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書常寄,未來可期——謝鋒大使在“雲中錦書:我和中國的故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美國專場活動上的致辭


點選上方藍字“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即可訂閱

(2024年9月28日)

尊敬的慎海雄副部長,胡威會長,雷波列特校長,西蒙博士,方大為先生,
各位來賓、青年朋友們:
大家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和中美建交45週年之際,很高興與各位朋友相聚在“雲中錦書:我和中國的故事”美國專場。見字如晤。中美人民都有寫信的傳統,兩國雖遠隔重洋,但始終魚雁不絕。一次次書信往來記載著暖心的故事,凝結著真摯的情誼,鐫刻著歲月的記憶。今天,我想同大家分享三封跨越太平洋的“錦書”,一同汲取力量,期許未來。
第一封“錦書”,見證了中美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歷史邏輯。1975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致毛澤東主席的親筆信中寫道:“如果要使世界得到和平,中美友誼和合作是不可缺少的,儘管我們在一些問題上可能存在分歧。如果我們變成了敵人,或者允許一堵曾經把我們分開了那麼多年的牆重新建造起來,那將是歷史的大悲劇之一。”45年前,是相互敵視的巨大風險讓中美超越分歧,是維護和平的根本利益讓中美走到一起;45年後的今天,中美開展互利合作的共同利益有增無減,應對全球挑戰的共同責任前所未有。中美衝突對抗將是兩國的失敗、世界的災難,中美隔絕對立將是雙方的損失、歷史的悲劇,一個健康、穩定、可持續的中美關係是民之所盼、世界所願。
第二封“錦書”,講述了中美人民超越隔閡、讀懂彼此的執著堅守。1988年,來自美國的潘維廉到廈門大學任教,一待就是30多年,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他給家人、友人寫了1500多封信,這些家書讓他父親從最初不贊成到認同兒子的選擇。潘教授先後出版了25本書,將中國的發展變化講給世界聽。2019年,習近平主席給潘教授回信,祝賀他新書出版時說:“我相信,你將會見證一個更加繁榮進步、幸福美好的中國,一個更多造福世界和人類的中國,你筆下的中國故事也一定會更精彩。”無獨有偶,西蒙博士1981年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在為期4周的旅行中用掉56卷膠捲,在後來的歲月裡親眼目睹了浦東從昔日“爛泥渡”到國際金融城等滄桑鉅變。他們堅信眼見為實、反對道聽途說,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澎湃春潮,也證明放下偏見太平洋就不會太遠。
第三封“錦書”,承載了中美青年賡續友誼、攜手同行的殷殷期許。今年春節,習近平主席和彭麗媛教授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華盛頓州林肯中學100多位師生寄來的新年賀卡。習主席和彭教授在回贈賀卡中,歡迎師生們多到中國走走看看,為增進中美人民特別是青年間的友誼添磚加瓦。1993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就曾參觀林肯中學,親手播下友誼的種子;2015年習主席和彭教授故地重遊,邀請林肯中學學生到中國做客,一年後118位師生的中國之行如期而至,其中超過1/5的學生是第一次坐飛機;不久前,包括林肯中學學生在內的“青春同行”華盛頓州代表團前往中國,受到彭教授親自歡迎。他們與中國青年一起下圍棋、遊故宮、學蠟染,還在貴州“村BA”賽場上以球會友,萬人齊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圈粉無數,接力續寫中美友好的青春故事。
各位朋友,
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過去一年,我也收到了不少美國朋友的來信,加州小朋友分享大熊貓入駐聖迭戈動物園的激動,曾經留學中國的學者講述40年後攜子訪華的感動,密西西比河畔的農場主憧憬玉米銷往中國的喜悅,還有很多中華文化愛好者、中國學研究者、中文學習者為中美關係穩定發展加油鼓勁。這些善意友好的涓滴匯流,是我忙碌工作中獨特的“精神療愈”,更是中美關係發展的源頭活水。這告訴我們,無論是山高路遠還是逆風寒流,都擋不住中美人民交流合作的腳步;這再次證明,中美友好的基礎還在、交往的動力猶存,這是我們的信心所在、更是希望所在。
此時此刻,不少美國年輕人在習主席提出的“未來5年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框架下赴華訪學。中方已邀請1萬多名美國青少年訪問中國,許多孩子形容這是“改變人生的旅行”,感慨“帶回家最珍貴的是友誼”。我們歡迎更多美國青少年做兩國友好的新一代使者。此時此刻,不少美國遊客乘著赴華144小時過境免籤的東風遊覽中國,漫步在上海的街巷裡弄、泛舟在西湖的煙波浩渺,感受古老文明的魅力,還在長城上點無人機外賣、在武漢坐懸掛式空軌列車,感受現代中國的科技範兒。在他們沉浸式的隨手拍中,世界看到一個熱情好客、安全祥和、生機勃勃的中國。我們張開懷抱歡迎八方賓朋,對美國公民實行簽證免預約申請,符合條件的4個工作日即可獲籤。歡迎大家來一趟“說走就走”的中國行。
各位朋友,
幾天前,聯合國未來峰會在紐約落下帷幕,古特雷斯秘書長大聲疾呼:“世界正在經歷動盪和轉型期。我們不能等待完美的條件,必須現在就邁出決定性的第一步。人們對過去的看法從來不一致,要重建信任,必須從現在做起,展望未來。”大國對世界和平發展負有特殊責任,中美如何相處決定人類前途命運。一味誇大競爭、忽視合作有百害無一利,挑動條件反射式敵意、連友好都被視為禁忌只會導致惡性迴圈。中美關係已走過45個年頭,要多一些對話、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競爭,這樣兩國人民就會多一些福祉、少一些損失,世界就會多一些穩定、少一些動盪。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世界的未來屬於青年,中美關係的希望寄予青年。期待中美青年多走動、多來往、多交流,促進兩國人民心相通、情相融、力相聚;期待中美兩國能湧現出更多“執筆人”,書寫中美友好合作的“新錦書”,攜手開創兩國和世界美好的未來。但願我們回首往事時,不會因作壁上觀、坐視中美退回隔絕對立而悔恨,也不會因屈從“政治正確”、讓世界重陷冷戰對抗而羞愧。但願50年後,我們的子孫後代翻開這一頁,他們會慶幸,在歷史關頭,中美再次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中國駐美國大使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