經濟體雖仍堅持財政整頓大方向,以求重建財政空間,但鑑於宏觀經濟復甦勢頭仍較為脆弱,對公共投資的需求仍較為迫切。在此背景下,財政空間更大、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印尼,以及宏觀經濟因出口承壓而面臨降速風險的馬來西亞和越南,維持了相對積極的財政政策,泰國也加速推進因2023年大選後政府組建遲滯而延遲落實的財政支出計劃。從赤字率來看,除泰國以外,其餘四國2024年赤字率有望較2023年收窄,而新加坡有望轉為財政盈餘。
整體來看,2024年,東南亞六國財政當局將繼續努力增加用於公共投資的財政資源,並透過國內收入改革、利用數字化提升管理效率,以及完善補貼政策等方式,最佳化政府預算結構,提升支出效率。其中,基礎設施、新能源、半導體、數字經濟等將成為公共財政重點支援領域。
三、金融市場回顧與展望
2024年上半年,受國際金融條件維持緊張狀態、國際資本自新興市場再度流出影響,東南亞六國債券和股票市場延續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的雙淨流出狀態,但流出量有所收窄,本幣貨幣兌美元匯率也大幅走弱,引發貨幣當局干預。債券市場方面,東南亞六國十年期國債名義收益率與美國十年期國債名義收益率走勢保持一致,第一季度小幅上揚,第二季度有所回撥,利差保持區間穩定;實際收益率方面,泰國和越南有所走低,新加坡持續走高,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整體走勢平穩。股票市場方面,東南亞六國綜合股指震盪分化,其中越南、馬來西亞股市震盪上揚,印尼股市在年初創下歷史新高後開始走低,泰國股市則延續近一年來的低迷態勢、持續走低。外匯市場方面,由於美元走強,東南亞六國貨幣整體延續近一年以來的貶值趨勢,其中印尼盾、泰銖、越南盾和菲律賓比索壓力尤為明顯,相關經濟體貨幣當局透過提高政策利率、使用公開市場操作(OMO)工具收緊流動性等方式力求穩定匯率。
展望未來,東南亞六國金融市場將繼續受到歐美經濟體貨幣政策外溢效應影響,短期缺乏持續走強支撐因素。若美聯儲年內降息時間或幅度不及市場預期,將給包括東南亞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帶來新的資本外流和本幣貶值壓力。
四、政治形勢回顧與展望
4.1 地區政治
2024年上半年,地區方面,東盟繼續在主席國寮國的主持下有序推進區域一體化建設,並積極加強與歐盟、德國和義大利等域外經濟體的雙邊關係建設,以維護東盟在雙多邊合作和區域架構中的中心地位。
展望下半年,東盟將繼續推進區域一體化程序,促進與域外夥伴或國家的經濟合作,並努力克服大國地緣政治博弈和全球地區衝突外溢效應對地區局勢的影響,其中尤其要關注美國“印太戰略”和美菲關係加強對地區發展的影響。
4.2 國別政治
國別方面,2024年上半年,印尼總統大選舉行,普拉博沃和吉布蘭組合經過波折最終贏得選舉;泰國賽塔內閣仍受2023年大選結果影響,為泰黨和保守派的聯盟存在不確定性因素;新加坡完成二十年來首次政府最高權力交接,李顯龍卸任總理,第四代領導人黃循財順利接班;越南國家主席和國會主席再次調整,政局延續動盪態勢;菲律賓小馬科斯政府對外繼續加強與美國、日本的雙邊關係,對內對杜特爾特家族持續施壓,國內政治鬥爭形勢較為嚴峻。
展望下半年,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局有望維持穩定,泰國、越南和菲律賓政局仍存不確定性因素。印尼將有序推進總統權力交接,現任總統佐科與當選總統普拉博沃的關係仍值得關注,下屆政府執政綱領的公佈值得關注;泰國保守派和革新派的對立,以及為泰黨和保守派聯盟關係的演變將繼續左右該國政壇走勢,再加上經濟和金融市場表現低迷,賽塔內閣穩定性將繼續面臨內外多重考驗;在反腐行動持續深入的大背景下,越南“四駕馬車”的最高權力結構仍有可能出現調整,未來最高領導人權力交接安排仍不明朗;菲律賓國內政治鬥爭可能加劇,但小馬科斯家族的優勢仍有望得以維持,其親美排華外交路線大機率仍將延續。
五、中國-東盟關係回顧與展望
5.1 政治關係
2024年上半年,中國—東盟高層互動仍然頻密,為雙邊關係發展提供政治引領。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越南國會主席王庭惠於4月先後訪華,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會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1月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時會見新加坡總統尚達曼,並於6月應邀訪問馬來西亞,參加中馬建交50週年紀念系列活動,見證中馬簽署《關於深化提升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的聯合宣告》。
