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好的養生,不在於喝水,不在於運動,而在於….

來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黃帝內經》中講: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心,是生命的根本,五臟六腑的主宰,且夏氣通於心氣。
盛夏之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最好的養生,就是養心。
做好以下這4點,順應自然,平心靜氣,才能健康過夏,長壽安康。
1
少言,心靜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多語則氣乏。”
傳統中醫也認為:“日出千言,不病自傷。”
言為心聲,話說多了,不僅損傷肺氣,還會耗散心氣。
久而久之,必定傷及氣血根本,讓外邪趁虛而入,招致病痛。
尤其是體質較弱的中老年人,如果心躁氣急,嘮叨不停,還會出現胸悶、出汗、心悸等情況,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話少心才靜,人在夏天,要戒多言,頤養心神,多一分沉默,就多一分安康。

中國還有一句古訓:“禍從口出。”
少言,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避免不必要的是是非非。
是非爭端少了,煩惱憂愁就少了,自然能夠心靜神悅,身體也隨之變好。
寧可無言,也別話多,話越少,心越靜,越能遠離禍端,凝氣養心,延年益壽。
2
少思,心安
《養生要集》裡說:“多思則神怠,多念則志散。”
如果心有千千結,多思多慮,必然耗心費神,種下病根。
而且還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之中,茶飯不思,形容枯槁。
就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一般,一點風吹草動,都能身心俱疲。
小事想多了,煩心;大事想多了,累心;爛事想多了,勞心。
與其胡思亂想,傷害身體,折磨自己,不如想開看淡,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只要我們心安豁達,少一些思慮,就能氣順身健,活得一身輕鬆。
《圍爐夜話》中說:“養心須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為也。”
人生不過匆匆百年,又何必顧慮太多,給內心添愁苦、加壓力。
心累則百病生,心安則萬邪息,胡思亂想多了,身體也跟著垮了。
唯有心思寧靜,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方能健康的輕鬆自在過一生。
3
少怒,心寬
曾國藩說過:“氣為心害,養心當先制氣。”
人在生氣發怒之時,氣機不暢,最是傷身傷心。
一時情緒不穩,被衝昏頭腦,甚至會引起心腦血管病,危及生命。
少怒,不止是一門生活的學問,更是一種養心的智慧。
生活工作中,誰都難免會遇到各種不順心、不如意的事。
家庭的煩惱、工作的衝突、爛人的糾纏,都會讓人生氣動怒。
特別是夏天,酷熱難耐,心火旺盛,情緒不穩,更容易發脾氣。
但生氣,歸根結底不過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折磨自己。
你以為氣的是別人,實則傷的是自己,於事無補,還得不償失。
所以,該放就放,該忘就忘,把心放寬,才是最好的靈丹妙藥。
正所謂:“心寬一寸,病退一丈。”
心寬一點,怒少一點,氣血順暢,身體自然安康。
4
少欲,心平
清代學者申居鄖曾說:“縱慾之樂,憂患隨焉。”
心欲太多,心氣不平,總擔心得不到,害怕會失去。
只會讓自己精神緊張,心神動盪,損耗身體的氣機和能量。
還會陷入物慾的深淵,活得痛苦難安,憂愁禍患也隨之而來。
其實,人生一世,真正所需的少之又少。
 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三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減少自己的慾望,放平自己的心氣,才能延年益壽、健康無憂。 
誠如孟子所言:“養心莫過於寡慾。”
養心,最忌諱的就是為欲字所累,困於名韁,縛於利索。
寡慾身少病,寡慾心自清,想要的越少,疾病才能離你越遠。
一個人懂得少欲、惜福,放下貪念,就是真正的養心之法、善身之道。
正反君說:
古語有云:“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
夏日最好的養生,不在於喝水,也不在於運動,而在於養心。
少言則心靜,少思則心安,少怒則心寬,少欲則心平。
願你養好一顆心,修煉好心態,擁有好心情,人不老,病不擾,活得健康且自在!
-END-
插圖:本文插圖原作為個人收藏,想購買相關畫作及瞭解其他更多畫作資訊,歡迎加入"藍襪子藝術賞析群"。在"賞析群"裡,喜歡藝術的朋友們一起欣賞畫作,分享日常,還有無底價0元拍賣活動。如果您喜歡藝術,新增下方藍襪子微信,並回復“入群”,一起過有藝術的生活。
新增藍襪子微信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正反讀書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點選“在看”分享你的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