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領銜,構建模組化點選化合物庫,「迪普深合」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36氪首發

已篩選出多個先導化合物。
胡香贇
編輯海若鏡
封面來源Pixabay
36氪獲悉,分子砌塊領域公司「迪普深合」近期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厚雪資本、力合金融、小苗朗程投資,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點選化學自動化實驗室建設,以及疊氮化合物庫、AI資料底座搭建等。
迪普深合於2024年正式啟動運營,其成立主要建立在“點選化學”這一諾獎成果之上,並依託於上海交通大學的優勢學科及軟硬體配套,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公司創始人董佳家教授曾在美國點選化學之父、諾獎得主K. Barry Sharpless團隊工作,後透過中科院“百人計劃”加入中科院有機所,2022年時又以長聘教授身份加入上海交大。

突破點選化學技術“最後的難點”

當前,隨著學科間的交叉滲透日益加強,更高效地透過合成實現分子功能已經成為合成學科的內在需求。1999年,美國Scripps研究所的Karl Barry Sharpless教授提出了一種模組化合成方法,他認為,合成化學家應使用少數的、極高效率的、高度專一的化學反應,模組化連線砌塊分子,進而高效實現分子功能,並將此方法命名為Click Chemistry(點選化學)。
點選化學中最具代表性的反應,是2002年Sharpless 和丹麥科學家Meldal分別獨立報道的一價銅催化的端炔與疊氮的環加成反應(CuAAC)。疊氮和端炔在絕大多數化學條件下保持穩定,卻可以在一價銅催化條件下,高效專一地轉換為1,3-取代的三氮唑,具有條件溫和、產率高、具有很高的化學選擇性且不受水氧干擾等特點。
目前,CuAAc已經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藥物化學、化學生物學、材料化學等多個領域。憑藉此研究,Sharpless與Meldal等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202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不過,CuAAC反應也存在一些客觀問題。例如,該反應的合成空間極大受限於疊氮化合物與端炔類化合物的可得性。因潛在毒性和製備過程的爆炸風險,疊氮試劑並不容易獲得(此前,商業可得的疊氮僅有幾百個,無法涵蓋多樣的分子結構空間),這也導致該方法此前最大的用途是在複雜條件下連結分子,而非傳統意義上多樣性的合成。
迪普深合試圖解決的正是這個問題。目前,依託於董佳家教授的研究,公司發明了一種“模組化點選化合物庫構建技術”,利用氟磺醯疊氮將一級胺化合物(目前商業可得的、數量最多的化學砌塊(100000+))高通量、模組化、低成本地轉化為疊氮化合物,由此解決疊氮化合物難以獲得的科學難題。
“由於疊氮化合物在純品狀態發生爆炸的風險遠大於其溶解於溶劑後的稀釋狀態,因此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在96孔板中直接合成疊氮,避免分離純化疊氮化合物,使其保持在溶解稀釋狀態,從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其爆炸的可能性。”董佳家教授解釋。
據介紹,過去使用傳統合成方法,每人每日合成的分子數量一般只有幾個。但在“模組化點選化合物庫構建技術”之下,得以實現每人每日合成數千甚至上萬個分子的更高的化學合成通量,極大提高合成速率。
同時,得益於兩步連續點選反化學反應,產物無需分離,該技術大大減少了分離成本與時間。此外,利用該技術,可在96/384孔板裡進行化學合成,即時合成的化合物可直接用於生物表型篩選,實現了高通量合成與高通量篩選的無縫銜接。