此外,中國和東盟始終照顧彼此關切和核心利益,針對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東盟主要國家重申恪守“一箇中國”原則,並在南海問題上重申繼續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但是,菲律賓小馬科斯政府仍延續反華路線,不僅在臺灣問題上“玩火”,還頻頻在南海製造緊張對峙局勢,破壞地區安全環境。
展望下半年,中國—東盟雙邊政治關係將繼續在高層政治的引領下,持續增強政治互信,不斷豐富雙邊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內涵,推進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為雙邊各領域務實合作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5.2 經貿關係
2024年1-5月,東盟繼續維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根據中國海關資料,按美元計價,2024年前5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3903.3億美元,同比增長7.2%;中國對東盟累計出口2359.3億美元,同比增長9.7%;自東盟進口1544.0億美元,同比增長3.5%。中國對東盟貿易順差815.2億美元,同比擴大6.9%。中國與東盟進出口貿易總額及出、進口分項同比增速,不僅均高於中國對外貿易(2.8%)、出口(2.7%)、進口貿易(2.9%)平均增速,也均高於中國與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第三大貿易伙伴美國的相關專案同比增速。在此背景下,中國與東盟貿易佔中國外貿總值的比例維持15.8%,東盟仍為我國最大貿易伙伴。
分國別來看,2024年1-5月,中越貿易保持強勁增長,中菲貿易持續承壓。2024年前5個月,東盟成員中,與中國前三大貿易伙伴依次為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其中,中越雙邊貿易延續2023年下半年以來的強勁增長勢頭,越南在我國與東盟雙邊貿易中佔比繼續走高。與此同時,受雙邊政治關係惡化影響,中菲雙邊貿易自2023年第二季度開始持續承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所佔份額也持續下降。
展望2024年下半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向好勢頭有望繼續鞏固,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通關、經濟走廊等領域互聯互通建設將深入開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新能源、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產業和投資合作有望進一步加快,中國—東盟雙邊關係將繼續成為中國國際政治和經濟戰略的穩定器。
六、地區增長風險提示
2024年下半年,東南亞地區增長面臨四方面下行風險。第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可能大幅壓低市場情緒,擾亂貿易和商品市場,並推升通貨膨脹,損害經濟活動,特別是與衝突相關的全球石油供應中斷。第二,貿易增長不確定性上升,2024年全球大選年以及激增的貿易限制可能會對貿易前景和經濟活動造成壓力,增加貿易扭曲,而主要大型經濟體經濟降速也將產生負面溢位效應,從而對位於全球產業鏈中游、作為主要商品加工出口國的東南亞經濟體帶來外需走弱、投資外流等不利影響。若特朗普贏得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重返白宮,其堅持“美國利益優先”外交理念及對加徵關稅扭轉美國貿易逆差的政策偏好,可能給東南亞出口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第三,發達經濟體利率水平可能會超預期維持高位更長時間,從而導致國際金融條件延續偏緊,不僅將削弱全球經濟復甦勢頭,影響外部需求,還可能帶來國際資本的外流,施壓東南亞本國貨幣購買力,進一步助力通脹二次抬頭,也將抑制利率敏感經濟部門的活動,從而影響國內工業生產活動,削弱區內經濟活力。第四,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嚴重自然災害可能會導致生命、生計和產出的巨大損失,還可能引發糧食價格暴漲,加劇糧食危機,使東南亞再度面臨通脹問題困擾。
注:[1]鑑於東盟為地區性政治經濟組織,除特殊註明及雙多邊關係論述部分外,本報告以“東南亞地區”直接指代該地區,以方便閱讀和理解。雖然截至目前,東盟共有11個成員國,但由於東帝汶於2022年11月才被東盟同意接納為第11個成員,本報告後續涉及“東盟”的統計分析均指原東盟10國,不包括東帝汶。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