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請大家關注留學字典加上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正文

當地時間 2025 年 4 月 30 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佈了新當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有 120 人當選院士,30 人當選外籍院士,以表彰他們在原創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傑出且持續的成就。
此次,諾獎得主、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教授當選外籍院士。
屠呦呦,1930 年 12 月 30 日生,因發現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獲得 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屠呦呦發現的全新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在 20 世紀 80 年代治癒了很多中國病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將基於青蒿素的複合療法作為一線抗瘧治療方案,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使非洲瘧疾致死率下降 66%,5 歲以下兒童患瘧疾死亡率下降 71%。
此前,袁隆平、張啟發、李家洋、盧煜明、施一公、楊煥明、高福、顏寧、曹曉風、康樂、王貽芳等中國科學家曾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nited States,簡稱:NAS)成立於 1863 年,是美國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機構之一,大約有 500 名現任和已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獲得過諾貝爾獎。旗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成立於 1914 年,是當今發表原創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國際學術期刊之一。
此次當選的華裔科學家還有:張復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外科系神經外科教授)、範汕洄(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教授)、金海瓴(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微生物學與植物病理學系教授)、林芳華(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科學研究所)、劉建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魚類和野生動物系教授)、劉軍(哈佛大學統計學系教授)、單舒鷗(加州理工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教授)、沈康(斯坦福大學生物學與病理學系教授)、 周集中(俄克拉荷馬大學微生物與植物生物學系教授)。
資訊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
《留學字典》原創文章精選
Berkley、UCLA、UCSD在中國高中錄取人數 | 疫情三年,美國大學現在怎麼樣了?| 2022年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人數減半?最新官方資料 | 2022年哈佛新生背景 | 哈佛MIT vs 北大清華:畢業生去向有何不同 | 加州大學有多中國學生?伯克利2769人、UCLA 2654人
美國大學國際學生錄取率 | 美國TOP20大學4年美本申請錄取資料 | 除了計算機和金融,還有哪些好專業?| 哈佛大學2022年新生錄取文書 | 加州伯克利、洛杉磯中國學生錄取率僅8-9% | MIT2022年新生亞裔佔40%,國際學生錄取率 1% | 耶魯大學2022年新生資料 | 康奈爾大學2022新生資料