已篩選出多個先導化合物

董佳家教授介紹,目前,迪普深合已經與藥企和科研院所開展多專案合作,尋找更好的活性分子和重要生理過程的探針分子,現已篩選出多個針對不同疾病模型的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先導化合物。
憑藉“模組化點選化合物庫構建技術”的應用,相較於傳統CRO類企業,迪普深合的產品形式主要呈現三類新特點:
首先,可供製作的藥物種類更多。“常規的大分子、小分子藥物,以及化妝品類產品、農藥、獸藥等我們都可以去嘗試。目前,我們大概有將近38萬種化合物在庫,底座迭代約為5000-6000個,未來年產化合物預計可達到百萬級別。”
其次,則在於效率和成本上的最佳化。迪普深合可深入參與臨床前藥物發現的全部流程,尤其是在先導藥物發現階段,迪普深合可以快速、大量地提供低成本活性小分子庫,實現降本增效的效果。該技術已在抗腫瘤、抗病毒、抗結核桿菌等領域取得相關進展。“目前,我們的客戶定製需求基本能夠實現在2周內交付,單孔成本可以壓低至百元以內。”
第三,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目前,迪普深合的商業化嘗試主要聚焦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常規的為藥企、科研院所等提供藥物開發服務;另一方面,公司也在佈局更多有關“AI for science”方面的合作可能,比如透過提供有效的溼試驗底層資料,矯正模型引數,為垂直領域賦能。
但不同與傳統CRO模式的是,技術介入讓迪普深合在商業分成上擁有相對更強的話語權。
以公司和上海瑞金醫院合作的抗腫瘤分子膠產品合作為例,迪普深合在短時間內為上海瑞金醫院其提供了50000+活性小分子,並篩選出了一款具有很高的抗腫瘤活性的分子膠(DC50為5 pmol),實現雙方聯合申請專利(各佔50%)。“分潤模式下,不管我們在什麼階段去進行銷售或者變賣,收入都會是一人一半。”
在AI for science的業務探索上,一直以來,困擾許多AI製藥公司的難點在於,可供其參考、關聯學習的資料大部分源於公開文獻,所訓練的演算法大多也以此為基礎完成,導致模型實際應用於特定藥物開發場景時,很難得到好的結果。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承擔AI的資料底座角色,透過為其定製化地做溼實驗,並達到其訓練所需的資料量,最終訓練的模型效果會比使用傳統方法要很多。”董佳家表示。
據瞭解,在這方面,迪普深合業已與相關AI製藥類企業取得合作。
另據介紹,圍繞迪普深合公司佈局的“點選創源孵化器”近期在上海閔行掛牌成立。據悉,該孵化器將圍繞點選化學技術提供全生命週期孵化服務鏈,透過打造技術支撐體系、投資服務體系以及低成本運營體系,形成孵化閉環。目前,上海智肽、北京安吉百奧生物等企業均已完成入駐。

投資人觀點

厚雪資本方面表示,合成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先導產業,正成為大國博弈的制高點和推動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迪普深合團隊是難得的兼具雄厚研發能力和豐富產業化實踐經驗的團隊。厚雪堅定相信,迪普深合憑藉世界前沿的“點選化學”技術可實現藥物研發成本效益和效能的雙重最佳化,有望改變歐美壟斷的產業格局,成為國產新藥研發產業鏈前端的引路人。厚雪非常榮幸參與迪普深合本輪融資,我們將與企業攜手並進,努力踐行發展新質生產力。
力合金融方面表示,我們高度認可迪普深合在“點選化學”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以及其業務所蘊含的巨大商業潛力。化合物庫是製藥企業核心底層資產,構建成本巨大,迪普深合基於“點選化學”,能夠高效且模組化地將一級胺轉化為疊氮化合物,該技術在合成效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極大地降低了新藥研發的門檻。目前,迪普深合已經快速切進行業頭部客戶,同時也在佈局“AI for Science”業務,為AI賦能新藥研發提供真實訓練資料。我們相信,迪普深合有望憑藉其技術創新為行業帶來變革。
紫竹小苗基金方面表示,AI for Science在快速發展,但AI無法代替化合物篩選的物理過程,也缺乏海量真實資料用於訓練,點選化學有望成為AI研究的基礎設施和加速其發展的催化劑。根據研究,只有第三代點選化學真正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潛質,而迪普深合是全球唯一具備專利、材料和工藝技術的團隊,具有極高的壁壘,我們十分看好公司的商業化前景。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